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餐饮及日常用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火锅提锅器,包括提锅本体和提手本体,其中,提锅本体包括一个用于手提的提杆部和位于所述提杆部下方的夹持部,以及连接所述提杆部与所述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从火锅底部托起火锅;提手本体包括一个用于手握的手持部和位于所述手持部下方的压盘,以及连接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压盘的连杆部,所述连杆部穿过所述提杆部并与之通道插接;所述提手本体与所述提锅本体沿垂直方向弹性连接,使所述压盘相对于所述夹持部的距离可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火锅提锅器,结构简单巧妙,能够实现快速、稳固、便捷的搬移加热中的火锅。便捷的搬移加热中的火锅。便捷的搬移加热中的火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锅提锅器
[0001]本技术涉及餐饮及日常用品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火锅提锅器。
技术介绍
[0002]铜火锅作为日常烹饪用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用铜火锅涮锅具有诸多优点,且铜制品具有质坚耐用、无毒、传热快等优点,并具美观华丽之特点。它广泛用于家庭、餐馆、酒筵上煮食、加热、保温各种汤类、美味佳肴。
[0003]但是,铜火锅的强导热性也给使用带来了一些不便,铜火锅烧过后非常烫手,当需要从火炉或其他加热设备上搬移时,需要双手带上手套,以防止烫伤;并且,由于铜火锅具有烟筒,重心偏上,稍不留神就容易倾斜,造成烫伤;另外,双手搬移,烟筒的出口直冲人的脸部,烟气容易使人感到不适;
[0004]现有技术采用在火锅边缘固定两个提手,虽然方便搬移,但是在涮锅进食的过程中,提手显得非常碍事,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火锅提锅器,通过上下可相对活动的夹持结构,实现火锅的提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具体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锅提锅器,包括:
[0007]提锅本体,包括一个用于手提的提杆部和位于所述提杆部下方的夹持部,以及连接所述提杆部与所述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从火锅底部托起火锅;
[0008]提手本体,包括一个用于手握的手持部和位于所述手持部下方的压盘,以及连接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压盘的连杆部,所述连杆部穿过所述提杆部并与之通道插接;
[0009]所述提手本体与所述提锅本体沿垂直方向弹性连接,使所述压盘相对于所述夹持部的距离可变。
[0010]可选的,所述夹持部为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所述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的间距小于火锅的直径。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垂直部和延伸部,所述垂直部顶端连接所述提杆部,底端连接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结构,其内弧位置形成可容纳火锅的迂回部。
[0012]可选的,所述提杆部上设有贯通上下的导向管,所述连杆部穿插于所述导向管中。
[0013]可选的,所述提手本体与所述提锅本体通过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和所述提杆部之间的弹性连接件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套接于所述连杆部外的弹簧。
[0015]可选的,所述压盘与所述连杆部可拆卸连接,优选螺纹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压盘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开口向下的槽部,所述槽部开口直径略大于火锅顶部直径。
[0017]可选的,所述提杆部、连接部、夹持部一体成型。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火锅提锅器,能够实现快速、稳固、便捷的搬移加热中的火锅;压盘的设计,既起到了压紧夹持的作用,又能盖住烟筒,防止烟气直扑脸部;底部两个夹持杆充分利用里锅体的外形,从底部托起锅体,并且分别夹持在火锅底座的两侧,从多个方向对火锅进行稳固的夹持,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3为图2的爆炸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24]其中:1
‑
提锅本体,11
‑
提杆部,12
‑
垂直部,13
‑
延伸部,14
‑
第一夹持杆,15
‑
第二夹持杆,16
‑
导向管,2
‑
提手本体,21手持部,22
‑
连杆部,23
‑
压盘,3
‑
弹簧,4
‑
铜火锅。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火锅提锅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火锅提锅器包括提锅本体1和提手本体2,二者可活动连接,通过二者活动配合,实现对火锅的夹持和提起,旨在实现加热中火锅的稳定提起,具体的,提锅本体1包括顶部水设置的提杆部11,和底部水平设置的两个平行间隔的夹持部,分别为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以及连接提杆部11和两个夹持杆的竖直的连接部,该竖直的连接部包括垂直部12和延伸部13,垂直部12与提杆部11的端部相接,并与提杆部11垂直,延伸部13位于垂直部12下端,为向外凸起的弧形杆,其内弧位置形成可容纳火锅的迂回部,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分别与延伸部13相接,且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间隔一定距离,形成U型支撑结构,间隔距离小于火锅的主锅体直径,并大于主锅体底部的锅体支座的直径,使用时,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分别插在锅体支座的的两侧,从主锅体的底部支撑住主锅体。上述提锅本体1中的提杆部11、垂直部12、延伸部13、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一体成型或者焊接连接。
[0027]如图3所示,在提杆部11上开有贯穿上下的通道,用于连接提手本体2。提手本体2包括顶部水平的手持部21和底部水平设置且盘口朝下的压盘23,手持部21和压盘23通过竖直的连杆部22固定连接;提手本体2与提锅本体1的连接关系请参考图2所示,连杆部22穿过通道使手持部21位于提杆部11的上方,压盘23位于提杆部11的下方,且连杆部22可以在通道中往复穿动,在提杆部11与手持部21之间设有套接在连杆部22外的弹簧3作为弹性连接体,实现提手本体2与提锅本体1的弹性连接。
[0028]进一步的,为了使连杆部22在上下活动的过程中不对操作人员的手部造成挤压,
将该通道设置为一个垂直的导向管16,其上端高出提杆部11一段距离,下端向下延伸一段距离。
[0029]进一步的,压盘23的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开口向下的槽部,该槽部开口直径略大于火锅顶部直径,可以有效压盖住火锅的顶部,即火锅烟筒的顶部。
[0030]进一步的,压盘23与连杆部22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不同尺寸的压盘,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火锅,优选螺纹连接。
[0031]如图4所示,4表示铜火锅,使用时,铜火锅4通过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形成的U型支撑结构的开口进入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之间,然后按压手持部21,使压盘23正好压在铜火锅4的烟筒顶部,使铜火锅4倍夹持在压盘23和第一夹持杆14、第二夹持杆15之间,手部同时握住手持部21和提杆部11,向上提起铜火锅4。
[003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火锅提锅器,利用上下两个夹持结构,压盘23和两夹持杆对铜火锅4形成稳定的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锅提锅器,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提锅本体(1),包括一个用于手提的提杆部(11)和位于所述提杆部(11)下方的夹持部,以及连接所述提杆部(11)与所述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从火锅底部托起火锅;提手本体(2),包括一个用于手握的手持部(21)和位于所述手持部(21)下方的压盘(23),以及连接所述手持部(21)与所述压盘(23)的连杆部(22),所述连杆部(22)穿过所述提杆部(11)并与之通道插接;所述提手本体(2)与所述提锅本体(1)沿垂直方向弹性连接,使所述压盘(23)相对于所述夹持部的距离可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提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为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所述第一夹持杆(14)和第二夹持杆(15)的间距小于火锅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提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垂直部(12)和延伸部(13),所述垂直部(12)顶端连接所述提杆部(11),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新,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兆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