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来使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导管(10)包括第一内部管腔(14),该第一内部管腔延伸至导管的远端部分(12b),该远端部分包括具有远侧开口端(20a)的成角度尖端(20)。细长管心针(24)位于第一内部管腔中,该管心针有形成针头的成角度远端部分(24a)。位于导管的近端部分(12a)处的促动器(26)用于使管心针从在导管内的缩回位置前进至从成角度尖端的远侧开口端凸出的展开位置,用于穿透血管的壁。用于穿透血管的壁。用于穿透血管的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来使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1]当治疗外周动脉疾病时,装置通常进入血管壁的内膜下空间。然后,医生必须回到真正管腔中,以便继续治疗疾病和使血管再通。在一些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在没有专用装置的情况下再进入,但有时动脉高度钙化或者很难使用标准技术来再进入。
[0002]在较大动脉中(例如位于膝盖上方的动脉),存在多种专门的再进入装置来帮助医生离开动脉壁和再进入真正管腔。不过,目前没有良好的选择来实现在小血管中的再进入,例如位于“膝盖下方”(BTK)的胫骨血管。由于BTK治疗越来越普遍时,医生需要一种再进入胫骨动脉的可靠方法。
[0003]因此,需要一种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来使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特别是以高度可重复和因此可靠的方式来促进使用的再进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内膜下技术使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特别是能够以高度可重复和可靠的方式来使用的再进入装置。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来使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该装置包括导管,该导管有第一内部管腔,该第一内部管腔延伸至导管的远端部分。该远端部分包括具有远侧开口端的成角度尖端。细长管心针位于第一内部管腔中,该管心针有形成针头的成角度远端部分。促动器设置在导管的近端部分处,用于使管心针从在导管内的缩回位置前进至从成角度尖端的远侧开口端凸出的展开位置,用于穿透血管的壁。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包括用于接收导丝的第二内部管腔。促动器可以位于导管的毂形部上,并可以包括滑动件。促动器可以是手动操作,或者可以是气动、液压或磁性的。在一个特殊实施例中,促动器包括螺线管。针头可以是实心的,且导管的直径可以小于或等于4French(大约1.33毫米),它因此形成“微”导管。成角度尖端可以相对于导管的纵向轴线形成锐角,例如大约30度。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来使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该装置包括细长管心针,该管心针有形成针头的成角度远端部分。导管包括:第一内部管腔,细长管心针位于该第一内部管腔中;第二内部管腔,该第二内部管腔用于接收导丝;以及促动器,该促动器在导管的近端部分处,用于使管心针前进,以使得针头从导管的开口远端凸出,以便于穿透血管壁。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的远端部分包括具有开口远端的成角度尖端。导管的远端部分可以从控制器来操纵,例如线。促动器可以是手动操作,或者可以是气动、液压或磁性的。在一个特殊实施例中,促动器包括螺线管。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还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来使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该装置包括细长管心针,该管心针有形成针头的成角度远端部分。导管包括:第一内部管腔,细长管心针位于该第一内部管腔中;以及促动器,该促动器在导管的近端部分处,用于使管心针前进,以使得针头从导管的成角度尖端的开口远端凸出,以便于穿透血管(动脉)壁。导
管具有小于或等于1.33毫米的直径。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包括用于接收导丝的第二内部管腔。针头可以是实心的。促动器可以是手动操作,或者可以是气动、液压或磁性。在一个特殊实施例中,促动器包括螺线管。
附图说明
[0011]参考下面的说明并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优点,附图中:
[001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再进入装置的侧视图。
[0013]图1A是沿图1的线1A
‑
1A的剖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再进入装置处于驱动状态的侧视图。
[0015]图3
‑
5是表示再进入装置处于能使用模式的放大的部分切开图。
[0016]为了清楚,一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它元件夸大,或者几个物理部件可以包括在一个功能块或元件中。而且,有时参考标号可以在附图中重复,以便表示相应或类似的元件。而且,附图中所示的一些项可以组合成单个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阐述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所述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公知的方法、过程、部件或结构可以并不详细介绍,以免模糊本专利技术。
[0018]参考附图和附加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在下面的说明中所述或在附图中所示的部件的结构和布置细节。本专利技术能够有其它实施例或者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践或执行。还有,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为了说明目的,而不应当认为是限制。
[0019]为了清楚,在分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地提供。相反,为了简明,在单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各种特征也可以分开提供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来提供。
[0020]参考图1,提出了一种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来再通血管(特别是位于“膝盖下方”(BTK)的动脉血管)的再进入装置10。根据一个实施例,装置10包括具有细长本体的导管12,该导管12由合适的聚合物材料通过挤出或模制而形成。导管12包括:第一内部管腔14,该第一内部管腔14从导管的近端部分12a延伸至远端部分12b;以及第二内部管腔16,用于接收导丝G。导管12可以认为是“微”导管,具有小于或等于4French(例如小于或等于1.33毫米)的直径。
[0021]导管12的远端部分12b包括成角度尖端20。该成角度尖端20包括远侧开口端20a,并可以相对于导管12的纵向轴线形成锐角,例如30度。成角度尖端20可以是基本刚性并固定就位,或者可选地,可以制造成足够柔性,并可使用控制器(例如线22)来操纵。
[0022]细长管心针24位于第一内部管腔14中,并从导管12的近端部分12a延伸至远端部分12b。管心针24包括形成针头的远端部分24a,该远端部分24a可以以与导管12的成角度尖端20类似的角度来延伸。包括远端部分24a(针头)的管心针24可以是实心,并且可以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形成。
[0023]促动器26设置在导管12的近端部分12a处。促动器26用于使管心针24前进通过第一内部管腔14,从在导管12内的缩回位置至从成角度尖端20的远侧开口端20a凸出的展开位置,例如用于穿透动脉血管的内膜壁。促动器26可以位于导管12的毂形部28上,并可以包括机械促动器,例如滑动件26a,该滑动件26a可由用户的手指(例如拇指)驱动,用于使滑动件运动至向前位置(箭头A,26a'),该向前位置对应于管心针24的远端部分24a的展开。滑动距离D与远端部分24a或针头的弹出距离E成正比。也可选择,促动器26可以包括用于前进和缩回管心针24的自动(气动、液压或磁性)结构,包括例如螺线管30。还可以使用弹簧加载的促动器26。
[0024]在使用中,参考图3
‑
5,导丝(未示出)可以沿血管V朝向堵塞物C前进(例如通过顺行股骨通路)。堵塞物C可以使用导丝的短前进运动来探测,直到遇到阻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使具有壁的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所述再进入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具有第一内部管腔,所述第一内部管腔延伸至导管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括具有远侧开口端的成角度的尖端;细长的管心针,所述管心针位于第一内部管腔中,管心针具有形成针头的成角度的远端部分;以及促动器,所述促动器在导管的近端部分处,用于使管心针从在导管内的缩回位置前进至从成角度的尖端的远侧开口端凸出的展开位置,用于穿透血管的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导管包括用于接收导丝的第二内部管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促动器位于导管的毂形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促动器包括滑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促动器是气动的、液压的或磁性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促动器包括螺线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针头是实心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导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4French。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导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33毫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进入装置,其中:成角度的尖端相对于导管的纵向轴线形成锐角。11.一种用于使用内膜下技术使具有壁的血管再通的再进入装置,所述再进入装置包括:细长的管心针,所述管心针具有形成针头的成角度的远端部分;以及导管,所述导管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巴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