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458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用于污泥一次干化的蒸汽干化组件,与蒸汽干化组件连接、用于污泥二次干化的烟气干化组件,与烟气干化组件连接、用于输送污泥至垃圾焚烧锅炉的干污泥输送组件,输送再循环烟气至垃圾焚烧锅炉的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以及连接在垃圾焚烧锅炉内的落灰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湿污泥经过蒸汽干化和烟气干化后输送至垃圾焚烧锅炉的前、后拱水冷壁和左、右侧水冷壁,与再循环烟气一同进入炉内,同时在垃圾焚烧锅炉尾部受热面前增加落灰装置,实现了减少干化过程蒸汽消耗、降低垃圾焚烧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和磨损、提高锅炉长期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长期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长期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市政污泥。市政污泥具有含水率高、热值偏低、重金属种类多等特点,不能任意排放,必须做到无害化、稳定化处置。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经济发达地区,污泥的干化焚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处置手段。其中污泥依托生活垃圾焚烧电厂进行协同焚烧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手段。污泥在协同焚烧之前需要进行干化处理,一般将污泥干化至含水率25%~40%后,输送至垃圾炉进料斗,再与生活垃圾一同进入炉排进行焚烧。该技术存在污泥入炉不均匀、焚烧不充分,锅炉灰分增加较多,尾部受热面积灰和磨损较大,影响垃圾焚烧锅炉长期稳定运行的特点,需要研发新的技术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污泥入炉不均匀、焚烧不充分,以及尾部受热面积灰和磨损,导致的垃圾焚烧锅炉无法长期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用于污泥一次干化的蒸汽干化组件,与蒸汽干化组件连接、用于污泥二次干化的烟气干化组件,与烟气干化组件连接、用于输送污泥至垃圾焚烧锅炉的干污泥输送组件,输送再循环烟气至垃圾焚烧锅炉的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以及连接在垃圾焚烧锅炉内的落灰装置;
[0005]干污泥输送组件出料口和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出风口均分别与垃圾焚烧锅炉的前拱水冷壁进料管、后拱水冷壁进料管、左侧水冷壁进料管和右侧水冷壁进料管对应连接;
[0006]落灰装置包括:用于灰分沉降的第一落灰管组和第二落灰管组,第一落灰管组的节距是第二落灰管组节距的两倍。
[0007]进一步的,蒸汽干化组件包括:第一污泥干燥机;第一污泥干燥机的污泥进口连接有湿污泥接收储存输送装置;第一污泥干燥机的尾气出口依次连接有旋风除尘器、尾气冷凝器、尾气引风机;第一污泥干燥机的蒸汽进口连接有蒸汽供应管道;第一污泥干燥机的冷凝水出口连接有冷凝水回收管道;第一污泥干燥机的出泥口连接有第二干污泥输送装置。
[0008]进一步的,烟气干化组件包括:与第二干污泥输送装置连接的第二污泥干燥机;第二污泥干燥机的出泥口连接有第一干污泥输送装置;第二污泥干燥机的烟气入口通过第二烟气管道连接有第二风机,第二烟气管道上设有电动风门,第二风机与再循环烟气源连接;第二污泥干燥机的烟气出口连接有第三烟气管道。
[0009]进一步的,干污泥输送组件包括:与第二污泥干燥机连接的第一干污泥输送装置,第一干污泥输送装置通过前拱干污泥输送装置、后拱干污泥输送装置、左侧干污泥输送装置和右侧干污泥输送装置分别与前拱水冷壁、后拱水冷壁、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进
料管对应连接。
[0010]进一步的,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包括:第一烟气管道,第一烟气管道一端通过第一风机与再循环烟气源连接,第一烟气管道另一端通过前拱烟气管道、后拱烟气管道、左侧烟气管道、右侧烟气管道分别与前拱水冷壁、后拱水冷壁、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进料管对应连接。
[0011]进一步的,落灰装置连接于垃圾焚烧锅炉进口与垃圾焚烧锅炉的尾部受热面之间;第一落灰管组和第二落灰管组之间连通有集箱,第一落灰管组和第二落灰管组下侧连通有灰斗。
[0012]进一步的,第一落灰管组和第二落灰管组呈人字形设置。
[0013]进一步的,前拱水冷壁、后拱水冷壁、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进料管包括:内圈污泥通道和外圈烟气通道,外圈烟气通道与内圈污泥通道连通;干污泥输送组件与各内圈污泥通道连接,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与各外圈烟气通道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的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通过设置蒸汽干化组件和烟气干化组件,对湿污泥进行两次干化,使其变成低含水率的干污泥,从而实现降低干化过程蒸汽消耗的技术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的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干污泥输送组件输送的干污泥,与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输送的再循环烟气,一同进入垃圾焚烧锅炉内,使得污泥入炉均匀,加强了烟气扰动,减少炉膛结焦和污泥后燃的风险,降低了锅炉NOx浓度。
[0017](3)本专利技术的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通过设置落灰装置,使得污泥焚烧产生的飞灰提前离开垃圾焚烧锅炉,降低垃圾焚烧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和磨损现象,从而实现锅炉长期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左侧干污泥输送装置、右侧干污泥输送装置和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的输送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向的第一落灰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B向的第二落灰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前拱水冷壁、后拱水冷壁、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进料管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6中C

C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污泥干燥机,2、湿污泥接收储存输送装置,3、旋风除尘器,4、尾气冷凝器,5、尾气引风机,6、蒸汽供应管道,7、冷凝水回收管道,8、第二干污泥输送装置,9、第二污泥干燥机,10、第二风机,11、第二烟气管道,12、第三烟气管道,13、第一干污泥输送装置,14、前拱干污泥输送装置,15、后拱干污泥输送装置,16、左侧干污泥输送装置,17、右侧干污泥输送装置,18、第一风机,19、电动风门,20、第一烟气管道,21、前拱烟气管道,22、后拱烟气管道,23、左侧烟气管道,24、右侧烟气管道,25、垃圾焚烧锅炉,26、前拱水
冷壁,27、后拱水冷壁,28、左侧水冷壁,29、右侧水冷壁,30、集箱,31、第一落灰管组,32、第二落灰管组,33、灰斗,34、尾部受热面,35尾气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如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用于污泥一次干化的蒸汽干化组件,与蒸汽干化组件连接、用于污泥二次干化的烟气干化组件,与烟气干化组件连接、用于输送污泥至垃圾焚烧锅炉25的干污泥输送组件,输送再循环烟气至垃圾焚烧锅炉25的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以及连接在垃圾焚烧锅炉25内的落灰装置;
[0028]干污泥输送组件出料口和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出风口均分别与垃圾焚烧锅炉25的前拱水冷壁26进料管、后拱水冷壁27进料管、左侧水冷壁28进料管和右侧水冷壁29进料管对应连接;
[0029]落灰装置包括:用于灰分沉降的第一落灰管组31和第二落灰管组32,第一落灰管组31的节距是第二落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污泥一次干化的蒸汽干化组件,与所述蒸汽干化组件连接、用于污泥二次干化的烟气干化组件,与所述烟气干化组件连接、用于输送污泥至垃圾焚烧锅炉(25)的干污泥输送组件,输送再循环烟气至垃圾焚烧锅炉(25)的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垃圾焚烧锅炉(25)内的落灰装置;所述干污泥输送组件出料口和所述再循环烟气输送组件出风口均分别与所述垃圾焚烧锅炉(25)的前拱水冷壁(26)进料管、后拱水冷壁(27)进料管、左侧水冷壁(28)进料管和右侧水冷壁(29)进料管对应连接;所述落灰装置包括:用于灰分沉降的第一落灰管组(31)和第二落灰管组(32),所述第一落灰管组(31)的节距是所述第二落灰管组(32)节距的两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干化组件包括:第一污泥干燥机(1);所述第一污泥干燥机(1)的污泥进口连接有湿污泥接收储存输送装置(2);所述第一污泥干燥机(1)的尾气出口依次连接有旋风除尘器(3)、尾气冷凝器(4)、尾气引风机(5);所述第一污泥干燥机(1)的蒸汽进口连接有蒸汽供应管道(6);所述第一污泥干燥机(1)的冷凝水出口连接有冷凝水回收管道(7);所述第一污泥干燥机(1)的出泥口连接有第二干污泥输送装置(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协同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干化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干污泥输送装置(8)连接的第二污泥干燥机(9);所述第二污泥干燥机(9)的出泥口连接有第一干污泥输送装置(13);所述第二污泥干燥机(9)的烟气入口通过第二烟气管道(11)连接有第二风机(10),所述第二烟气管道(11)上设有电动风门(19),所述第二风机(10)与再循环烟气源连接;所述第二污泥干燥机(9)的烟气出口连接有第三烟气管道(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亮孙丹丹陈俊蔡永祥朱霞袁克宣炎明李光耀任建华钱曾秦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万达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