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液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包括底架和T型台,所述底架的一端设置有接管座,所述T型台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输油泵和第二输油泵,所述底架表面的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底架表面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控压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底架、接管座、第一输油泵、第二输油泵、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可以实现对需要进行输送的油液进行高效的把控操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曲管以及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分别与集流阀管和分流管进行连接操作,快速将第一输油泵个第二输油泵汇集在集流阀管位置。第一输油泵个第二输油泵汇集在集流阀管位置。第一输油泵个第二输油泵汇集在集流阀管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液输送
,具体为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切模具加工是指模切是根据预定形状,通过精密加工和切割使材料形成大小不同的定制零部件,模切加工之圆刀模切加分切,它带有高精度的圆刀模切系统,模切、分切可一次性完成,它具有自动计米,自动停机,光电眼纠偏等功能,电子模切加工特点是整机结构紧凑,速度快,高效率,操作简单,运行平稳,模切模具加工通常需要油液对模切位置进行喷涂工艺。
[0003]但现有的模切模具通常只采用了单泵机单泵管的结构设计,导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油液通常无法进行流量的多范围的快速变化调节操作,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油液输送不均匀或压力难调控的问题,同时设备在进行油液回收处理时,通常还需外接单独的油液抽吸操作,无法将油液快速重新进行再利用,不利于日常的使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模切模具通常只采用了单泵机单泵管的结构设计,导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油液通常无法进行流量的多范围的快速变化调节操作,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油液输送不均匀或压力难调控的问题,同时设备在进行油液回收处理时,通常还需外接单独的油液抽吸操作,无法将油液快速重新进行再利用,不利于日常的使用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台,所述底架的一端设置有接管座,所述T型台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输油泵和第二输油泵,所述底架表面的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底架表面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控压阀;
[0006]侧架,所述侧架的一侧与底架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侧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座,所述侧架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侧面设置有电磁阀。
[0007]优选的,所述侧架顶端的内部设置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座,所述回收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压阀。
[0008]优选的,所述侧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一端设置有接管阀。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内部的左侧设置有集流阀管,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内部的右侧设置有分流管。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油泵和第二输油泵的顶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第一输油泵和
第二输油泵的一端设置有曲管。
[0011]优选的,所述集流阀管的侧面设置有气压表,所述集流阀管和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通过设置的底架、接管座、第一输油泵、第二输油泵、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电磁阀、集流阀管和分流管,可以实现对需要进行输送的油液进行高效的把控操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曲管以及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分别与集流阀管和分流管进行连接操作,快速将第一输油泵个第二输油泵汇集在集流阀管位置,使得油液可以进入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内部进行快速的过滤操作,然后通过集流阀管侧面的气压表进行气压的测量操作,同时再从分流管处分流成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两管输送操作,此时第一输送管侧面的电磁阀可以对第一输送管处进行控制开关操作,从而使得第一输油泵和第二输油泵两组工作产生的气压可以汇聚到第二输送管处,进行快速增压操作,同时电磁阀控制打开时,可以对第二输送管处进行分压,从而实现对油液的快速调控,有效的去高效把控油液流量变化,提高整体的输油效果,更好的在生产中对油液进行利用,体现了设备设计的实用性。
[0014]该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通过设置的支撑架、控压阀、侧架、套管座、防护箱、回收管、侧座、延长管和接管阀,进一步提高设备整体的加工效果,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套管座将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稳定的安装进入到防护箱的内部,此时防护箱连同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整体安装在侧架的内部,这样的安装结构,方便为第一输送管侧面的电磁阀提供较好的防护,以及方便后续进行快速的流量调控操作,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同时回收管整体可以安装在侧架的内部,然后通过与其连接侧座一端的延长管和接管阀与适配的负压抽吸结构进行安装连接,并通过回收管一端的控压阀与第二输油泵处进行连通,将第二输油泵部分的负压力延展出来,控压阀对回收管内部的负压力进行初步调节,方便日常进行元件表面粘连油液的高效清理操作,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体现了设备设计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防护箱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回收管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架;2、T型台;3、接管座;4、第一输油泵;5、第二输油泵;6、第一滤芯;7、第二滤芯;8、支撑架;9、控压阀;10、侧架;11、套管座;12、防护箱;13、第一输送管;14、第二输送管;15、电磁阀;16、回收管;17、侧座;18、延长管;19、接管阀;20、集流阀管;21、分流管;22、连通管;23、曲管;24、气压表;2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2]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台2,底架1的一端设置有接管座3,T型台2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输油泵4和第二输油泵5,底架1表面的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7,底架1表面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的顶部设置有控压阀9,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7内部的左侧设置有集流阀管20,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7内部的右侧设置有分流管21,第一输油泵4和第二输油泵5的顶部设置有连通管22,第一输油泵4和第二输油泵5的一端设置有曲管23,集流阀管20的侧面设置有气压表24,集流阀管20和分流管2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5,将第一输油泵4个第二输油泵5汇集在集流阀管20位置,使得油液可以进入到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7内部进行快速的过滤操作,然后通过集流阀管20侧面的气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台(2),所述底架(1)的一端设置有接管座(3),所述T型台(2)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输油泵(4)和第二输油泵(5),所述底架(1)表面的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7),所述底架(1)表面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顶部设置有控压阀(9);侧架(10),所述侧架(10)的一侧与底架(1)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侧架(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座(11),所述侧架(10)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箱(12),所述防护箱(12)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管(13)和第二输送管(14),所述第一输送管(13)的侧面设置有电磁阀(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调控结构的油液流量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10)顶端的内部设置有回收管(16),所述回收管(16)的一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吉,
申请(专利权)人:群基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