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马达、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359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2
一种转子、马达和驱动装置,更容易地在轴上形成喷射孔。转子铁芯固定于轴的径向外侧面。轴具有沿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的筒部。流体能够流通的第一流路配置于筒部的内部并沿轴向延伸,并在轴向端部开口。槽部配置于轴的筒部的径向外侧面并沿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是与轴向倾斜交叉的一个方向。喷射流体的喷射孔从第一流路沿延伸方向延伸,并在槽部开口。并在槽部开口。并在槽部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马达、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转子、马达、驱动装置、喷射孔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将在马达的轴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经由贯穿孔送出到轴的外部的技术。例如,马达的轴具备用于冷却马达的定子的冷却机构部。冷却机构部具有:从轴的径向的中心部沿轴向延伸的主干冷却路径;以及从该主干冷却路径分支的分支冷却路径。一些分支冷却路径相对于轴向倾斜地朝向支撑轴的轴承延伸。从分支冷却路径流出的冷却介质通过轴的旋转而提供到轴承(参照日本特开2016

72998号公报)。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729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但是,难以在轴的径向外侧面形成沿与轴向倾斜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贯穿孔。例如,在形成贯穿孔时,由于穿孔方向相对于轴向倾斜地交叉,因而穿孔工具的前端容易在轴的径向外侧面上滑动。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更容易地在轴上形成喷射孔。
[0008]本技术的示例性的转子具备轴和转子铁芯。所述轴具有沿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的筒部。所述转子铁芯固定于所述轴的径向外侧面。所述轴还具有第一流路、槽部和喷射孔。流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所述槽部配置于所述筒部的径向外侧面。从所述喷射孔喷射所述流体。所述第一流路配置于所述筒部的内部并沿轴向延伸,且在轴向的至少任一方的端部开口。所述槽部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是与轴向倾斜交叉的一个方向。所述喷射孔从所述第一流路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在所述槽部开口。
[0009]本技术的示例性马达包括上述的转子以及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相对的定子。
[0010]本技术的示例性的驱动装置具备上述的马达、泵、第二流路。所述泵能够送出流体。所述第二流路能够供从所述泵送出的所述流体流通。所述第二流路连接所述轴的轴向端部和所述泵。
[0011]另外,本技术的示例性的驱动装置具备上述的马达、泵、马达壳体、第三流路和流体贮存器。所述泵能够送出流体。所述马达壳体收纳所述马达。在所述第三流路中,能够进行从所述泵送出的所述流体的流通。所述流体贮存器设置于所述马达壳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三流路连接所述泵和所述流体贮存器。所述流体贮存器使从所述第三流路提供的所述流体向所述定子滴下。
[0012]另外,本技术的示例性的驱动装置具备上述的马达、齿轮部、齿轮壳体、贮存部和第四流路。所述齿轮部将所述马达的输出传递给驱动轴。所述齿轮壳体收纳所述齿轮部。所述贮存部配置于所述齿轮壳体内的上部,且能够贮存流体。所述第四流路能够进行所
述流体的流通。所述齿轮部具有齿轮。所述齿轮将积存在所述齿轮壳体的下部的所述流体向所述贮存部搅起。所述第四流路连接所述贮存部和所述轴的轴向端部。
[0013]本技术的示例性的喷射孔的形成方法在沿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的轴的筒部处形成喷射孔。所述形成方法包括形成斜面的步骤、形成喷射孔的步骤和去除的步骤。在形成所述斜面的步骤中,通过切削槽部的底部的第一加工,在所述底部形成斜面。所述槽部配置于所述筒部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沿轴向延伸。所述斜面向与轴向倾斜地交叉的方向扩展。在形成所述喷射孔的步骤中,通过对所述斜面进行穿孔的第二加工来形成所述喷射孔。所述喷射孔从所述斜面贯通到所述筒部的内周面。在所述去除的步骤中,通过切削所述槽部的所述底部的第三加工,去除所述斜面的至少径向外端部和所述喷射孔的径向外端部。
[0014]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的转子、马达、驱动装置以及喷射孔的形成方法,能够更容易地在轴上形成喷射孔。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从Z轴方向观察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7]图2是从X轴方向观察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8]图3是驱动装置的外观图。
[0019]图4是示出装设驱动装置的车辆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0020]图5是示出转子轴的结构例的外观图。
[0021]图6是从+Y方向朝向

Y方向观察转子轴的图。
[0022]图7是从与Y轴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观察的转子轴的剖视图。
[0023]图8是从与Y轴方向垂直的另一个方向观察的转子轴的剖视图。
[0024]图9是用于说明喷射孔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10A是示出在槽部的内部形成的斜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0026]图10B是示出形成在斜面上的喷射孔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0027]图10C是示出去除斜面的例子的剖视图。
[0028]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喷射孔的形成方法的剖视图。
[0029]图12是用于说明第二喷射孔的形成方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003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基于驱动装置100装设于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300时的位置关系,规定重力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是上方(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铅垂上方)。

Z方向为下方(与重力方向相同的朝向的铅垂下方)。
[0032]另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示出装设驱动装置100的车辆300的前后方向。+X方向是车辆300的前方,

X方向是车辆300的后方。但是,也可以是+X方向为车辆300的后方,

X方向为车辆300的前方。
[0033]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示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

Y方向是车辆300的左方,+Y方向是车辆300的右方。但是,在+X方向为车辆300的后方的情况下,也可以是

Y方向为车辆300的右方,+Y方向为车辆300的左方。即,与X轴方向无关,仅

Y方向成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Y方向成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另外,根据驱动装置100向车辆300的装设方法,也有可能X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前后方向。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例如与马达1的旋转轴线J1等平行。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Y轴方向”是本技术的“轴向”的一例。另外,“+Y方向”是本技术的“轴向一方”的一例,
“‑
Y方向”是本技术的”轴向另一方”的一例。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与马达1的旋转轴线J1等规定的轴线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称为“轴向”。
[0034]径向中,将靠近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另外,将与规定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以规定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称为“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具备:轴,该轴具有沿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的筒部;以及转子铁芯,该转子铁芯固定于所述轴的径向外侧面,所述轴还具有:第一流路,该第一流路能够供流体流通;槽部,该槽部配置于所述筒部的径向外侧面;以及喷射孔,该喷射孔喷射所述流体,所述第一流路配置于所述筒部的内部并沿轴向延伸,并且在轴向的至少任一方的端部开口,所述槽部向径向内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所述喷射孔从所述第一流路向与轴向倾斜交叉的一个方向即延伸方向延伸,并在所述槽部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孔配置于所述筒部的从轴向上的中央部朝向端部的轴向外侧的部分,并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轴向外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孔为多个,并沿周向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沿周向排列的所述喷射孔等间隔地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孔的所述延伸方向与轴向所成的最小角度为30度以上且60度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突出片,该突出片从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所述槽部具有收纳所述突出片的第一槽部,所述喷射孔具有向所述第一槽部开口的第一喷射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将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在所述轴上的螺母,所述槽部具有供所述螺母铆接的第二槽部,所述轴还具有与所述螺母螺纹固定的外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配置于所述筒部的径向外侧面,沿周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槽部交叉,所述喷射孔具有向所述第二槽部开口的第二喷射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将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在所述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棚條野雄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