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92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包括依次垂直固定连接的上窗框、左窗框、下窗框、右窗框,左窗框与右窗框之间水平设置有横中挺,横中挺与下窗框之间设置有竖中挺,上窗框与左窗框、横中挺、右窗框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一隔热体,横中挺与左窗框、下窗框、竖中挺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活动窗扇、纱窗、附扇,活动窗扇与左窗框通过活页转动连接,活动窗扇内固定设置第二隔热体,横中挺与右窗框、下窗框、竖中挺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三隔热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具有良好的透光、隔热、降噪、通风、防蚊虫的作用,兼具安全性和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


[0001]本技术涉及门窗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

技术介绍

[0002]窗户作为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部件,承担透光、通风、隔热的功能。平开窗是窗户的一种式样,窗扇开合是沿着某一水平方向移动,故称“平开窗”。根据窗户翻转的方向,可以分为内开式和外开式。这两种结构各有优劣,内开式擦窗清洁方便,开合时安全度高,但需要占用一定的屋内空间;外开式不占用屋内空间,但受外界风压影响较大,开合略有不便,清洁和使用时安全系数较低。综合而言,内开式窗在高层住宅用户上应用更为普遍,但同时,这对窗户的抗风压性、水密性、气密性、保暖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具有良好的透光、隔热、降噪、通风、防蚊虫的作用,兼具安全性和实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包括依次垂直固定连接的上窗框、左窗框、下窗框、右窗框,所述左窗框与所述右窗框之间水平设置有横中挺,所述横中挺与所述下窗框之间设置有竖中挺,所述上窗框与所述左窗框、所述横中挺、所述右窗框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一隔热体,所述横中挺与所述左窗框、所述下窗框、所述竖中挺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活动窗扇、纱窗、附扇,所述活动窗扇与所述左窗框通过活页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窗扇内固定设置第二隔热体,所述横中挺与所述右窗框、所述下窗框、所述竖中挺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三隔热体;
[0005]所述上窗框、所述左窗框、所述下窗框和所述右窗框均由第一外固件和第一内固件组成,所述横中挺和所述竖中挺均由第二外固件和第二内固件组成,所述第一外固件和所述第二外固件位于室外侧,所述第一内固件和所述第二外固件位于室内侧,所述第一外固件与所述第一内固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外固件与所述第二外固件均设置有隔热空气槽,所述隔热空气槽的两端设置有多孔隔热胶条,所述第一外固件靠近室外侧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外固件靠近室外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外钩边;
[0006]所述活动窗扇由四个依次垂直固定连接的内窗框组成,所述内窗框包括第三外固件和第三内固件,所述第三外固件与所述第三内固件之间也设置有所述隔热空气槽,所述隔热空气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单层隔热胶条和凸环隔条,所述凸环隔条分别朝向所述横中挺、所述左窗框、所述下窗框和所述右窗框的方向,所述第三外固件靠近室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钩边,所述第二外钩边朝向所述第二隔热体,所述第一外钩边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外钩边的末端均有爪形卡槽;
[0007]所述内窗框与所述横中挺、所述左窗框、所述下窗框和所述竖中挺之间设置有凸环挡条,所述凸环挡条分别与所述横中挺的底面、所述左窗框的右侧面、所述下窗框的顶面和所述竖中挺的左侧面卡接,所述凸环挡条上靠近室外侧的方向设置有外延挡条,所述凸
环挡条和所述外延挡条与所述凸环隔条相接触;
[0008]所述附扇由四个依次垂直固定连接的附框组成,所述附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钩边与所述凸环挡条之间,所述附框与所述第一外钩边、所述爪形卡槽卡接,所述附框上朝向室内侧的一面设置有缓冲胶条,所述缓冲胶条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卡条,两个所述卡条分别设置于所述附框上的两个方形卡槽内,两个所述方形卡槽并排设置于所述附框上朝向室内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体、所述第二隔热体和所述第三隔热体均包括若干层隔热玻璃,所述隔热玻璃的边缘之间设置有填充条,所述填充条的外围设置有密封胶条。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内固件的室内侧一端设置有内钩边,所述内钩边分别朝向所述左窗框、所述右窗框、所述横中挺或所述竖中挺,所述内钩边与所述左窗框之间设置有所述活页。
[0011]优选的,所述纱窗包括纱框、纱扇、连接件和压线,所述纱框处于所述附框的包围之中,所述纱框与所述附框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纱框与所述纱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压线与所述纱扇卡接,所述压线位于所述纱扇的室外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体、所述第二隔热体和所述第三隔热体的室内侧均设置有弧形扣条,所述弧形扣条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固件、所述第二内固件或所述第三内固件卡接,所述弧形扣条与所述第一隔热体、所述第二隔热体、所述第三隔热体之间设置有挤压胶条,所述第一隔热体、所述第三隔热体的室外侧与所述第一外钩边之间、所述第二隔热体与所述第二外钩边之间也设置有所述挤压胶条。
[0013]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通过固定式的第一隔热体和第二隔热体实现隔热、降噪、透光的功能,位于活动窗扇内的第二隔热体可转动开启实现通风,在关闭时活动窗扇与各窗框之间通过凸环隔条和凸环挡条增强封闭性,固定式的纱扇能够遮挡蚊虫,同时不影响窗户的隔热性能。
[001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纱窗隔热双内平开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
①②③
位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
④⑤⑥
位置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
⑦⑧
位置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上窗框;11、第一隔热体;2、横中挺;3、左窗框;31、隔热空气槽;32、弧形扣条;33、挤压胶条;4、下窗框;5、右窗框;51、第三隔热体;52、第一内固件;53、第一外固件;54、隔热玻璃;55、密封胶条;56、填充条;57、第一外钩边;58、爪形卡槽;6、竖中挺;61、第二内固件;62、第二外固件;63、多孔隔热胶条;64、凸环挡条;65、外延挡条;7、内窗框;71、第二隔热体;72、第三内固件;73、第三外固件;74、凸环隔条;75、单层隔热胶条;76、第二外钩边;77、活页;78、内钩边;8、纱窗;81、纱框;82、连接件;83、纱扇;84、压线;85、附框;86、方形卡槽;87、缓冲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所示,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包括依次垂直固定连接的上窗框1、左窗框3、下窗框4、右窗框5,左窗框3与右窗框5之间水平设置有横中挺2,横中挺2与下窗框4之间设置有竖中挺6,上窗框1与左窗框3、横中挺2、右窗框5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一隔热体11,横中挺2与左窗框3、下窗框4、竖中挺6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活动窗扇、纱窗8、附扇,活动窗扇与左窗框3通过活页77转动连接,活动窗扇内固定设置第二隔热体71,横中挺2与右窗框5、下窗框4、竖中挺6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三隔热体51。
[0024]第一隔热体11、第二隔热体71和第三隔热体51均包括若干层隔热玻璃54,隔热玻璃54的边缘之间设置有填充条56,填充条56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纱扇隔热内平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垂直固定连接的上窗框、左窗框、下窗框、右窗框,所述左窗框与所述右窗框之间水平设置有横中挺,所述横中挺与所述下窗框之间设置有竖中挺,所述上窗框与所述左窗框、所述横中挺、所述右窗框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一隔热体,所述横中挺与所述左窗框、所述下窗框、所述竖中挺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活动窗扇、纱窗、附扇,所述活动窗扇与所述左窗框通过活页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窗扇内固定设置第二隔热体,所述横中挺与所述右窗框、所述下窗框、所述竖中挺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三隔热体;所述上窗框、所述左窗框、所述下窗框和所述右窗框均由第一外固件和第一内固件组成,所述横中挺和所述竖中挺均由第二外固件和第二内固件组成,所述第一外固件和所述第二外固件位于室外侧,所述第一内固件和所述第二外固件位于室内侧,所述第一外固件与所述第一内固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外固件与所述第二外固件均设置有隔热空气槽,所述隔热空气槽的两端设置有多孔隔热胶条,所述第一外固件靠近室外侧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外固件靠近室外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外钩边;所述活动窗扇由四个依次垂直固定连接的内窗框组成,所述内窗框包括第三外固件和第三内固件,所述第三外固件与所述第三内固件之间也设置有所述隔热空气槽,所述隔热空气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单层隔热胶条和凸环隔条,所述凸环隔条分别朝向所述横中挺、所述左窗框、所述下窗框和所述右窗框的方向,所述第三外固件靠近室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钩边,所述第二外钩边朝向所述第二隔热体,所述第一外钩边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外钩边的末端均有爪形卡槽;所述内窗框与所述横中挺、所述左窗框、所述下窗框和所述竖中挺之间设置有凸环挡条,所述凸环挡条分别与所述横中挺的底面、所述左窗框的右侧面、所述下窗框的顶面和所述竖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万凯
申请(专利权)人:首铝铝业廊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