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充电底座及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372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4
本公开涉及一种终端、充电底座及充电系统,该终端包括电池、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充电底座;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触发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将接收到的目标恒流电传输至所述电池,所述目标恒流电由所述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提供。这样,通过控制该充电模块将所述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提供的目标恒流电传输至电池,以通过该目标恒流电为该电池充电,能够有效提升充电效率,减少热量产生,从而也能够有效缩短充电时长,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充电底座及充电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充电底座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终端的体积一再减小,随着终端体积的减小,散热要求越高,对充电技术的要求也越高。目前小体积终端设备(例如,手表、运动手环等)充电,受其体积和散热条件的影响,一般充电电流较小,充电效率较低,充电耗时较长,不利于提升应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充电底座及充电系统。
[000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电池、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充电底座;
[0005]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触发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模块通过直充模式为所述电池充电,其中,在所述直充模式下,所述充电模块直接将接收到的目标恒流电传输至所述电池,所述目标恒流电由所述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提供。
[0006]可选地,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
[0007]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触发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模块通过线性充电模式为所述电池充电,其中,在所述线性充电模式下,所述充电模块将第一电压的目标恒压电转换为第二电压的直流电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目标恒压电由所述恒流源模块提供。
[0008]可选地,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开关管和线性电压变换电路,所述开关管与所述线性电压变换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管连接,
[0009]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的当前电压,在确定所述当前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开关管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0010]所述开关管,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导通,以将所述线性电压变换电路短接,形成直充通路,通过所述直充通路将所述目标恒流电传输至所述电池。
[0011]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0012]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当前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或者所述当前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0013]所述开关管,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截止;
[0014]所述线性电压变换电路,用于在所述开关管截止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第一电压的目标恒压电转换为第二电压的直流电为所述电池充电。
[0015]可选地,所述线性电压变换电路包括三极管,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的阴极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用于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线性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线性充电模块的输出端。
[0016]可选地,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
[001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底座,包括恒流源模块和接口组件,
[0018]所述接口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恒流源模块的第一端,所述接口组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
[0019]所述恒流源模块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充电底座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待充电的终端,并向所述终端提供目标恒流电或目标恒压电。
[0020]可选地,所述恒流源模块,用于在确定终端处于直充模式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提供目标恒流电。
[0021]可选地,所述恒流源模块,用于在确定终端处于线性充电模式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提供目标恒压电。
[002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以上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底座和以上第二方面所示的终端。
[0023]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4]能够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电池、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充电底座;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触发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将接收到的目标恒流电传输至所述电池,所述目标恒流电由所述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提供。这样,通过控制该充电模块将所述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提供的目标恒流电传输至电池,以通过该目标恒流电为该电池充电,能够有效提升充电效率,减少热量产生,从而也能够有效缩短充电时长,提升用户体验。
[00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7]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
[0028]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过程中电流电压变化示意图;
[0029]图3是根据本公开图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
[0030]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线性电压变换电路的原理图;
[0031]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底座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3]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包括电池101、充电模块102和控制模块103,所述控制模块103分别与所述电池101和所述充电模块102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102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101连接,所述充电模块10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充电底座;
[0034]所述控制模块103通过触发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模块102通过直充模式为所述电池101充电,其中,在所述直充模式下,所述充电模块102直接将接收到的目标恒流电传输至所述电池101,所述目标恒流电由所述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提供。
[0035]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03,可以在确定所述电池101处于恒流充电阶段的情况下,向所述充电模块102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充电模块102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直充模式为所述电池101充电。
[003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确定所述电池101处于恒流充电阶段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获取所述电池101的当前电压,在该当前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101)、充电模块(102)和控制模块(103),所述控制模块(103)分别与所述电池(101)和所述充电模块(102)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102)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101)连接,所述充电模块(10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充电底座;所述控制模块(103)通过触发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模块(102)通过直充模式为所述电池(101)充电,其中,在所述直充模式下,所述充电模块(102)直接将接收到的目标恒流电传输至所述电池(101),所述目标恒流电由所述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501)提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10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充电底座中的恒流源模块(501);所述控制模块(103)通过触发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模块(102)通过线性充电模式为所述电池(101)充电,其中,在所述线性充电模式下,所述充电模块(102)将第一电压的目标恒压电转换为第二电压的直流电为所述电池(101)充电,所述目标恒压电由所述恒流源模块(501)提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102)包括开关管(1021)和线性电压变换电路(1022),所述开关管(1021)与所述线性电压变换电路(102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03)与所述开关管(1021)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03),用于采集所述电池(101)的当前电压,在确定所述当前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开关管(1021)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开关管(102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导通,以将所述线性电压变换电路(1022)短接,形成直充通路,通过所述直充通路将所述目标恒流电传输至所述电池(1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03)与所述开关管(102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03),用于在确定所述当前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或者所述当前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开关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蛟刘旭峰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