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换热效率的迷宫式热风炉,包括外箱体和设于外箱体内的燃烧筒、换热筒、第一环形集风箱、第二环形集风箱、若干换热管,换热筒间隙套设于燃烧筒,第一环形集风箱套设于燃烧筒靠近外箱体第一端的一端,第二环形集风箱套设于换热筒靠近外箱体第二端的一端,若干换热管圆周环绕换热筒且一端连接第一环形集风箱、另一端连接第二环形集风箱;第一环形集风箱内设有两个隔板以将其分隔成进风箱和回风箱,进风管道一端连通进风箱的圆管、另一端连通燃烧筒;每个换热管内均插设有一个螺旋扭转条形板;外箱体第二端的箱壁上设有用于空气进入的空气进口管;换热筒的一端为空气出口且伸出于外箱体的第二端。为空气出口且伸出于外箱体的第二端。为空气出口且伸出于外箱体的第二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迷宫式热风炉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风炉
,尤其涉及一种高换热效率的迷宫式热风炉。
技术介绍
[0002]热风炉是一种专业的空气加热设备,热风炉的结构由燃烧炉和先进的高效换热器组成,它可以将燃烧热传导给空气,以提高室内温度。
[0003]申请号为201621179125.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迷宫换热式热风炉,包括炉体,炉体的顶部设置有烟囱,炉体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室和清渣室,炉体中下部侧壁设置有下风道口,炉体的中上部侧壁设置有上风道口,燃烧室的上方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上设置有过烟孔,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设置有迷宫换热装置,迷宫换热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紧贴上隔板和下隔板,迷宫换热装置由空心板组装而成,迷宫换热装置的进风口与上风道口相连通,迷宫换热装置的出风口与下风道口相连通,空心板上设置有过烟通道。
[0004]现有技术中的迷宫换热式热风炉燃烧室无法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空气与燃烧烟气的热交换面积小,且烟气在换热管中的行程小,使得换热时间少,整体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换热效率的迷宫式热风炉,包括外箱体和设于所述外箱体内的燃烧筒、换热筒、第一环形集风箱、第二环形集风箱、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筒间隙套设于所述燃烧筒,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套设于所述燃烧筒靠近所述外箱体第一端的一端,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套设于所述换热筒靠近所述外箱体第二端的一端,若干所述换热管圆周环绕所述换热筒且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
[0006]所述燃烧筒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热风进口伸出于所述外箱体的第一端且用于燃烧热风的进入;
[0007]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和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均由若干圆管首尾连接形成多边环形;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内设有两个隔板以将其分隔成进风箱和回风箱,所述隔板设于相邻所述圆管之间,所述进风箱在圆周内侧设有至少一个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一端连通所述进风箱的所述圆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燃烧筒;所述回风箱上设有伸出至所述外箱体外部的烟气出口管;
[0008]每个所述换热管内均插设有一个螺旋扭转条形板;若干所述换热管包括若干进风换热管和若干回风换热管,所述进风换热管连通所述进风箱和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所述回风换热管连通所述回风箱和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
[0009]所述外箱体第二端的箱壁上设有用于空气进入的空气进口管;所述换热筒的两端均开口,所述换热筒的一端为空气出口且伸出于所述外箱体的第二端。
[0010]较佳的,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和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的所述圆管数量相同且均一
一对应,每个所述圆管均对应连接有五个所述换热管。
[0011]较佳的,所述换热管的直径为60mm。
[0012]较佳的,所述进风箱由七个所述圆管构成、所述回风箱由五个所述圆管构成,所述进风管道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进风管道分别连接所述进风箱的三个所述圆管。
[0013]较佳的,所述燃烧筒的两端为锥筒形。
[0014]较佳的,所述燃烧筒中间直筒段的外壁上沿圆周设有若干换热筋板。
[0015]较佳的,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和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分别通过若干第一支架与所述外箱体的内壁固连;
[0016]所述换热筒靠近所述外箱体第一端的一端外壁上通过若干第二支架与所述换热管固连、靠近所述外箱体第二端的一端与所述外箱体固连;
[0017]所述燃烧筒靠近所述外箱体第一端的一端与所述外箱体固连、靠近所述外箱体第二端的一端外壁上通过若干第三支架与换热筒内壁固连。
[0018]较佳的,所述外箱体的截面为多边形。
[0019]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0]本技术通过设置外箱体、燃烧筒、换热筒、第一环形集风箱、第二环形集风箱、若干换热管,燃烧热风从设于外箱体第一端的热风进口进入燃烧筒,在燃烧筒中顺着燃烧筒流向其靠近外箱体第二端的一端,然后再折返回燃烧筒靠近外箱体第一端的一端,再通过进风管道进入进风箱,再经进风换热管进入第二环形集风箱,然后经回风换热管折返回回风箱,最后通过烟气出口管排出;待加热的空气从外箱体第二端的空气进口管进入外箱体内,在此期间与换热管换热使得空气被加热,然后通过换热筒靠近外箱体第一端的一端与燃烧筒之间的间隙进入换热筒,进入换热筒后空气与燃烧筒的外壁换热被二次加热,最后热空气从空气出口排出。整个过程燃烧热风和空气均在外箱体内多次折返,使得增加了换热时间,且换热管内插设有螺旋扭转条形板,燃烧热风可通过螺旋扭转条形板在换热管内螺旋前进,一方面通过螺旋扭转条形板增加了燃烧热风与换热管的换热面积、另一方面可增加燃烧热风在换热管内的行程以增加换热时间,使得整体换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侧视截面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在第一环形集风箱处的正视截面图;
[0024]图3为本技术螺旋扭转条形板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外箱体;2:燃烧筒;3:换热筒;4:第一环形集风箱;5:第二环形集风箱;6:进风换热管;7:回风换热管;8:热风进口;9:隔板;10:进风箱;11:回风箱;12:进风管道;13:烟气出口管;14:螺旋扭转条形板;15:空气进口管;16:换热筋板;17:第三支架;18:空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
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参看图1至3,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高换热效率的迷宫式热风炉,包括外箱体1和设于外箱体1内的燃烧筒2、换热筒3、第一环形集风箱4、第二环形集风箱5、若干换热管。
[0030]外箱体1的截面为多边形,外箱体1采用双层钢板中间装有岩棉保温材料,使得保温效果更高。外箱体1第二端的箱壁上设有用于空气进入的空气进口管15,待加热的空气从空气进口管15进入外箱体1内。
[0031]燃烧筒2的两端为锥筒形,燃烧筒2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8、另一端封闭,热风进口8伸出于外箱体1的第一端且用于燃烧热风的进入,且燃烧筒2设有热风进口8的一端与外箱体1固连。
[0032]换热筒3间隙套设于燃烧筒2,换热筒3的两端均开口,换热筒3的一端为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换热效率的迷宫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体和设于所述外箱体内的燃烧筒、换热筒、第一环形集风箱、第二环形集风箱、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筒间隙套设于所述燃烧筒,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套设于所述燃烧筒靠近所述外箱体第一端的一端,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套设于所述换热筒靠近所述外箱体第二端的一端,若干所述换热管圆周环绕所述换热筒且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所述燃烧筒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热风进口伸出于所述外箱体的第一端且用于燃烧热风的进入;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和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均由若干圆管首尾连接形成多边环形;所述第一环形集风箱内设有两个隔板以将其分隔成进风箱和回风箱,所述隔板设于相邻所述圆管之间,所述进风箱在圆周内侧设有至少一个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一端连通所述进风箱的所述圆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燃烧筒;所述回风箱上设有伸出至所述外箱体外部的烟气出口管;每个所述换热管内均插设有一个螺旋扭转条形板;若干所述换热管包括若干进风换热管和若干回风换热管,所述进风换热管连通所述进风箱和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所述回风换热管连通所述回风箱和所述第二环形集风箱;所述外箱体第二端的箱壁上设有用于空气进入的空气进口管;所述换热筒的两端均开口,所述换热筒的一端为空气出口且伸出于所述外箱体的第二端。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宝,赵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轩鼎冶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