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角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59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腋角模板结构,包括腋角模板、封边模板和紧固组件。腋角模板包括竖模板、斜模板和底模板,竖模板平行于内衬墙,底模板平行于结构板,斜模板与结构板和内衬墙之间的腋角平行,竖模板通过紧固组件固定于内衬墙的主筋上。封边模板设于竖模板远离斜模板的一端,且封边模板与竖模板垂直,并沿背向斜模板的方向延伸。即封边模板平行于内衬墙上翻口的上端面,因此在拆下腋角模板后,能够保证上翻口的上端面在内衬墙主筋以外的区域为平面,从而能保证后期在上翻口的上方继续二次浇筑内衬墙时,新浇筑的内衬墙与上翻口上端面的连接处平整,保证内衬墙的外部表面平整美观,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腋角模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腋角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市政地铁等地下结构工程中,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形成的叠合墙的应用越来越多,如图1所示,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40贴靠形成叠合墙。具体施工时通常在地下的结构板20上先浇筑一段内衬墙上翻口10,内衬墙上翻口10与结构板20的交叉连接处形成的斜角即为腋角30,其中,结构板20为浇筑在地下结构的地面处的混凝土板等。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腋角30位置的施工主要是采用木模板进行支撑,以便进行混凝土浇筑。具体是将木模板拼装为折线形,包括上翻口竖向段和下腋角斜向段,木模板外侧用木方作为主楞固定,上翻口竖向段用S型拉钩将内衬墙内侧分布筋与最上部木方主楞对拉固定。
[0004]但由于木模板自身稳固性较差,承载能力较弱,采用木模板拼装的方法施工容易出现拼缝不严、主楞木方固定不牢等问题,导致腋角浇筑成型后外表面不平整,拼缝处高低不平,施工质量差,尤其是在内衬墙上翻口10的上端面处,如图1所示,混凝土顶面容易出现波浪线型(钢筋保护层位置),在内衬墙二次浇筑后,底部施工缝位置会露出内衬墙上翻口10处的波浪线型,影响整体结构的外观质量。
[0005]因此,亟需一种腋角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腋角模板结构,能够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上翻口顶面的平整度以及腋角表面的平整度,保证内衬墙的美观度,提高地下结构整体的施工质量。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提供一种腋角模板结构,包括:
[0009]腋角模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竖模板、斜模板和底模板,所述竖模板沿平行于内衬墙的方向延伸,所述底模板沿平行于结构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斜模板与所述结构板和所述内衬墙之间的腋角平行;
[0010]封边模板,设置于所述竖模板远离所述斜模板的一端,且所述封边模板与所述竖模板垂直,并沿背向所述斜模板的方向延伸;
[0011]紧固组件,所述竖模板通过所述紧固组件固定于所述内衬墙的主筋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竖模板上设置有交叉布置的第一横肋板和第一竖肋板,所述第一横肋板和所述第一竖肋板均设置有多个。
[0013]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斜模板上设置有交叉布置的第二横肋板和第二竖肋板,所述第二横肋板和所述第二竖肋板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竖肋板与多个所述第一竖肋板一一对应。
[0014]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相连的连接杆、钩挂部以及套设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的锁止件,所述钩挂部能够与所述内衬墙的主筋挂接,所述连接杆能够贯穿所述竖模板并通过所述锁止件与所述竖模板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竖模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锁止件套设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伸出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以将所述竖模板锁紧于所述内衬墙的主筋上,所述紧固组件还包括套设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的止水件,所述止水件能够嵌入所述内衬墙的混凝土内。
[0016]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腋角模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腋角模板沿所述结构板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每相邻两个所述腋角模板之间均可拆卸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竖模板相对的两边以及所述斜模板相对的两边均设置有连接侧板,相邻两个所述腋角模板之间通过并排拼接的两个所述连接侧板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腋角模板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侧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侧板的第二连接孔内,以使相邻两个所述腋角模板可拆卸连接。
[0019]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封边模板的宽度与所述内衬墙主筋外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等。
[0020]作为本技术的腋角模板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竖模板、所述斜模板、所述底模板和所述封边模板采用钢板一体成型加工。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技术提供的腋角模板结构,在施工地下结构的腋角位置处时,将腋角模板整体置于内衬墙与结构板的连接位置的腋角处,使竖模板与内衬墙的主筋平行,底模板与结构板的钢筋平行。然后,使用紧固组件将竖模板与内衬墙的主筋连接固定,以使封边模板的边沿抵靠内衬墙的主筋,此时斜模板即与腋角处的钢筋平行,地下连续墙与腋角模板之间形成浇筑腔。最后,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即形成腋角以及内衬墙的上翻口。由于封边模板垂直于竖模板且沿背向斜模板的方向延伸,即封边模板平行于上翻口的上端面,因此在拆下腋角模板后,能够保证上翻口的上端面在内衬墙主筋以外的区域为平面,从而能够保证后期在上翻口的上方继续二次浇筑内衬墙时,新浇筑的内衬墙与上翻口上端面的连接处平整,保证内衬墙的外部表面平整美观。同时,由于腋角模板为一整体结构,在施工时无需拼接竖模板、斜模板和底模板,简化了施工步骤,且拆下腋角模板后能够保证腋角表面整体平整光滑,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现有技术中地下结构腋角处施工完成后的侧视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腋角模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腋角模板结构的安装立体示意图;
[0028]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内衬墙与腋角模板的安装局部视图(隐藏内衬墙的混凝土);
[0030]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腋角模板结构的安装侧视图;
[0031]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9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多个腋角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3]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1中:
[0035]10

内衬墙上翻口;20

结构板;30

腋角;40

地下连续墙;
[0036]图2至图10中:
[0037]1‑
腋角模板;2

紧固组件;3

连接件;
[0038]11

竖模板;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腋角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腋角模板(1),包括依次相连的竖模板(11)、斜模板(12)和底模板(13),所述竖模板(11)沿平行于内衬墙(100)的方向延伸,所述底模板(13)沿平行于结构板(200)的方向延伸,所述斜模板(12)与所述结构板(200)和所述内衬墙(100)之间的腋角(300)平行;封边模板(14),设置于所述竖模板(11)远离所述斜模板(12)的一端,且所述封边模板(14)与所述竖模板(11)垂直,并沿背向所述斜模板(12)的方向延伸;紧固组件(2),所述竖模板(11)通过所述紧固组件(2)固定于所述内衬墙(100)的主筋(1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角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模板(11)上设置有交叉布置的第一横肋板(111)和第一竖肋板(112),所述第一横肋板(111)和所述第一竖肋板(112)均设置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腋角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模板(12)上设置有交叉布置的第二横肋板(121)和第二竖肋板(122),所述第二横肋板(121)和所述第二竖肋板(122)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竖肋板(122)与多个所述第一竖肋板(112)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角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2)包括相连的连接杆(21)、钩挂部(22)以及套设连接于所述连接杆(21)上的锁止件(23),所述钩挂部(22)能够与所述内衬墙(100)的主筋(101)挂接,所述连接杆(21)能够贯穿所述竖模板(11)并通过所述锁止件(23)与所述竖模板(1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腋角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模板(1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