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63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包括:第一机箱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机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机箱,所述第二机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二机箱的外部且固定安转有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机箱顶部的支架和支撑座;本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通过在第一机箱上设置防护机构,使蜗杆带动蜗轮转动后,连接板能够在转轴作用下带动防护罩移动至下降后的无线信号收发器上方,并且不影响无线信号收发器的正常升高使用;通过以上设置,解决了便携式通讯基站应用在户外直播时遭遇恶劣天气不便于快速得到防护的问题,提升了便携式通讯基站使用时的安全性。式通讯基站使用时的安全性。式通讯基站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


[0001]本技术涉及通讯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便携式通讯基站是为解决通信网络应急保障需求的一体化应急通讯装置,该种装置具备小巧、轻便灵活、接口标准化的特点,仅需二到三名工作人员即可实现设备的快速部署,从而能够在现场进行快速安装;此外,便携式通讯基站能满足大话务保障场景、话务波动保障场景以及长期流失站点保障场景的三大应急需求。
[0003]目前市场上,旅游类视频博主处在郊外等较为偏僻的场景中时,通常需要使用便携式通讯基站进行现场直播,由于在郊外等场景中缺乏建筑物遮蔽,因此当遭遇风沙等恶劣天气时,使用者难以快速地对便携式通讯基站上的信号收发器进行有效防护,从而存在着便携式通讯基站意外受损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进行快速防护和移动的通讯基站。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包括:第一机箱和防护机构;
[0006]所述第一机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机箱,所述第二机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二机箱的外部且固定安转有无线信号收发器;
[0007]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机箱顶部的支架和支撑座,所述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固定套装有蜗轮和连接板,所述蜗轮的外侧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防护罩,所述蜗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上均匀开设有等距分布的螺纹槽,所述支架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机箱能够容纳用于支持无线信号收发器运行的部件,第二机箱能够实现无线信号收发器的升降功能;当需要对下降至第二机箱顶部的无线信号收发器进行防护时,能够先将螺纹杆从螺纹槽中拧出,使蜗杆能够正常转动,再通过顺时针转动的蜗杆的方式带动蜗轮转动,从而使转轴能够带动连接板转动,使连接板能够带动防护罩移动至无线信号收发器上方进行防护。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活动套装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罩移动至无线信号收发器上方后,能够向下按动壳体,使防护罩向下移动后能够紧贴在无线信号收发器外部进行防护,从而提升防护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电动推杆的推动端固定连接。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推杆能够通过支撑杆带动无线信号收发器进行升降。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机箱的一侧铰接有箱门,所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底部均固
定安装有万向轮。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对第二机箱内部进行维护,也能够便于本装置的移动。
[001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对螺纹杆进行拧动。
[0017]优选的,所述圆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对圆盘进行转动,进而便于对蜗杆进行转动。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机箱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和拉耳。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对无线信号收发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也能够便于对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进行推动。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22]本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通过在第一机箱上设置防护机构,使蜗杆带动蜗轮转动后,连接板能够在转轴作用下带动防护罩移动至下降后的无线信号收发器上方,并且不影响无线信号收发器的正常升高使用;通过以上设置,解决了便携式通讯基站应用在户外直播时遭遇恶劣天气不便于快速得到防护的问题,提升了便携式通讯基站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实施例的蜗轮和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实施例的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实施例的壳体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第一机箱;10、第二机箱;11、支撑杆;12、无线信号收发器;13、万向轮;14、箱门;15、控制面板;16、拉耳;2、防护机构;20、支架;21、支撑座;22、转轴;23、连接板;24、防护罩;25、蜗轮;26、蜗杆;27、圆盘;28、螺纹槽;29、第一把手;201、螺纹杆;202、第二把手;20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9]参见图1

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包括:第一机箱1和防护机构2;防护机构2的作用是便于在突发恶劣天气时对无线信号收发器12进行有效防护;
[0030]首先,为了第一机箱1能够容纳用于支持无线信号收发器12运行的部件,第二机箱10能够实现无线信号收发器12的升降功能;第一机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机箱10,第二机箱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顶端延伸至第二机箱10的外部且固定安转有无线信号收发器12;为了电动推杆能够通过支撑杆11带动无线信号收发器12进行升降,第二机箱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支撑杆11的底部与电动推杆的推动端固定连接;为了能够便于对第二机箱10内部进行维护,也能够便于本装置的移动,第二机箱10的一侧铰接有箱门14,第一机箱1和第二机箱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3;为了能够便于对无线信号收发器12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也能够便于对第一机箱1和第二机箱10进行推动,第
一机箱1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5和拉耳16;
[003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实现控制面板15对无线信号收发器12的控制,控制面板15的电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信号收发器12的电控输入端电性连接;
[0032]其次,为了当需要对下降至第二机箱10顶部的无线信号收发器12进行防护时,能够先将螺纹杆201从螺纹槽28中拧出,使蜗杆26能够正常转动,再通过顺时针转动的蜗杆26的方式带动蜗轮25转动,从而使转轴22能够带动连接板23转动,使连接板23能够带动防护罩24移动至无线信号收发器12上方进行防护;防护机构2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机箱1顶部的支架20和支撑座21,支架2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26,支撑座2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2,转轴22上分别固定套装有蜗轮25和连接板23,蜗轮25的外侧与蜗杆26啮合连接,连接板2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防护罩24,蜗杆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盘27,圆盘27上均匀开设有等距分布的螺纹槽28,支架2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通讯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箱(1)和防护机构(2);所述第一机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机箱(10),所述第二机箱(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顶端延伸至第二机箱(10)的外部且固定安转有无线信号收发器(12);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机箱(1)顶部的支架(20)和支撑座(21),所述支架(2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26),所述支撑座(2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上分别固定套装有蜗轮(25)和连接板(23),所述蜗轮(25)的外侧与蜗杆(26)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板(2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防护罩(24),所述蜗杆(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盘(27),所述圆盘(27)上均匀开设有等距分布的螺纹槽(28),所述支架(2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通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佳左海波宋廉
申请(专利权)人: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