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辅助套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56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辅助套装。该辅助套装包括盖孔组件、实心通条、腹腔穿刺锥和分流泵组件;盖孔组件包括盖孔板、自攻螺钉和螺丝刀;固定孔与自攻螺钉通过螺丝刀完成盖板与头骨的固紧;连接柱用于连接脑室分流管;腹腔穿刺锥包括穿刺套管、穿刺内芯;分流泵组件包括分流泵试模和固紧件;分流泵试模与外界的分流泵外形一致,以使分流泵试模在耳后切口下缘皮下扩张出与分流泵匹配的预设空间,再放置分流泵;分流泵与腹腔分流管的接头处通过固紧件连接固定。该辅助套装进行的整个手术相比于传统腹腔镜辅助分流手术减少了两个切口,节省手术时间30分钟以上;优化了手术流程,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更具有市场推广价值。更具有市场推广价值。更具有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辅助套装


[0001]本技术涉及脑脊液手术
,具体涉及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辅助套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在钻好骨孔,切开硬脑膜后全凭术者的经验行脑室穿刺,常常出现穿刺位置不佳,甚至出现穿刺失败(穿刺到脑实质内无脑脊液流出)。穿刺完成后需要助手用无齿镊帮助固定脑室端分流管并夹闭分流管,避免脑脊液过多流出,操作过程中因为助手固定不稳常常出现脑室引流管在大脑里进进出出,容易导致穿刺道损伤/出血,而且因分流管夹闭不严出现脑脊液丢失过多。额部切口与耳后切口之间的皮下隧道既往用短通条(大部分医院未准备)或者较大的吸引器头从耳后切口经过皮下到额部切口,然后把分流管脑室端送入通条或吸引器头内带到耳后切口处连接分流泵。吸引器头无内芯/没有弧度,穿刺困难,损伤大,而且两种方式都存在将分流管向耳后切口引导过程中脑脊液丢失。既往分流管与分流泵连接后,为了避免脱落需要用丝线2次结扎,浪费大量时间。
[0003]而分流泵一般埋在耳后切口尾端皮下,以往用弯钳在耳后切口尾端皮下撑开一个空间放分流泵,撑开过小,分流泵放不进去,撑开过大增加损伤,而且分流泵活动。进一步讲,传统手术从耳后切口皮下向尾端用专用通条经皮下建立隧道至剑突下,通条末端切小口,将通条末端穿出皮肤外。将分流管腹腔端送入通条内,从头端拔出通条并将分流管腹腔端从耳后切口带出,预留合适长度后接分流泵远端,结扎牢固。腹腔端请普外科医生协助用腹腔镜将分流管腹腔端放入腹腔。或者常规开腹将分流管腹腔端放入腹腔并分层缝合腹膜/筋膜/皮下/皮肤。腹腔镜手术先用巾钳夹住脐两侧皮肤并提起,切1

2cm切口后用专用穿刺锥穿透腹壁,充气至腹腔压力合适后放入腹腔镜观察。
[0004]在剑突下切口处用穿刺锥或直钳穿透腹壁,将分流管送入腹腔。再在右侧腹壁穿刺,送入操作钳拉扯分流管并送入左下腹。腹部需开三个切口,创伤大,操作时间长,费用高(两个穿刺锥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操作复杂,辅助器械不规范、不实用,导致手术过程进度缓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现有技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便捷安全操作、实用性更强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辅助套装。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辅助套装,该辅助套装包括盖孔组件、实心通条、腹腔穿刺锥和分流泵组件;
[0008]所述盖孔组件包括盖孔板、自攻螺钉和螺丝刀;所述盖孔板包括盖板、柱体;所述盖板为中心突出的蘑菇头状结构,所述柱体同轴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下端,二者一体成型;且二者中心处还设有贯通孔,用于安装脑室分流管;盖板上端面一侧还设有固紧槽;盖板边缘
处还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自攻螺钉通过螺丝刀完成盖板与头骨的固紧作业;在所述盖板上还设有适配结构的固定板,固定板下端面还设有适配固紧槽的固紧板,用于压紧脑室分流管;
[0009]所述实心通条为柱状结构,且下部呈弧形结构、上部呈直线;所述实心通条下端为圆钝部,上端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用于连接盖孔组件内的分流管,且保持连接柱的外径与脑室分流管的内径一致;
[0010]所述腹腔穿刺锥包括穿刺套管、穿刺内芯;所述穿刺套管为柱状结构,且一侧开有沿轴向分布的缺口;所述穿刺内芯适配安装于所述穿刺套管内,且二者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保持可固紧、可拆卸;穿刺内芯侧方设有与穿刺套管侧方缺口相适配的凸起部,使带穿刺内芯的穿刺套管为完整的柱状结构;所述穿刺内芯前端设有穿刺部,穿刺套管下端为圆锥结构,以使腹腔分流管经穿刺套管送入患者左下腹,并将分流管一边从缺口处移到穿刺套管外、一边退出所述腹腔穿刺锥;
[0011]所述分流泵组件包括分流泵试模和固紧件;分流泵,是分流手术必备器械,用于连接分流管腹腔端,且分流泵与腹腔分流管的接头处通过固紧件连接固定;所述分流泵试模与分流泵外形结构相同,使得分流泵试模整体置于耳后切口下缘皮下,再适配放置分流泵,减损伤。
[0012]优选的,该辅助套装放置于医疗箱、手术包或包装袋的任一种内。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与自攻螺钉为匹配安装的两组;安装状态下,自攻螺钉的上端面不超过固定板的上端面。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盖板中心处于边缘处的高度差为1

2mm。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盖孔组件还包括穿刺定向件,所述穿刺辅助定向件包括辅助板和辅助筒;所述辅助板为十字型结构,且中心处开设有插孔;所述辅助筒设置于插孔处,且二者之间通过平滑弧形面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凹槽和凸台;所述凹槽为设置在穿刺套管边缘的多个;所述凸台适配凹槽安装且设置于所述穿刺内芯外边缘。
[0017]优选的,所述固紧件为卡子,卡子包括第一基带、第二基带;第一基带的一端与第二基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子母扣进行固紧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穿刺套管的直径为5

20mm。
[0019]优选的,所述固紧槽上边缘两侧均设有多个均布的橡胶凸起。
[0020]优选的,所述分流泵试模的外表面为左低右高的弧形结构,且右侧连接有手柄。
[0021]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该辅助套装采用盖孔组件,克服了有些医生脑室穿刺不熟练的难题,增加了手术成功率;不熟练的医生用脑室穿刺定向件,进行辅助定向穿刺,提高手术穿刺效果;而熟练的医生术前先把脑室分流管和盖孔板连接好并放在术前量好的位置,便于分流管的插入和端部固定,保证了分流管的稳定性,穿刺更加顺利,也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
[0022]耳后切约4cm长切口,将实心通条从额部切口从皮下穿到耳后切口,实心通条末端插入脑室分流管尾部内,避免脑脊液流失;并用两枚螺钉将盖孔板固定在颅骨表面,避免脑室分流管移位;
[0023]通过设置腹腔穿刺锥,更是提高了腹腔分流手术的效率,避免了常规开腹将腹腔
分流管放入腹腔并分层缝合腹膜/筋膜/皮下/皮肤的难题;也避免腹腔镜手术需请其他科室医生协助,减少手术切口;采用该特殊结构的腹腔穿刺锥不仅能减少切口,更是提高了腹腔手术穿刺操作的便捷性;
[0024]通过设置分流泵组件,避免了丝线二次结扎,而采用卡子直接固紧,节省了手术时间;采用分流泵试模,结构设计合理,既保证了分流泵的合理安装和定位,同时也尽可能减小表皮损伤,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恢复效果;
[0025]整个手术相比于传统腹腔镜辅助分流手术减少了两个切口,节省手术时间30分钟以上;大大优化了手术流程,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更具有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辅助套装,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套装包括盖孔组件(1)、实心通条(2)、腹腔穿刺锥(3)和分流泵组件(4);所述盖孔组件(1)包括盖孔板(11)、自攻螺钉(12)和螺丝刀(13);所述盖孔板(11)包括盖板(111)、柱体(112);所述盖板(111)为中心突出的蘑菇头状结构,所述柱体(112)同轴设置于所述盖板(111)的下端,二者一体成型;且二者中心处还设有贯通孔(14),用于安装脑室分流管;盖板(111)上端面一侧还设有固紧槽(15);盖板(111)边缘处还设有固定孔(16),所述固定孔(16)与自攻螺钉(12)通过螺丝刀(13)完成盖板(111)与头骨的固紧作业;在所述盖板(111)上还设有适配结构的固定板(113),固定板(113)下端面还设有适配固紧槽(15)的固紧板,用于压紧脑室分流管;所述实心通条(2)为柱状结构,且整体呈弧形;所述实心通条(2)下端为圆钝部(21),上端设有连接柱(22),连接柱(22)用于连接脑室分流管的外端,且保持连接柱(22)的外径与脑室分流管的内径一致,二者固紧安装;所述腹腔穿刺锥(3)包括穿刺套管(31)、穿刺内芯(32);所述穿刺套管(31)为柱状结构,且一侧开有沿轴向分布的缺口(33);所述穿刺内芯(32)适配安装于所述穿刺套管(31)内,且二者通过连接结构(34)连接,保持可固紧、可拆卸;穿刺内芯(32)侧方设有与穿刺套管侧方缺口(33)相适配的凸起部(36),以使安装状态下,穿刺套管为完整的柱状结构;所述穿刺内芯(32)前端设有穿刺部(35),穿刺套管(31)下端为圆锥结构,以使腹腔分流管经穿刺套管(31)送入患者左下腹,并将分流管一边从缺口(33)处移到穿刺套管(31)外、一边退出所述腹腔穿刺锥(3);所述分流泵组件(4)包括分流泵试模(41)和固紧件(42);所述分流泵试模(41)与外界的分流泵外形结构相同,使得分流泵试模(41)整体置于耳后切口下缘皮下撑起后,再适配放置分流泵;且分流泵与腹腔分流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涛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