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极耳机构及折极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56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极耳机构,包括:基座;承载件,设置于基座以用于承托电芯;第一压弯机构,被配置为沿靠近或远离承载件的方向滑设于基座,第一压弯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设于第一安装座的第一压板;第二压弯机构,被配置为沿靠近或远离承载件的方向滑设于基座,且第二压弯机构和第一压弯机构分别位于承载件的两相对侧,第一压弯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压板和第一弹性件,第二压板通过第一弹性件活动设置于第二安装座,第二压板和第一压板相对布置以用于折弯电芯中的极耳,第一弹性件为第二压板提供保持抵压于极耳的弹力。在该折极耳机构中,采用了柔性折极耳的方式,防止极耳的过度拉伸,提高良品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折极耳方法。耳方法。耳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极耳机构及折极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折极耳机构及折极耳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芯的生产组装过程中,需要对电芯的极耳片进行弯折,以使极耳片弯折至电芯端部的中央。
[0003]而现有的折极耳设备,采用的是刚性折极耳的方式,在折极耳过程中,将导致极耳容易过度拉伸,造成极耳的损坏,良品率低。而手工操作的方式,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同时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极耳机构,采用了柔性折极耳的方式,防止极耳的过度拉伸,提高良品率。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折极耳机构,包括:
[0007]基座;
[0008]承载件,设置于基座以用于承托电芯;
[0009]第一压弯机构,被配置为沿靠近或远离承载件的方向滑设于基座,第一压弯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设于第一安装座的第一压板;
[0010]第二压弯机构,被配置为沿靠近或远离承载件的方向滑设于基座,且第二压弯机构和第一压弯机构分别位于承载件的两相对侧,第一压弯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压板和第一弹性件,第二压板通过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二安装座,第二压板和第一压板相对布置以用于折弯电芯中的极耳,第一弹性件为第二压板提供保持抵压于极耳的弹力。
[001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折极耳机构,第二压板能够相对第二安装座活动,且第一弹性件能够为第二压板提供保持抵压于极耳的弹力,使得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夹持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折极耳的过程中,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配合抵压向极耳以将极耳折弯,极耳形变时的反作用力也同时施加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当反作用力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时,第二压板能够相对第二安装座活动,以避免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夹持力过紧所导致的极耳被夹持部位不能相对滑动,从而避免极耳的过度拉伸,提高良品率。
[0012]进一步地,第二压弯机构、承载件和第一压弯机构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如此,第一压板能对极耳起到承托的作用。
[0013]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安装座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采用双驱动以更好的控制两个压板的动作。
[0014]进一步地,基座上安装有呈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均滑设于滑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安装于基座的下部和上部,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安装座相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安装座相连接。
[0015]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设置有安装腔,第二压板通过第一导柱沿朝向第一压板的方向滑设于安装腔,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二连接块与第二压板之间,借用第一导柱和安装腔的双重导向作用,以此更好的控制第二压板的滑动稳定性。
[0016]进一步地,安装腔的形状、第一压板的形状以及第二压板的形状三者相匹配。如此,通过安装腔的配合作用,能实现对极耳位置的校正,增大来料极耳偏位兼容性。
[0017]进一步地,第一压板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于第一安装座,第一连接块相对第一安装座在朝向第二压板的方向上位置可调节;第二连接块相对第二安装座在朝向第一压板的方向上位置可调节,如此,能适应不同直径规格的电芯,提高该折极耳机构的适应性。
[0018]进一步地,第二压弯机构还包括压合件和第二弹性件,压合件通过第二弹性件活动设置于第二安装座,压合件和承载件相对设置以用于定位电芯,第二弹性件为压合件提供保持抵压于电芯的弹力。
[0019]在上述方案中,将电芯定位结构的一部分集成至第二压弯机构,能简化该折极耳机构的整体结构。
[0020]进一步地,承载件具有朝上开口的定位槽,压合件具有朝下开口的抵压槽,定位槽和抵压槽相对设置以用于定位并夹持电芯,压合件通过第二导柱滑设于第二安装座,弹性件位于压合件和第二安装座之间,以避免电芯的窜动,第二弹性件还能避免造成电芯的过压。
[0021]进一步地,承载件包括一底板和两承托块,底板安装于基座,两承托块相对间隔的安装于底板,且两承托块之间的距离可调,两承托块相对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挡块,两挡块相对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呈倾斜状或弧状的承托面,两挡块的承托面围成定位槽的两侧面,如此,通过调节两承托块之间的距离,也能适应不同直径规格的电芯,提高该折极耳机构的适应性。
[0022]进一步地,承载件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第一压板,压合件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第二压板,每一第一压板分别与一第二压板相配合以弯折电芯两端的极耳,满足两端极耳的同步折弯,以此提高折极耳的效率。
[0023]进一步地,成对的两第一压板之间的距离可调,成对的两第二压板之间的距离可调,如此,能适应不同长度规格的电芯,提高该折极耳机构的适应性。
[0024]进一步地,承载件和压合件均设置有两个,两承载件间隔布置,两压合件间隔布置,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设置有两对,每对第一压板分别对应一承载件,每对第二压板分别对应一压合件,实现对多个电芯的同步折极耳作业。
[002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折极耳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通过机械手或人工将电芯放入承载件上;
[0027]第一安装座先于第二安装座朝向承载件滑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安装座沿滑轨上升,第一压板顶推极耳折弯到电芯中心轴处,然后停止上升;
[0028]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安装座沿滑轨下降,压合件压在电芯上方,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重合使极耳压合成形,第一压板可插至安装腔;
[0029]各机构完成动作后,恢复初始状态。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极耳机构及折极耳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1]通过在第二安装座上活动设置第二压板,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得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夹持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此避免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夹持力过紧所导致的极耳被夹持部位不能相对滑动,从而避免极耳的过度拉伸,提高良品率;整体结构简单,折弯精度高,外观小巧且效率高;具备极耳校正功能,增大来料极耳偏位兼容性,具备电芯位置、两压板位置调节功能,适用范围广且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折极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压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压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压板安装于第二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7]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38]1、基座;11、滑轨;2、承载件;201、定位槽;21、底板;22、承托块;221、挡块;222、承托面;3、第一压弯机构;31、第一安装座;32、第一压板;33、第一连接块;34、第一L型板;341、第一滑槽;4、第二压弯机构;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极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承载件(2),设置于所述基座(1)以用于承托电芯;第一压弯机构(3),被配置为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件(2)的方向滑设于所述基座(1),所述第一压弯机构(3)包括第一安装座(31)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的第一压板(32);第二压弯机构(4),被配置为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件(2)的方向滑设于所述基座(1),且所述第二压弯机构(4)和所述第一压弯机构(3)分别位于所述承载件(2)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压弯机构(4)包括第二安装座(41)、第二压板(42)和第一弹性件(43),所述第二压板(42)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所述第二压板(42)和所述第一压板(31)相对布置以用于折弯所述电芯中的极耳,所述第一弹性件(43)为所述第二压板(42)提供保持抵压于所述极耳的弹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弯机构(4)、所述承载件(2)和所述第一压弯机构(3)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极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由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所述第二安装座(41)由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极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安装有呈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11),所述第一安装座(3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41)均滑设于所述滑轨(1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分别安装于所述基座(1)的下部和上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1)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45),所述第二连接块(45)设置有安装腔(451),所述第二压板42通过第一导柱(44)沿朝向所述第一压板(31)的方向滑设于所述安装腔(451),所述第一弹性件(43)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块(45)与所述第二压板(4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极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451)的形状、所述第一压板(32)的形状以及所述第二压板(42)的形状三者相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极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32)通过第一连接块(33)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所述第一连接块(33)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31)在朝向所述第二压板(42)的方向上位置可调节;所述第二连接块(45)相对所述第二安装座(41)在朝向所述第一压板(32)的方向上位置可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极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弯机构(4)还包括压合件(46)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李养德邓明星殷火初李斌王世峰刘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