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86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瓶盖整体由上盖和下盖两部分组成,下盖为顶部开放的圆筒结构,下盖插入瓶子中扣在瓶口上,上盖旋紧在瓶口上将下盖和瓶口包裹,通过上盖顶部盖体将下盖顶部封闭,在下盖中形成存储配料的腔室;盖子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制造需要模具数量少,用料少,生产成本低。通过按压上盖顶部盖体,捅柱向下移动能够将下盖底部戳破并卡在下盖底部破口处,腔室中的配料通过破口流入瓶子中,需要饮用时,旋开上盖捅柱上部与连接筒脱离留在下盖底部破口处,从瓶子上取下的上盖为常见的单帽结构,瓶盖中无配料及液体残留,盖在轻巧、美观,便于随手保存,提升饮料产品整体使用体验。提升饮料产品整体使用体验。提升饮料产品整体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


[0001]本技术属于饮料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即配式饮料将配料和水分开保存的方式大多采用在瓶盖中设置容纳配料的腔体,配料放置在腔体中保存,在瓶子中装水,饮用时将瓶盖中的腔体破开,将配料倒入水中溶解摇匀即可饮用。
[0003]既为了在盖子中合理设置容纳腔室又要保证后期引用的方便性,如专利申请CN202020883092.3一种可直饮的即配式饮料瓶盖,包括上盖、中盖和下盖;中盖插入下盖中,此时中盖外部的两个卡柱卡入下盖环状连接部的卡槽中,中盖底部凸棱插入下盖封底上开设的凹槽中,封底将中盖底部封闭,在中盖中形成储存配料的腔体;通过下盖底部封底将中盖底部密封形成存储配料的腔体;饮用时无需取下整个盖子,只需旋下上盖就可以直接饮用。第一、该结构由上盖、中盖和下盖三部分组成,从生产角度来说,要配备多套模具,而且用料多,而且三个盖子之间的紧密配合很重要,设计不合理就有漏水的风险,导致生产成本高;第二,此结构在饮用时须将将组合在一起的上盖、中盖和下盖全部从瓶口取下,才能引用瓶中的饮料,取下的组合盖子中残留的配料和水易滴落,导致使用感受不佳;第三,取下的组合盖体体积略大,而且重量较重随手不好保存,导致饮用过程诸多不便,影响饮料产品整体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饮用方便的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一种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和捅柱;所述下盖为顶部开放的圆筒结构,下盖顶部外翻向下延伸形成翻边,下盖插入瓶子中通过翻边扣在瓶口上固定;所述上盖中预留有容纳下盖顶部翻边和瓶口的间隙,上盖顶部盖体采用能够向下按动的软性材料制成,在上盖的顶部盖体下方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连接筒;所述捅柱为两头上下两端小中间大的纺锤体结构,捅柱顶部设置连接头,捅柱通过连接头插接在连接筒中实现与上盖顶部盖体的连接;
[0007]下盖插入瓶子中扣在瓶口上,上盖旋紧在瓶口上将下盖和瓶口包裹,通过上盖顶部盖体将下盖顶部封闭,在下盖中形成存储配料的腔室;通过按压上盖顶部盖体,捅柱向下移动能够将下盖底部戳破并卡在下盖底部破口处,腔室中的配料通过破口流入瓶子中。
[0008]进一步,所述上盖顶部设置一圈有环形褶皱的褶皱软带,顶部盖体通过褶皱软带与侧壁连接,在按压顶部时褶皱软带拉伸使得顶部盖体向下移动。
[0009]进一步,所述捅柱为底部开放的中空圆筒结构,在捅柱四周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
[0010]进一步,所述捅柱下端设置有十字交叉的尖刺部。
[0011]进一步,所述捅柱中间直径较大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角度朝上的倒刺。
[0012]进一步,上盖顶部盖体靠近侧壁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圈封水环,封水环与上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封水槽,上盖旋紧在瓶子上瓶口顶部插入封水槽中。
[0013]进一步,所述下盖翻边下部设置朝向瓶口的倒扣,下盖插入瓶子中扣在瓶口上后通过倒扣卡紧在瓶口外壁上。
[0014]进一步,所述上盖底部连接有防盗环,上盖安装在瓶子上后通过防盗环与瓶口卡紧连接;上盖的外壁上设置有方便抓取的防滑纹。
[0015]进一步,所述在下盖底部中心设置与捅柱外形适配的破口区,破口区由圆形的压线构成,破口区与捅柱位置对应。
[0016]一种饮料瓶,在瓶子的瓶口外侧设置有与下盖的倒扣对应的凸台,下盖插入瓶子中扣在瓶口上后倒扣与凸台扣和。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整体由上盖和下盖两部分组成,下盖为顶部开放的圆筒结构,下盖插入瓶子中扣在瓶口上,上盖旋紧在瓶口上将下盖和瓶口包裹,通过上盖顶部盖体将下盖顶部封闭,在下盖中形成存储配料的腔室;盖子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制造需要模具数量少,用料少,生产成本低。通过按压上盖顶部盖体,捅柱向下移动能够将下盖底部戳破并卡在下盖底部破口处,腔室中的配料通过破口流入瓶子中,需要饮用时,旋开上盖捅柱上部与连接筒脱离留在下盖底部破口处,从瓶子上取下的上盖为常见的单帽结构,瓶盖中无配料及液体残留,盖在轻巧、美观,便于随手保存,提升饮料产品整体使用体验。
[0019]下盖翻边下部设置朝向瓶口的倒扣,相应的提供了一种饮料瓶,在瓶口外侧设置有对应的凸台,下盖插入瓶子中扣在瓶口上后倒扣与凸台扣和,避免将上盖从瓶口旋开时下盖和瓶口脱离。同时在捅柱中间直径较大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角度朝上的倒刺,下盖底部被戳破后,倒刺的设置阻止捅柱与下盖底部脱离。
[0020]下盖底部中心设置与捅柱外形适配的破口区,破口区与捅柱位置对应,捅柱向下移动尖刺部将下盖底部沿着压线撕开,下盖底部更容易破开,开口面积大,更快速使得配料进入瓶子中。
[0021]上盖顶部盖体靠近侧壁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圈封水环,上盖旋紧在瓶子下盖顶部插入封水槽中,密封结构简单可靠,无须额外设置密封,有效保证下盖顶部配料泄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捅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瓶盖和瓶子装配后的部分剖面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瓶盖和瓶子装配后立体图;
[0028]图中:1

上盖、2

下盖、3

瓶子、4

捅柱、5

出液口、6

尖刺部、7

倒刺、8

封水槽、9

防滑纹、10

倒扣、11

破口区、12

防盗环、13

连接头、14

褶皱软带、15

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30]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的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整体由上盖1、下盖2组成,下盖2为顶部开放的圆筒结构,所述下盖2直径小于待装配的瓶子3口径,下盖2顶部外翻向下延伸形成翻边,下盖2插入瓶子3中通过翻边扣在瓶口上固定,上盖1为常见的瓶盖结构。
[0031]如图5所示,上盖1中预留有容纳下盖顶部翻边和瓶口的间隙,下盖2插入瓶子3中扣在瓶口上,上盖1旋紧在瓶口上将下盖2和瓶口包裹,通过上盖1顶部盖体将下盖2顶部封闭,在下盖2中形成存储配料的腔室。将装配好的上盖1和下盖2整体旋紧在瓶口上即完成瓶盖和瓶子3的装配。
[0032]如图3

图5所示,所述上盖1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下盖(2)和捅柱(4);所述下盖(2)为顶部开放的圆筒结构,下盖(2)顶部外翻向下延伸形成翻边,下盖(2)插入瓶子(3)中通过翻边扣在瓶口上固定;所述上盖(1)中预留有容纳下盖顶部翻边和瓶口的间隙,上盖(1)顶部盖体采用能够向下按动的软性材料制成,在上盖(1)的顶部盖体下方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连接筒;所述捅柱(4)为两头上下两端小中间大的纺锤体结构,捅柱(4)顶部设置连接头(13),捅柱(4)通过连接头(13)插接在连接筒中实现与上盖(1)顶部盖体的连接;下盖(2)插入瓶子(3)中扣在瓶口上,上盖(1)旋紧在瓶口上将下盖(2)和瓶口包裹,通过上盖(1)顶部盖体将下盖(2)顶部封闭,在下盖(2)中形成存储配料的腔室;通过按压上盖(1)顶部盖体,捅柱(4)向下移动能够将下盖(2)底部戳破并卡在下盖(2)底部破口处,腔室中的配料通过破口流入瓶子(3)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顶部设置一圈有环形褶皱的褶皱软带(14),顶部盖体通过褶皱软带(14)与侧壁连接,在按压顶部时褶皱软带(14)拉伸使得顶部盖体向下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捅柱(4)为底部开放的中空圆筒结构,在捅柱(4)四周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盖即饮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国蜂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