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电压大功率设备技术领域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壳体(1)内设置气缸(3),所述的气缸(3)的连杆(4)活动延伸到壳体(1)上方,连杆(4)上端设置底端触点(6),壳体(1)上方设置支撑杆(7),支撑杆(7)上方设置固定板(8),固定板(8)上设置高端触点(9),电磁阀(11)入口设置过滤器(13),电磁阀(11)出口连通气缸(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结构简单,触点行程大,能够适用于高电压放电,气缸采用电磁阀控制,整体电气化控制,控制性能可靠。性能可靠。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
[0001]本技术属于高电压大功率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压脉冲调制器、大功率电源和储能器放电试验等高电压大功率设备领域,为了控制主回路的通断和能量安全泄放,在主回路和安全泄放回路中常会用到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由于这种放电开关工作在高压、大电流条件下,同时保证放电开关安全可靠,因此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作为一个重要的部件设计。目前常见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有可控硅固态开关、气体开关和电磁阀机械式开关,可控硅固态开关和气体开关一般用在对放电波形要求较高的地方,他们的成本非常昂贵、结构复杂,电磁铁机械式开关结构简单,但电磁铁的行程相对较短(一般在100mm左右),高电压地方很难应用。因此在对放电波形没有特别要求的地方,急需设计一种可靠、简单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触点行程大,能够适用于高电压放电,气缸采用电磁阀控制,整体电气化控制,控制性能可靠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为一种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壳体内设置气缸,所述的气缸的连杆活动延伸到壳体上方,连杆上端设置底端触点,壳体上方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上方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高端触点,电磁阀入口设置过滤器,电磁阀出口连通气缸。
[0006]所述的壳体上部设置衬套,连杆活动穿过衬套延伸到壳体上方,电磁阀出口通过气管连通气缸。
[0007]所述的气缸包括活塞,连杆下端连接活塞。
[0008]所述的支撑杆包括两个,固定板分别连接每个支撑杆。
[0009]所述的电磁阀上设置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设置为能够将外部受控电信号传给电磁阀上的继电器的结构。
[0010]所述的连杆采用环氧圆形棒制成,连杆一端与气缸上的活塞固定连接,连杆另一端固定设置底端触点,连杆穿过衬套中间的圆孔。
[0011]所述的衬套采用四氟棒制作,衬套固定在壳体上部的顶板中间位置。
[0012]所述的支撑杆和固定板均采用环氧材料制成。
[0013]所述的底端触点和高端触点均采用紫铜材料制成。
[0014]所述的气缸采用磁耦合无杆气缸RMH20*200S;电磁阀采用4V200系列五口三位电磁阀;过滤器采用带有气压控制的GAF系列控制器。
[0015]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6]本技术所述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由电路控制电磁阀位置来控制气路的方向,实现气缸往返运动,从而带动连杆升降,底端触点移动,实现底端触点和高端触点的闭合与断开控制。气路是由过滤器一端接入,通过电磁阀后接到气缸上的两个端口上,通过电磁阀给气缸不同的端口提供高压气体,实现对活塞的推动,实现连杆的往返运动。气缸的行程较大,可以实现高电压开关应用,气缸采用无杆自润滑气缸,可以减少开关的总体尺寸,过滤器集成气体过滤和调压功能。底端触点与气缸上的连杆连接,高端触点固定在壳体上方的固定板上,考虑到高压大电流放电时对触点烧蚀较大,将两处触点设计成容易拆除的螺纹连接固定结构,方便后期维修、更换。装置工作时,外部控制电信号由接线端子接入,控制电磁阀动作,气路通过电磁阀动作,控制气缸上的活塞的运动方向,活塞带动连杆及底端触点运动,使底端触点与高端触点接触或分离,实现整个放电开关的闭合或断开。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壳体;2、气管;3、气缸;4、连杆;5、衬套;6、底端触点;7、支撑杆;8、固定板;9、高端触点;10、底板;11、电磁阀;12、接线端子;13、过滤器;14、活塞;15、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壳体1内设置气缸3,所述的气缸3的连杆4活动延伸到壳体1上方,连杆4上端设置底端触点6,壳体1上方设置支撑杆7,支撑杆7上方设置固定板8,固定板8上设置高端触点9,电磁阀11入口设置过滤器13,电磁阀11出口连通气缸3。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中,由电路控制电磁阀11位置来控制气路的方向,实现气缸3往返运动,从而带动连杆4升降,底端触点6随同连杆的升降的发生位置变化,实现底端触点6和高端触点9的闭合与断开控制。气路是由过滤器13一端接入,通过电磁阀11后接到气缸上的两个端口上,通过电磁阀11给气缸3不同的端口提供高压气体,实现对活塞的推动,实现连杆4的往返运动。气缸3的行程较大,可以达到1000mm左右,可以实现高电压开关应用,气缸3采用无杆自润滑气缸,可以减少开关的总体尺寸,过滤器13集成气体过滤和调压功能。触点包括底端触点6和高端触点9,底端触点6与气缸3上的连杆4连接,高端触点9固定在壳体1上方的固定板8上,考虑到高压大电流放电时对触点烧蚀较大,将两处触点设计成容易拆除的螺纹连接固定的结构,方便实现触点的拆卸和安装,方便后期维修、更换。装置工作时,外部控制电信号由接线端子12接入,控制电磁阀11动作,气路通过电磁阀11动作,控制气缸3上的活塞的运动方向,活塞带动连杆4及底端触点6运动,使底端触点6与高端触点9接触或分离,以实现整个放电开关的闭合或断开。本技术所述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结构简单,触点行程大,能够适用于高电压放电,气缸采用电磁阀控制,整体电气化控制,控制性能可靠。
[0022]所述的壳体1上部设置衬套5,连杆4活动穿过衬套5延伸到壳体1上方,电磁阀11出口通过气管2连通气缸3。所述的气缸3包括活塞14,连杆4下端连接活塞14。上述结构,气管设置两个出口,一个出口连接气缸的一个进气端口。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阀,可以实现气路的改变,从不同进气端口进气,实现活塞控制,控制连杆升降。
[0023]所述的支撑杆7包括两个,固定板8分别连接每个支撑杆7。上述结构,支撑杆固定设置在壳体上方位置,用于安装高端触头。
[0024]所述的电磁阀11上设置接线端子12,接线端子12设置为能够将外部受控电信号传给电磁阀11上的继电器的结构。上述结构,接线端子12是对外接线端子,将外部受控电信号传给电磁阀11上的继电器上,控制电磁阀11动作。这样,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的动作。
[0025]所述的连杆4采用环氧圆形棒制成,连杆4一端与气缸3上的活塞14固定连接,连杆4另一端固定设置底端触点6,连杆4穿过衬套5中间的圆孔。上述结构,连杆穿过衬套的圆孔,实现灵活升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置气缸(3),所述的气缸(3)的连杆(4)活动延伸到壳体(1)上方,连杆(4)上端设置底端触点(6),壳体(1)上方设置支撑杆(7),支撑杆(7)上方设置固定板(8),固定板(8)上设置高端触点(9),电磁阀(11)入口设置过滤器(13),电磁阀(11)出口连通气缸(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上部设置衬套(5),连杆(4)活动穿过衬套(5)延伸到壳体(1)上方,电磁阀(11)出口通过气管(2)连通气缸(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3)包括活塞(14),连杆(4)下端连接活塞(1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7)包括两个,固定板(8)分别连接每个支撑杆(7)。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大电流放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11)上设置接线端子(12),接线端子(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登科,袁野,张桐,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国睿兆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