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424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除臭系统,包括垃圾站、工作室、除臭室、PLC控制系统、气体浓度监测器以及上位机监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风幕机在入口处形成一面“无形的门帘”,阻隔垃圾站内气体不向外扩散,能有效防止室内气体污染物扩散外泄,除了利用离心风机在垃圾站内形成负压,将臭气气体吸到除臭室除臭外,还设置了离子新风模块,离子新风模块的离子出风管出口距离地面一点五到两米左右,能够通过释放离子有效的解决沉积在空中的臭气气体,同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离子出风管摆动形成一个送风的作用,可将一定臭气气体向垃圾站中心挤压,便于负压除臭模块吸入。块吸入。块吸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除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的臭味因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由细菌分解而产生,生活垃圾中有75-80%是有机物,主要有果皮、菜叶菜梗、剩饭/菜、家禽、动物及鱼类的皮、毛、内脏、脂肪、粪便、下脚料/血水、树叶、废纸、花草和动物的机体等和一定的水分。在自然消化的过程中,经有氧/厌氧发酵等作用下,产生恶臭,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由于发酵作用加快,臭气变的更加严重。垃圾堆放处散发出得臭气对空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会使环境更加恶化,因此对垃圾的除臭和杀菌变得很有必要。
[0003]现有技术中,垃圾站除臭装置包括风机和风量调控结构以及多连塔除臭器,风机设置在多连塔除臭器的进风口处,风机上连有主风管,主风管与支风管连通,支风管上设置有风量调控结构,支风管末端设置有风口防堵罩,该专利技术是以多连塔除臭器除臭为基础,采用在垃圾填埋面铺设聚乙烯膜收集臭气,抽风机把臭气送入多连塔除臭器,让臭气与除臭液充分作用,经除臭净化后排空,最终达到全面除臭的目的,该技术提供的除臭设备结构复杂,需要将臭气先收集后才能除臭,垃圾站内部的臭气气体无法快速被转移,且存在臭气气体从垃圾车进入的入口逸出的情况,需要针对上述缺点对除臭系统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除臭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除臭系统,包括垃圾站、工作室、除臭室、PLC控制系统、气体浓度监测器以及上位机监控装置,所述垃圾站、工作室、除臭室按从前到后依次分布,所述垃圾站远离工作室的一侧设置有两组入口,所述上位机监控装置由触摸屏和上位机电脑组成,所述垃圾站、除臭室中设置有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包括:用于解决沉积在空中的臭气气体的离子新风模块,所述离子新风模块由多组离子送风发生器、离子出风管组成,多组所述离子送风发生器均设置在垃圾站内侧上壁且位于靠近工作室的一侧,多组所述离子出风管均转动连接在垃圾站内侧上壁,多组所述离子出风管均通过管道分别与多组离子送风发生器连接;用于驱动离子出风管摆动形成摆动风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离子出风管与远离离子出风管风口一侧的垃圾站内侧壁之间;用于在垃圾站产生负压吸走臭气气体并处理的负压除臭模块,所述负压除臭模块设置在垃圾站与除臭室之间;用于形成风幕避免垃圾站内部臭气气体逸出的风幕模块,所述风幕模块设置在入口上。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垃圾站内侧上壁且靠近垃圾站内侧左壁、内侧右壁以及内侧后壁处均固定连接有吊架,多组所述离子出风管均转动连接在吊架下端,多组所述离子出风管距离地面高度为一米五到两米。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负压除臭模块包括喷淋塔、光感催化箱、等离子催化箱、离心风机以及多组吸风口,所述除臭室位于地面以下,所述除臭室内部设置有金属框架,所述喷淋塔、光感催化箱、等离子催化箱、离心风机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设置在金属框架内侧下壁且相互之间连通,所述离心风机上端固定连接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远离离心风机的一端贯穿除臭室顶部并伸出至除臭室上方。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多组所述吸风口均设置在垃圾站内侧上壁且均靠近垃圾站俯视投影中心位置,多组所述吸风口均通过吸风管与喷淋塔贯通。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风幕模块包括两组风幕机,两组所述风幕机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处入口内侧上壁。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座、电动伸缩杆以及拨杆,所述拨杆固定连接在离子出风管上壁且位于远离出口的一侧,所述转动座固定连接在垃圾站内侧壁,所述电动伸缩杆转动连接在转动座远离垃圾站内侧壁的一端,所述电动伸缩杆伸出轴端部与拨杆转动连接。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除臭系统,风幕机通过高速电机带动贯流或离心风轮产生的强大气流,以在入口处形成一面“无形的门帘”,阻隔垃圾站内气体不向外扩散,将室内外分成两个独立区域,减少室内外空气对流,能有效防止室内气体污染物扩散外泄;可形成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有助于对致臭污染物的去除。
[00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除臭系统,除了利用离心风机在垃圾站内形成负压,将臭气气体吸到除臭室除臭外,还设置了离子新风模块,离子新风模块的离子出风管出口距离地面一点五到两米左右,能够通过释放离子有效的解决沉积在空中的臭气气体,同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离子出风管摆动形成一个送风的作用,可将一定臭气气体向垃圾站中心挤压,便于负压除臭模块吸入。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除臭系统的整体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除臭系统的除臭室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除臭系统的驱动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垃圾站;2、除臭室;3、入口;4、风幕机;5、气体浓度监测器;6、离子送风发生器;7、离子出风管;8、吸风口;9、吸风管;10、金属框架;11、喷淋塔;12、光感催化箱;13、等离子催化箱;14、离心风机;15、排风口;16、吊架;17、转动座;18、电动伸缩杆;19、拨杆;20、工作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照图1到图3,本技术提供的除臭系统:包括垃圾站1、工作室20、除臭室2、PLC控制系统、气体浓度监测器5以及上位机监控装置,垃圾站1、工作室20、除臭室2按从前到后依次分布,垃圾站1远离工作室20的一侧设置有两组入口3,上位机监控装置由触摸屏和上位机电脑组成,触摸屏常见的安装方式是做支架安装于大厅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画面上可显示实时气体浓度、安全浓度、报警信息、风机状态等,现场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现场调整风机工作状态。触摸屏上设置账号登陆,不同权限账户可操作内容不同,以此保证系统的安全;
[0026]垃圾站1、除臭室2中设置有除臭装置,除臭装置包括:用于解决沉积在空中的臭气气体的离子新风模块、用于驱动离子出风管7摆动形成摆动风的驱动组件、用于在垃圾站1产生负压吸走臭气气体并处理的负压除臭模块以及用于形成风幕避免垃圾站1内部臭气气体逸出的风幕模块;
[0027]离子新风模块由多组离子送风发生器6、离子出风管7组成,多组离子送风发生器6均设置在垃圾站1内侧上壁且位于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除臭系统,包括垃圾站(1)、工作室(20)、除臭室(2)、PLC控制系统、气体浓度监测器(5)以及上位机监控装置,所述垃圾站(1)、工作室(20)、除臭室(2)按从前到后依次分布,所述垃圾站(1)远离工作室(20)的一侧设置有两组入口(3),所述上位机监控装置由触摸屏和上位机电脑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站(1)、除臭室(2)中设置有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包括:用于解决沉积在空中的臭气气体的离子新风模块,所述离子新风模块由多组离子送风发生器(6)、离子出风管(7)组成,多组所述离子送风发生器(6)均设置在垃圾站(1)内侧上壁且位于靠近工作室(20)的一侧,多组所述离子出风管(7)均转动连接在垃圾站(1)内侧上壁,多组所述离子出风管(7)均通过管道分别与多组离子送风发生器(6)连接;用于驱动离子出风管(7)摆动形成摆动风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离子出风管(7)与远离离子出风管(7)风口一侧的垃圾站(1)内侧壁之间;用于在垃圾站(1)产生负压吸走臭气气体并处理的负压除臭模块,所述负压除臭模块设置在垃圾站(1)与除臭室(2)之间;用于形成风幕避免垃圾站(1)内部臭气气体逸出的风幕模块,所述风幕模块设置在入口(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站(1)内侧上壁且靠近垃圾站(1)内侧左壁、内侧右壁以及内侧后壁处均固定连接有吊架(16),多组所述离子出风管(7)均转动连接在吊架(16)下端,多组所述离子出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钦进申乾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启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