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66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上方连接有支撑外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外壳与电磁波治疗头的设置,用于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患者的手术刀口的位置,将电磁波治疗头挤压,将挤压弹簧挤压压缩,随后根据手术刀口位置,指尖拨动电磁波治疗头,将两个电磁波治疗头之间距离调整至合适,随后电磁波治疗头通过挤压弹簧的弹性,将连接端耳挤压,从而使限位凸球与橡胶限位条接触,并通过挤压,使限位凸球将橡胶限位条挤压变形,增加限位凸球与橡胶限位条的接触面积,将连接端耳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从而能够一次直接对两个不同位置的手术伤口进行治疗,减小使用空间,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在内瘘术后,手术的伤口需要进行愈合,但是老年人在手术后,自身恢复较慢,需要使用电磁波治疗仪等治疗设备进行辅助恢复。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105396226B公开了一种电磁波谱治疗仪,包括灯头、弧形连接片、横向固定杆、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和底座,所述弧形连接片的拱起面与横向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弧形连接片的两端通过转轴与灯头活动连接;所述横向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杆的一端部垂直相连,所述第二升降杆从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插入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杆的杆壁上沿着轴向开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二升降杆的杆壁上开有卡孔,所述第二升降杆的内表面连接有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能够穿过所述卡孔和通孔。
[0004]但现有技术中,内瘘手术的伤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有临近与交错的两种伤口位置,而交错的伤口之间距离较长时,单个电磁波治疗仪无法同时对两处伤口进行辅助愈合,但是由于病房内空间较小,一侧使用两台电磁波治疗仪会占用大量空间,从而导致在拿取物品和对伤口进行消毒擦拭时,需要将电磁波治疗仪多次移动,不仅操作较为繁琐,而且多次移动容易将两个电磁波治疗仪之间相互碰撞,从而容易造成零件的松动与损坏,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内瘘手术的伤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有临近与交错的两种伤口位置,而交错的伤口之间距离较长时,单个电磁波治疗仪无法同时对两处伤口进行辅助愈合,但是由于病房内空间较小,一侧使用两台电磁波治疗仪会占用大量空间,从而导致在拿取物品和对伤口进行消毒擦拭时,需要将电磁波治疗仪多次移动,不仅操作较为繁琐,而且多次移动容易将两个电磁波治疗仪之间相互碰撞,从而容易造成零件的松动与损坏,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包括安装底座和电磁波治疗头,所述安装底座的上方连接有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的中部开设有滑动调节腔,所述滑动调节腔内部一侧的上下端连接有橡胶限位条,所述滑动调节腔内部另一侧的上下端均连接有挤压推板,两个所述挤压推板远离橡胶限位条的一侧与所述滑动调节腔之间均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电磁波治疗头上下端均连接有连接端耳,连接端耳滑动卡接在橡胶限位条和挤压推板之间,所述连接端耳与橡胶限位条相接的一侧连接有限位凸球,所述电磁波治疗头的后侧连接有后凸块,所述后凸块的上下端均连接有持握后板,
所述支撑外壳后部两侧均开设有后设槽,所述后凸块与后设槽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外壳前侧电磁波治疗头的上下方均开设有前侧开口的紫外灯腔,两个所述紫外灯腔的内部均连接有紫外线消毒灯。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紫外灯腔的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安装槽,两个所述散热安装槽的内部均卡接固定有散热风机组。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外壳一侧连接有二号球体,所述二号球体的内部开设有通线通道。
[0010]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的底部均连接一号球体,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的顶部均连接有连接端头,所述安装底座上端的中部连接有安装端台,所述安装端台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连接端头的中部均开设有调节中槽,所述调节中槽的内部开设有连接球腔,第一支撑连杆底部的一号球体能在连接耳的连接球腔内卡接转动,第二支撑连杆底部的一号球体能在第一支撑连杆顶部的连接球腔内卡接转动,二号球体能在第二支撑连杆顶部的连接球腔内卡接转动。
[0011]优选的,还包括卡紧装置,所述连接球腔与连接耳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通槽,卡紧装置卡接在限位通槽内,所述卡紧装置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的挤压铁块、复位弹簧和侧封盖,所述侧封盖与限位通槽卡接。
[0012]优选的,所述一号球体与二号球体的内部均连接有三号电磁铁,所述二号球体与一号球体的一侧均开设有外通走线孔。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的内部均开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两端均开设有内通走线孔,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底部的内通走线孔与一号球体的内部连通,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顶部的内通走线孔与调节中槽连通。
[0014]优选的,还包括夹持侧板,所述安装底座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底腔,所述夹持侧板靠近滑动底腔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横板,所述连接横板靠近滑动底腔一面的两侧均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滑动底腔后壁连接,所述连接横板能在滑动底腔内滑动。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上开设有二号安装腔,所述二号安装腔位于滑动底腔的上方,所述二号安装腔的内部卡接固定有二号电磁铁,所述二号安装腔上卡接固定有二号侧盖,所述夹持侧板的一侧开设有一号安装腔,所述一号安装腔的内部卡接固定有一号电磁铁,所述一号安装腔上卡接固定有一号侧盖,所述一号安装腔位于连接横板的上方,所述二号侧盖与夹持侧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缓冲橡胶垫。
[0016]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用于促进动静脉内瘘术后伤口恢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支撑外壳与电磁波治疗头的设置,用于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患者的手术刀口的位置,将电磁波治疗头挤压,将挤压弹簧挤压压缩,随后根据手术刀口位置,指尖拨动电磁波治疗头,将两个电磁波治疗头之间距离调整至合适,随后电磁波治疗头通过挤压弹簧的弹性,将连接端耳挤压,从而使限位凸球与橡胶限位条接触,并通过挤压,使限位凸球将橡胶限位条挤压变形,增加限位凸球与橡胶限位条的接触面积,将连接端耳的
位置进行限位固定,从而能够一次直接对两个不同位置的手术伤口进行治疗,降低使用空间,方便使用。
[0019]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支撑外壳的设置,可对电磁波治疗头的外侧进行包裹防护,从而可防止在误触到支撑外壳时,对接触处进行保护,防止电磁波治疗头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将接触处烫伤,增加保护效果,后凸块与后设槽的上下卡接式设计,可方便对电磁波治疗头的后侧进行上下卡接限位,限制电磁波治疗头的位置,防止电磁波治疗头转动,以保证电磁波治疗头的稳定性,通过持握后板的设置,可在使用时,通过拉扯和移动持握后板来对电磁波治疗头的位置进行再次调整,实现前面、后面都能调节位置,避免只能前面调节时被工作中的电磁波治疗头烫到手。
[0020]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紫外线消毒灯的设置,用于在治疗使用时,可通过紫外线对治疗区域进行消毒,可防止细菌感染,通过散热风机组的设置,用于引动气流流动,从而带动气流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包括安装底座(1)和电磁波治疗头(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上方连接有支撑外壳(10),所述支撑外壳(10)的中部开设有滑动调节腔(37),所述滑动调节腔(37)内部一侧的上下端连接有橡胶限位条(34),所述滑动调节腔(37)内部另一侧的上下端均连接有挤压推板(35),两个所述挤压推板(35)远离橡胶限位条的一侧与所述滑动调节腔(37)之间均连接有挤压弹簧(36),所述电磁波治疗头(11)上下端均连接有连接端耳(42),连接端耳(42)滑动卡接在橡胶限位条和挤压推板之间,所述连接端耳(42)与橡胶限位条相接的一侧连接有限位凸球(41),所述电磁波治疗头(11)的后侧连接有后凸块(44),所述后凸块(44)的上下端均连接有持握后板(43),所述支撑外壳(10)后部两侧均开设有后设槽(40),所述后凸块(44)与后设槽(40)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10)前侧电磁波治疗头的上下方均开设有前侧开口的紫外灯腔(33),两个所述紫外灯腔(33)的内部均连接有紫外线消毒灯(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紫外灯腔(33)的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安装槽(38),两个所述散热安装槽(38)的内部均卡接固定有散热风机组(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伤口恢复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连杆(8)和第二支撑连杆,所述支撑外壳(10)一侧连接有二号球体(32),第一支撑连杆(8)和第二支撑连杆的底部均连接一号球体(14),第一支撑连杆(8)和第二支撑连杆的顶部均连接有连接端头(9),所述安装底座(1)上端的中部连接有安装端台(6),所述安装端台(6)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耳(7),所述连接耳(7)与连接端头(9)的中部均开设有调节中槽(24),所述调节中槽(24)的内部开设有连接球腔(22),第一支撑连杆(8)底部的一号球体能在连接耳(7)的连接球腔内卡接转动,第二支撑连杆底部的一号球体能在第一支撑连杆(8)顶部的连接球腔内卡接转动,二号球体(32)能在第二支撑连杆顶部的连接球腔(22)内卡接转动,所述二号球体(32)的内部开设有通线通道(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朱红珍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