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设备,包括承载装置和检测装置;其中,承载装置包括用于带动待检工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承载件,沿承载件的运动轨迹定义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检测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第一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的一侧,用以在第一工位从待检工件的背面检测待检工件;第二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的另一侧,用以在第二工位从待检工件的正面检测待检工件。通过将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错开布置在承载装置的两侧,无需翻转待检工件,即可在承载装置带动待检工件停留在检测件对应的工位位置时,完成对工件的正面和背面的双面检测作业,既可以保证检测精度,又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又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又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对工件进行光学检测的过程中,有些工件大多需要进行正面和背面的双面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一般是:先对工件的某一面进行检测,待工件的当前面检测完成后,再翻转工件以对工件的另一面进行检测,从而最终完成对工件的双面检测。然而,该种检测方法却存在如下问题:1、工件翻转后容易导致工件的检测位置发生变化,影响检测精度;2、工件翻转的过程会挤占有限的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设备,能够实现工件的双面检测作业,以达到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精度的目的。
[0004]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
[0005]承载装置,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待检工件和用于带动待检工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沿所述承载件的运动轨迹定义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以及
[0006]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检测件,所述至少两个检测件中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
[0007]所述第一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的一侧,用以在所述第一工位从待检工件的背面检测待检工件;所述第二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的另一侧,用以在所述第二工位从待检工件的正面检测待检工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000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件中包括沿第三方向并行排布的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0009]所述第一检测件可控地沿第三方向运动,以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一工位和第二承载件的第一工位;
[0010]所述第二检测件可控地沿第三方向运动,以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二工位和第二承载件的第二工位。
[001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承载驱动组件,所述承载驱动组件的动力端耦合连接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承载驱动组件被配置成:驱使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中的一者运动至第一工位时,驱使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中的另一者运动至第二工位;
[0012]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分别对应有一个检测驱动组件,所述检测驱动组件用于驱使对应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沿第三方向运动。
[0013]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分别对应有一个承载驱动组件,所
述承载驱动组件包括:
[0014]第一驱动马达;
[0015]第一丝杆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动力端耦合至第一丝杆模组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与对应的第一丝杆模组的输出端固定;以及
[0016]直线导向模组,与所述第一丝杆模组沿第三方向并行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与对应的直线导向模组滑动连接。
[001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马达和第二丝杆模组,所述第二丝杆模组沿第三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驱动马达的动力端耦合至第二丝杆模组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与对应的第二丝杆模组的输出端固定。
[001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光源件,所述至少两个光源件中包括第一光源件和第二光源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源件与第一检测件配合,用于向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待检工件出射检测光;所述第二光源件与第二检测件配合,用于向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待检工件出射检测光。
[0019]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背向第一检测件的一侧,当所述承载件运动至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光源件和第一检测件位于承载件的两侧;和/或
[0020]所述第二光源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背向第二检测件的一侧,当所述承载件运动至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二光源件和第二检测件位于承载件的两侧。
[002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具有:
[0022]承载主体,用于承载待检工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主体的两侧;
[0023]检测窗口,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承载主体设置,所述检测窗口位于待检工件的覆盖范围内,当所述承载件运动至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检测件与待检工件能够通过检测窗口彼此面对;以及
[0024]固定结构,用于将待检工件定位固定于承载主体,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承载主体。
[002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吸附结构和/或定位结构,其中:
[0026]所述吸附结构包括吸附孔和吸附通道,所述吸附孔贯通承载主体用以面对待检工件的一面设置,所述吸附通道自承载主体的内部贯通至的外部设置;所述吸附通道与吸附孔连通,用以将所述吸附孔与负压源连通,以使得所述吸附孔能够将待检工件吸附固定于承载主体;
[0027]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用于抵持待检工件的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承载主体,以能够在所述承载主体上形成工件定位区,所述检测窗口位于工件定位区。
[0028]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备基台,所述检测装置和承载装置均设置于设备基台;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设备基台背向承载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背向设备基台的一侧;所述设备基台具有沿第二方向贯通设置的避让窗口,当所述承载件运动至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承载件能够通过避让窗口彼此面对。
[0029]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包括承载装置和检测装置;其中,承载装置包括用于
带动待检工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承载件,沿承载件的运动轨迹定义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检测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第一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的一侧,用以在第一工位从待检工件的背面检测待检工件;第二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的另一侧,用以在第二工位从待检工件的正面检测待检工件。通过将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错开布置在承载装置的两侧,无需翻转待检工件,即可在承载装置带动待检工件停留在检测件对应的工位位置时,完成对工件的正面和背面的双面检测作业,既可以保证检测精度,又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一)。
[0031]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二)。
[0032]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在俯视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在正视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设备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平面结构参考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10、承载装置;11、承载驱动组件;11a、第一驱动马达;11b、第一丝杆模组;11c、直线导向模组;12、承载件;12a、承载主体;12b、检测窗口;12c、吸附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装置,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待检工件和用于带动待检工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沿所述承载件的运动轨迹定义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以及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检测件,所述至少两个检测件中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的一侧,用以在所述第一工位从待检工件的背面检测待检工件;所述第二检测件沿第二方向布置于承载装置的另一侧,用以在所述第二工位从待检工件的正面检测待检工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件中包括沿第三方向并行排布的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检测件可控地沿第三方向运动,以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一工位和第二承载件的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检测件可控地沿第三方向运动,以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二工位和第二承载件的第二工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承载驱动组件,所述承载驱动组件的动力端耦合连接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所述承载驱动组件被配置成:驱使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中的一者运动至第一工位时,驱使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中的另一者运动至第二工位;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分别对应有一个检测驱动组件,所述检测驱动组件用于驱使对应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沿第三方向运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分别对应有一个承载驱动组件,所述承载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马达;第一丝杆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动力端耦合至第一丝杆模组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与对应的第一丝杆模组的输出端固定;以及直线导向模组,与所述第一丝杆模组沿第三方向并行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与对应的直线导向模组滑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马达和第二丝杆模组,所述第二丝杆模组沿第三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驱动马达的动力端耦合至第二丝杆模组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华平,贺金龙,陈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