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38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三电池模组、第四电池模组、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三电池模组沿第一方向排列呈行,第二电池模组和第四电池模组沿第一方向排列呈行,两行之间形成布管过道,每个电池模组均包括液冷组件,液冷组件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朝向布管过道设置。进液总管具有总进液口,出液总管具有总出液口,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均设置在布管过道,冷却液从总进液口进入进液总管后,流向液冷组件中的进液口再从出液口流出,进入出液总管,并从总出液口流出。该电池包中不同电池模组间的温差小,压降小,管路在电池包内占据的空间小。据的空间小。据的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是电池包内的核心部件,在电池包的生产制备过程中,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一直是生产者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电池包在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去,将严重影响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电池包内部短路,最终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电池包自燃或爆炸,给用户的财产和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通常在电池包设置液冷系统。
[0003]目前,对于包含多个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各个电池模组之间的液冷管路通常采用串联设计,这就导致不同的电池模组之间冷却液分布不均匀,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过大。另外,进出水管路分别布置在电池包的两侧,这种布置方式导致液冷系统占据电池包内部较多空间,影响电池模组中其他部件的设计。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电池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中不同电池模组间的温差小,压降小,管路在电池包内占据的空间小。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电池包,包括:
[0008]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三电池模组和第四电池模组,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沿第一方向排列成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呈行,两行之间形成布管过道,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均包括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朝向所述布管过道设置;
[0009]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所述进液总管具有总进液口,所述出液总管具有总出液口,所述进液总管和所述出液总管均设置在所述布管过道,所述液冷组件的进液口连通于所述进液总管,所述液冷组件的出液口连通于所述出液总管,冷却液从所述总进液口进入所述进液总管,流经所述液冷组件后,进入所述出液总管,并从所述总出液口流出。
[0010]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呈多行,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夹设于相邻两行所述电芯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液冷组件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进液管上,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出液管上,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侧,所述液冷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出液口连通有支路Aa,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出液口连通有支路Ab,所述支路Aa和所述支路Ab合并至支路A,所述支路A连通于所述出液总管。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出液口连通有支路Ba,所述第四电池模组的出液口连通有支路Bb,所述支路Ba和所述支路Bb合并至支路B;
[0014]所述支路B、所述支路A和所述出液总管通过三通接头连通。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的出液口到所述出液总管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出液口到所述出液总管的距离;所述支路A和所述出液总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使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的出液口到所述总出液口的流动阻力之和等于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出液口到所述总出液口的流动阻力之和。
[0016]可选地,所述进液总管的末端连通有支路C,所述支路C的末端连通有支路Ca和支路Cb,所述支路Ca连通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进液口,所述支路Cb连通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进液口。
[0017]可选地,所述进液总管的末端连通有支路D,所述进液总管末端、所述支路C和所述支路D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所述支路D的末端连通有支路Da和支路Db,所述支路Da连通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进液口,所述支路Db连通于所述第四电池模组的进液口。
[0018]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从所述总进液口到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出液口、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出液口、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出液口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的出液口的流通距离均相同。
[0019]可选地,所述液冷流道为蛇形管道。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关于所述布管过道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21]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关于所述布管过道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22]可选地,所述总进液口和所述总出液口位于所述电池包的同侧。
[0023]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排列呈两行,两行之间的过道用于布置管路。电池模组包括液冷组件,液冷组件用于为电池包降温。液冷组件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能够从进液口流进液冷组件,流经液冷组件后从出液口流出,同时带走电池包内的热量,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进液口和出液口均朝向布管过道设置,从而方便电池模组外部的管道能够布置在布管过道中,以减少管路在电池包内占据过多的空间或影响电池模组中部件的设置。布管过道内设置有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冷却液从进液总管进入,流经液冷组件后从出液总管流出,多个液冷组件并联设计,有助于降低整个系统的压降,有利于保证各个电池模组之间温度的均衡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液冷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布管过道中部分管道结构示意图一;
[0029]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液冷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布管过道中部分管道结构示意图二。
[0031]图中:
[0032]100、布管过道;110、第一电池模组;120、第二电池模组;130、第三电池模组;140、第四电池模组;101、托盘;
[0033]210、进液管;211、进液口;220、出液管;221、出液口;230、液冷流道;
[0034]300、出液总管;301、总出液口;310、支路A;311、支路Aa;312、支路Ab;320、支路B;321、支路Ba;322、支路Bb;
[0035]400、进液总管;401、总进液口;410、支路C;411、支路Ca;412、支路Cb;420、支路D;421、支路Da;422、支路Db。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模组(110)、第二电池模组(120)、第三电池模组(130)和第四电池模组(140),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10)和所述第三电池模组(130)沿第一方向排列成行,所述第二电池模组(120)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140)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呈行,两行之间形成布管过道(100),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10)、所述第二电池模组(120)、所述第三电池模组(130)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140)均包括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具有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21),所述进液口(211)和所述出液口(221)均朝向所述布管过道(100)设置;进液总管(400)和出液总管(300),所述进液总管(400)具有总进液口(401),所述出液总管(300)具有总出液口(301),所述进液总管(400)和所述出液总管(300)均设置在所述布管过道(100),所述液冷组件的进液口(211)连通于所述进液总管(400),所述液冷组件的出液口(221)连通于所述出液总管(300),冷却液从所述总进液口(401)进入所述进液总管(400),流经所述液冷组件后,进入所述出液总管(300),并从所述总出液口(301)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呈多行,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流道(230),所述液冷流道(230)夹设于相邻两行所述电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组件包括进液管(210)和出液管(220),所述进液口(211)位于所述进液管(210)上,所述出液口(221)位于所述出液管(220)上,所述进液管(210)和所述出液管(220)均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侧,所述液冷流道(23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管(210)和所述出液管(2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10)的出液口(221)连通有支路Aa(311),所述第二电池模组(120)的出液口(221)连通有支路Ab(312),所述支路Aa(311)和所述支路Ab(312)合并至支路A(310),所述支路A(310)连通于所述出液总管(3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130)的出液口(221)连通有支路Ba(321),所述第四电池模组(140)的出液口(221)连通有支路Bb(322),所述支路Ba(321)和所述支路Bb(322)合并至支路B(320);所述支路B(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展彰刘华俊王圆圆闫仕伟秦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