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522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包括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静簧部分包括静簧片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至少一静触点;所述动簧部分包括至少一采用弱导电材料制成并能提供复原反力的动簧片和至少一软导电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软导电件并联连接,形成两连接部,至少一连接部设有动触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簧部分采用了“弹性”、“载流”分离设计,能够解决因电磁吸力受限,动簧片无法做厚、做宽导致的载流截面积不足的问题,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大电流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大大降低了动簧片的发热问题,从而规避高导电簧片在高温条件下应力松弛而反力下降的问题。温条件下应力松弛而反力下降的问题。温条件下应力松弛而反力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供应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应对化石燃料逐渐短缺的局面,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应用越来越普遍。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动,对煤炭、原油等化石能源的替代变得越来越迫切,光伏发电成为清洁能源的首选,关键在于度电成本,通过提高逆变器单机功率,可以有效降低交流电缆和配电柜的成本,从而降低光伏度电成本。光伏逆变器的功率越做越大,因此对继电器的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具有越来越大的负载电流。
[0003]随着继电器产品的电流越来越大,对产品载流面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继电器结构,大多数采用高导电的动簧片来承担载流同时提供簧片弹力,动簧片通常由一片簧片组成,既承担载流作用,又承担提供簧片反力的作用。负载电流较大的产品,采用多叠片簧片结构来承担载流并提供弹力。随着电流越来越大,那就要求有更高的载流面积,按照现有的技术,相应的簧片的厚度、宽度或者片状叠片的数量就需要增加,而我们知道,簧片的反力跟簧片的宽度成正比、跟厚度的三次方成正比,这就势必造成反力的明显增大,进而导致现有的继电器的磁路系统提供的吸力不足以克服簧片的反力,导致产品体积做得很大。此外,随着电流越来越大,发热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电流越大,簧片发热也越大,越热对其弹性的衰减影响越大,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造成簧片失弹。图1是簧片材料厂家提供的材料在150℃下的应力松弛特性曲线,从图1可知,在150℃下,簧片材料暴露时间1000h后,残余应力率为80%左右,下降20%。
[0004]因此,现有技术的继电器存在以下不足:因受限电磁吸力,簧片反力无法做太大,导致簧片的宽度、厚度受限,进而导致载流的截面积无法做大,影响大电流下的载流能力;因高导电簧片在高温下应力松弛,造成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弹性衰减,影响产品可靠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其通过对动簧部分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实现“弹性”、“载流”分离设计。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包括动簧部分和至少一静簧部分,静簧部分包括静簧片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至少一静触点;所述动簧部分包括至少一采用弱导电材料制成并能提供复原反力的动簧片和至少一软导电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软导电件并联连接,形成两连接部,至少一连接部设有动触点。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的一端与所述软导电件的一端电性连接,形成其中一连接部,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软导电件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形成另一个连接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为不锈钢材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软导电件包括软连接导线、编织导线和多层铜箔柔性连接带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的数量为一片,或者,所述动簧片的数量为多片,多片动簧片叠加在一起;所述动触点与所述软导电件接触连接,所述动簧片位于所述软导电件背对动触点的一侧;所述并联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和/或铆接。
[0011]进一步的,其中一连接部设有所述动触点,另一连接部设有引出脚。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在所述两连接部之间的一个部位固定连接于至少一固定件,使动簧片形成位于所述部位两侧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两连接部分别设有至少一动触点。
[0013]进一步的,每个连接部分别设有多个动触点,多个动触点沿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静簧部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静簧部分的静簧片上分别设置多个静触点,两组静簧部分的多个静触点分别与所述两连接部上的多个动触点一一对应配合。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监测组件,该监测组件包括监测动簧部分和监测静簧部分,监测动簧部分包括监测动簧片,监测静簧部分包括监测静簧片;所述监测动簧片电性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或者,所述监测动簧片一体成型于所述动簧片,使所述监测动簧部分与所述动簧片随动,以与监测静簧部分接触闭合或分离断开。
[0015]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磁路系统,还包括如上述本技术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在所述两连接部之间的一个部位固定连接于一固定件,使动簧片形成位于所述部位两侧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两连接部分别设有至少一动触点;还包括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所述磁路系统通过第一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磁路系统通过第二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弹性臂。
[0017]进一步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磁路部分,其中一个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一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另一个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二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弹性臂;或者,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一个磁路部分,该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分别驱动所述动簧片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
[0018]进一步的,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架、缠绕于线圈架的线圈、插装于线圈架的铁芯,以及轭铁和衔铁,轭铁位于线圈架外,并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连接或一体成型,衔铁可摆动地设置于轭铁的刀口处,并与铁芯的另一端配合,所述衔铁与轭铁之间配合有用于提供衔铁复原的复原簧片;所述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分别活动装于所述底座,或者,所述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分别装于磁路部分的衔铁。
[001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件呈几字形或倒几字形。
[002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磁路系统装于第一腔体,所述接触系统装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全部或局部位于第二腔体之上。
[00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由于所述动簧部分包括至少一采用弱导电材料制成并能提供复原反力的动簧片和至少一软导电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软导电件并联连接,形成两连接部,至少一连接部设有动触点,使得本技术的动簧部分采用了“弹性”、“载流”分离设计,能够解决因电磁
吸力受限,动簧片无法做厚、做宽导致的载流截面积不足的问题,从而使本技术能够应用于大电流环境。并且,本技术的动簧片主要提供复原反力而非主要载流能力,使得本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动簧片的发热问题,从而规避高导电簧片在高温条件下应力松弛而反力下降导致的产品性能下降风险。此外,所述动簧片与所述软导电件并联连接,也使得本技术能利用软导电件进行分流,从而提高本技术的载流能力,同时降低动簧片的载流,从而降低动簧片的发热问题。
[0023]2、所述动簧片优选不锈钢材质,具备弹性好、导电性差、热稳定性好等特点。
[0024]3、所述动簧片在两连接部之间的部位固定连接于以固定件,使所述动簧片形成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两连接部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动触点,且第一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包括动簧部分和至少一静簧部分,静簧部分包括静簧片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至少一静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包括至少一采用弱导电材料制成并能提供复原反力的动簧片和至少一软导电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软导电件并联连接,形成两连接部,至少一连接部设有动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一端与所述软导电件的一端电性连接,形成其中一连接部,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软导电件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形成另一个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为不锈钢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导电件包括软连接导线、编织导线和多层铜箔柔性连接带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数量为一片,或者,所述动簧片的数量为多片,多片动簧片叠加在一起;所述动触点与所述软导电件接触连接,所述动簧片位于所述软导电件背对动触点的一侧;所述并联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和/或铆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连接部设有所述动触点,另一连接部设有引出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在所述两连接部之间的一个部位固定连接于至少一固定件,使动簧片形成位于所述部位两侧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两连接部分别设有至少一动触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部分别设有多个动触点,多个动触点沿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静簧部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静簧部分的静簧片上分别设置多个静触点,两组静簧部分的多个静触点分别与所述两连接部上的多个动触点一一对应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监测组件,该监测组件包括监测动簧部分和监测静簧部分,监测动簧部分包括监测动簧片,监测静簧部分包括监测静簧片;所述监测动簧片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飞飞谭忠华朱艺青洪钒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