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346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保温料层上方的余热回收箱,余热回收箱包括平流腔室和多个换热腔室,多个换热腔室呈钉耙状贯通固接在平流腔室下方,平流腔室前后分别设有冷风进气口和热风出气口,进出气口上分别设置有测温器,冷风进气口连接变频鼓风机,热风出气口连接热风汇集管道,平流腔室上设置有高频振动器,各换热腔室下部设有便于插入保温料层的锥尖状底部,各换热腔室中间设有改变平流腔室气流方向的折流板。采用在密闭的余热回收箱体内部通风与石墨化炉保温料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进行余热回收,既可实现保温料降温速率的调整,又可降低可燃保温料的烧损。又可降低可燃保温料的烧损。又可降低可燃保温料的烧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墨化是碳

石墨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重要工艺,即石墨产品的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热处理方法使原本分布杂乱无章的碳原子整齐排列,是碳材料经“微晶”增长由碳网的二维结构向三维有序结构转变的过程。石墨化炉通常采用冶金焦、煅后焦、石英砂等颗粒材质作为保温料,石墨化炉保温料又叫电阻料,在石墨化生产过程中,加热阶段起隔绝空气并具有保温作用,所以保温料加热结束后温度非常高,目前,石墨化余热利用方法主要有烟气余热回收或者通过炉体通风等方法收集余热,无法快速的使保温料得到余热回收,造成热损失较大,在使用冶金焦或者煅后焦作为保温料时,通风回收余热,更增加了保温料的烧损,无形中也增加了石墨化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既可实现保温料降温速率的调整,又可降低可燃保温料的烧损。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石墨化炉及其保温料层,以及活动设置在保温料层上方的余热回收箱,所述余热回收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流腔室和多个竖直设置的换热腔室,多个换热腔室呈钉耙状贯通固接在平流腔室下方,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变频鼓风机,平流腔室前端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变频鼓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冷风管道与冷风进气口相连接,平流腔室后端设置有热风出气口,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热风汇集管道,热风出气口通过热风管道与热风汇集管道连接,平流腔室上方还设置有高频振动器,各换热腔室的下部设置有便于插入保温料层的锥尖状底部,且各换热腔室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改变平流腔室气流方向的折流板,各折流板的上端与平流腔室的顶板固定连接,各折流板的下端悬垂至换热腔室中部,冷风进气口和热风出气口处分别设置有进风测温器和出风测温器,石墨化炉侧方设置有电控柜,所述进风测温器、出风测温器、高频振动器和变频鼓风机均与电控柜电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测温器和出风测温器均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分别对余热回收箱的进风和出风温度进行测量,据此来调节变频鼓风机的工作频率,控制风量和风速,以保证对保温料合适的降温速度和温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平流腔室上方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高频振动器,通过振动帮助换热腔室更顺利地插入保温料层,前后两端同时振动能够更好地保证余热回收箱各换热腔室相对同步地插入保温料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热风汇集管道通过法兰结构与热风出气口可拆卸连接,便于热风
汇集管道与余热回收箱之间的脱离。
[0009]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箱前、后侧均设置有防撞块,防撞块底部设置楔形导向面,在余热回收箱插入或吊离石墨化炉时,起到防撞、导向作用。
[0010]本技术还包括能够使其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手段,另外,本技术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如变频鼓风机、高频振动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电控柜及其控制电路设置等,均采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提供的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采用在相对密闭的余热回收箱体内部通风与石墨化炉保温料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来进行余热回收,既可实现保温料降温速率的调整,又可降低可燃保温料的烧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中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
[001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仅为便于描述。
[0016]实施例
[0017]如图1所示,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石墨化炉1及其保温料层2,以及活动设置在保温料层上方的余热回收箱,所述余热回收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流腔室3和多个竖直设置的换热腔室4,多个换热腔室呈钉耙状贯通固接在平流腔室下方,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变频鼓风机5,平流腔室前端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变频鼓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冷风管道6与冷风进气口相连接,平流腔室后端设置有热风出气口,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热风汇集管道7,热风出气口通过热风管道8与热风汇集管道连接,平流腔室上方还设置有高频振动器9,各换热腔室的下部设置有便于插入保温料层的锥尖状底部10,且各换热腔室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改变平流腔室气流方向的折流板11,各折流板的上端与平流腔室的顶板固定连接,各折流板的下端悬垂至换热腔室中部,冷风进气口和热风出气口处分别设置有进风测温器12和出风测温器13,石墨化炉侧方设置有电控柜14,所述进风测温器、出风测温器、高频振动器和变频鼓风机均与电控柜电连接,电控柜内设置有变频控制器和温度控制仪等。
[0018]所述进风测温器和出风测温器均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分别对余热回收箱的进风和出风温度进行测量,据此来调节变频鼓风机的工作频率,控制风量和风速,以保证对保温料合适的降温速度和温度。
[0019]所述平流腔室上方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高频振动器,通过振动帮助换热腔室更顺利地插入保温料层,前后两端同时振动能够更好地保证余热回收箱各换热腔室相对同步地插入保温料层。
[0020]所述热风汇集管道通过法兰结构15与热风出气口可拆卸连接,便于热风汇集管道与余热回收箱之间的脱离,可使用行车等起重设备将余热回收箱各换热腔室从石墨化炉保
温料层中拔出来。根据换热腔室插入保温料层的深度,可以对石墨化炉保温料层进行分层换热降温,当保温料层表层保温料降到一定温度后,即可将余热回收箱吊离,待表层保温料清理出去后,再次将余热回收箱各换热腔室插入下层保温料,如此重复,逐层对保温料进行换热降温。另外,根据石墨化炉的炉型不同,还可以对余热回收箱和换热腔室进行并排拓展使用。
[0021]所述余热回收箱前、后侧均设置有防撞块16,防撞块底部设置楔形导向面,在余热回收箱插入或吊离石墨化炉时,起到防撞、导向作用,尽可能保护余热回收箱及石墨化炉免于碰撞损坏。
[002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技术变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石墨化炉及其保温料层,以及活动设置在保温料层上方的余热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流腔室和多个竖直设置的换热腔室,多个换热腔室呈钉耙状贯通固接在平流腔室下方,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变频鼓风机,平流腔室前端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变频鼓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冷风管道与冷风进气口相连接,平流腔室后端设置有热风出气口,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热风汇集管道,热风出气口通过热风管道与热风汇集管道连接,平流腔室上方还设置有高频振动器,各换热腔室的下部设置有便于插入保温料层的锥尖状底部,且各换热腔室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改变平流腔室气流方向的折流板,各折流板的上端与平流腔室的顶板固定连接,各折流板的下端悬垂至换热腔室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贺利何改霞弭丹阳陈勇赵涛涛邢春才杨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