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发光皮革及包含其的汽车内部组件和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75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超薄发光皮革及包含其的汽车内部组件和制造方法,属于汽车内饰智能表面应用技术领域;汽车内部组件包括骨架层,骨架层上依次设置第二水性胶水层、3D网布层、第一水性胶水层、基布层、热熔胶层和超薄发光皮革;超薄发光皮革包括皮革层,和设置在皮革层背面的发光层,皮革层为透光皮革层;发光层包括依次设置在透光皮革层背面的第一电极层、发光油墨层、反光油墨层、第二电极层和保护油墨层;第一电极层、发光油墨层、反光油墨层和第二电极层均采用印刷工艺设置;保护油墨层采用印刷或喷涂工艺设置;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内部组件的占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汽车内饰的档次。的档次。的档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发光皮革及包含其的汽车内部组件和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智能表面应用
,尤其涉及超薄发光皮革及包含其的汽车内部组件和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对汽车性能、外观以及安全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汽车内饰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汽车内饰呈现定制化、高端化、个性化、品牌化的核心发展趋势。内饰软包覆已逐渐的成为提升汽车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包覆多样化,造型多样化,这对包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的氛围灯包覆系统,由电路板、灯珠、导光体、透光结构件、透光皮革等组成,系统成本高,并且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发光皮革及包含其的汽车内部组件和制造方法,以解决目前的氛围灯包覆系统结构复杂、占用空间体积大的技术问题,同时取消了灯珠、导光体等结构组件,降低了包覆难点和系统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超薄发光皮革及包含其的汽车内部组件和制造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超薄发光皮革,超薄发光皮革包括皮革层,和设置在皮革层背面的发光层,皮革层为透光皮革层;
[0007]发光层包括依次设置在透光皮革层背面的第一电极层、发光油墨层、反光油墨层、第二电极层和保护油墨层;
[0008]第一电极层、发光油墨层、反光油墨层和第二电极层均采用印刷工艺设置;
[0009]保护油墨层采用印刷或喷涂工艺设置;
[0010]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
[0011]进一步,透光皮革层采用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TPU)、聚氯乙烯(PVC)、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O)或有机硅中的任意一种。
[0012]进一步,透光皮革的透光率为5%~20%,厚度为0.4mm~0.8mm。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部组件,包括骨架层,骨架层上依次设置第二水性胶水层、3D网布层、第一水性胶水层、基布层、热熔胶层和超薄发光皮革;为了力学强度和有效的解决包覆过程中的气泡问题,增加基布层,基布采用经纬布或者无纺布形式;第一/二水性胶水层、第一水性胶水层均采用水性环保双组份胶水,该水性环保双组分胶水在60℃时,仅用5分钟即可干燥表面固化,然后通过复合保压设备进行保压,达到定型目的,最终24小时后胶水会彻底固化。
[0014]进一步,骨架层选用聚碳酸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聚苯乙烯类、聚酯、聚砜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该材料中添加一定的力学增强
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或无机矿物或金属的粒状或片状增强材料
[0015]进一步,3D网布层采用聚氨酯泡沫或者三维网格面(3DMesh)材质,因其低密度和空隙形态,赋予饰面层软触感和回弹性,可以增加手感缓冲作用。
[0016]进一步,所述基布层采用经纬布材质,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经纬布为天然纤维和/或化学纤维制备的机织布或三维织物。纤维优选为植物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机织布和三维织物,相对于相应的非织布和针织布,具有更好的力学强度和可操作性。由于基布层的存在,有效的加强了表皮的拉伸强度。同时用于基本层在包覆时,具有表面均匀矩形/菱形,可以使胶水很好的结合容纳,同时也消除了包覆过程中的气泡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部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
[0018]步骤S1、超薄发光皮革的制备:
[0019]步骤S1

1、在透光皮革层的背面进行电晕处理,增加皮革背面的粗糙程度,提高油墨的适印性;
[0020]步骤S1

2、在皮革的背面印刷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采用石墨烯油墨进行印刷,印刷完后进行烘干处理;石墨烯油墨具有高导电性、高耐折性、高适印性同时本身有一定的雾度和透光率效果,可以有效的做到无背光是图案的隐蔽性,有背光时图案的清晰度;
[0021]步骤S1

3、在干燥的第一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层,并采用阳片印刷,即图案部分印刷油墨,非图案部分没有印刷油墨,最后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取消了单独设置图案层的工序,既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图案的精准度;
[0022]步骤S1

4,在发光油墨层上印刷反光油墨层;反光油墨层,起到光线的反射作用,使光线全部从皮革的表面射出,同时保证了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绝缘性。第二电极层和第一电极层组成均匀的电场,作为激发发光油墨的能源提供。反光油墨层,起到整体绝缘和反光的作用;
[0023]步骤S1

5,在反光油墨层上印刷第二电极层;
[0024]步骤S1

6、最后印刷保护油墨层,保护油墨层采用透明防腐清漆或者透明防腐油墨,可采用印刷、或者喷涂的工艺执行,保护油墨层起到整体绝缘、防潮,提高产品使用寿命的作用;
[0025]步骤S2、汽车内饰包覆件的制备;
[0026]步骤S2

1、选择合适的基布层,通过热熔胶层,把基布层和印刷好的超薄发光皮革层进行热合;
[0027]步骤S2

2、选择水性环保的双组份的第一水性胶水层,把所述步骤S2

1中复合号的基布层和3D网布层进行粘贴;
[0028]步骤S2

3、将所述步骤S2

2的成品通过第二水性胶水层粘贴到骨架层上。
[0029]进一步,透光皮革正面涂有表面处理剂,优选水性聚氨酯材料,以增强皮革表面耐磨性,干燥后选择压花处理,在滚轮上可雕刻各种图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最终得到耐磨、皮纹饰面层。
[0030]进一步,透光皮革背面进行电晕处理,增加皮革背面的粗糙程度,提高适印性,提高油墨在皮革上的附着力。
[0031]进一步,第一电极层采用150目~250目丝网印刷,厚度为5um以上,为了保证电极的透光性,第一电极层采用透过率90%以上,雾度80%以上的石墨烯油墨;第二电极层和第一电极层采用同样的工艺方式进行,透光率和雾度指标可以不进行考虑。
[0032]进一步,发光油墨层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进行,采用250目~300目丝网印刷,且采用尼龙丝网,厚度为5um以上。
[0033]进一步,发光油墨层的图案采用阳片印刷,即图案部分印刷油墨,非图案部分没有印刷油墨。
[0034]进一步,为了保证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性,同时具有反光作用。反光油墨层,采用150目~250目丝网印刷,厚度5um以上的亮光反射油墨。
[0035]进一步,为了保护系统的完整性和寿命,增加保护油墨层,且保护油墨层使用透明防腐清漆或者透明防腐油墨材料。
[0036]本专利技术的超薄发光皮革及包含其的汽车内部组件和制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3D Mesh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发光皮革,其特征在于,超薄发光皮革包括皮革层(1),和设置在皮革层(1)背面的发光层(2),皮革层(1)为透光皮革层(101);发光层(2)包括依次设置在透光皮革层(101)背面的第一电极层(201)、发光油墨层(202)、反光油墨层(203)、第二电极层(204)和保护油墨层(205);第一电极层(201)、发光油墨层(202)、反光油墨层(203)和第二电极层(204)均采用印刷工艺设置;保护油墨层(205)采用印刷或喷涂工艺设置;第一电极层(201)和第二电极层(204)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电源(9)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发光皮革,其特征在于,透光皮革层(101)采用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聚氯乙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或有机硅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发光皮革,其特征在于,透光皮革的透光率为5%~20%,厚度为0.4mm~0.8mm。4.一种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超薄发光皮革的汽车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层(8),骨架层(8)上依次设置第二水性胶水层(7)、3D网布层(6)、第一水性胶水层(5)、基布层(4)、热熔胶层(3)和超薄发光皮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骨架层(8)选用聚碳酸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聚苯乙烯类、聚酯、聚砜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3D网布层(6)采用聚氨酯泡沫或者三维网格面材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布层(4)采用经纬布,经纬布为天然纤维和/或化学纤维制备的机织布或三维织物。8.一种汽车内部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步骤S1、超薄发光皮革的制备:步骤S1

1、在透光皮革层(101)的背面进行电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莉王明帆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盖尔瑞孚艾斯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