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39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其中,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包括顶盖片、绝缘件、防爆阀和极柱组件,顶盖片贯穿设置有极柱孔,绝缘件设置在顶盖片靠近电芯的一侧,绝缘件贯穿设置有与极柱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和与极柱连接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设置在顶盖片背离绝缘件的一侧,极柱的一端伸入到导电端子的内部,极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极柱孔、第一通孔与电芯的极耳电连接,导电端子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排气孔,极柱的内部设置有防爆孔,防爆孔的一端与电池壳体的内部连通,防爆孔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排气孔与电池壳体的外部连通,防爆阀设置在防爆孔内。该电池顶盖组件,能防止防爆阀被外物撞击变形而失效,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高电池的安全性。高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及包含此电池顶盖组件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泄压阀是电池顶盖的重要部分,当电池短路等原因在电池内部产生高压气体时,气体可冲破泄压阀实现泄压。
[0003]现有的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和防爆阀,顶盖片贯穿设置有防爆孔,防爆阀焊接在防爆孔中。但是,此种结构的电池顶盖,防爆阀是位于靠近顶盖片背离电芯的一侧的,外力碰撞容易使防爆阀变形而导致防爆阀失效,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其能防止防爆阀被外物撞击变形而失效,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能有效泄压,安全性好。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绝缘件、防爆阀和极柱组件,所述顶盖片贯穿设置有极柱孔,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顶盖片靠近电芯的一侧,所述绝缘件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极柱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和与所述极柱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顶盖片背离所述绝缘件的一侧,所述极柱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导电端子的内部,所述极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极柱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电芯的极耳电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排气孔,所述极柱的内部设置有防爆孔,所述防爆孔的一端与电池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防爆孔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防爆孔内。
[0008]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塑胶件与所述顶盖片连接,所述塑胶件对应所述极柱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塑胶件背离所述顶盖片的一侧凹陷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凸出于所述端子本体朝向顶盖片一侧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凹槽过盈配合,所述凸出部的中部凹陷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极柱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侧壁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极柱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凹陷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防爆孔连通,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正对形成所述第一排气孔。
[0009]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极柱包括空心段和与所述空心段连接的实心段,所述实心段靠近所述电芯,且所述实心段通过连接片与所述极耳连接,所述空心段靠近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空心段内部具有第一孔,所述实心段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形成所述防爆孔,所有的所述第二孔间
隔分布,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且所述第一孔覆盖所有的所述第二孔,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中。
[0010]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中的挡片,所述挡片用于阻挡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电解液与所述防爆阀接触,所述挡片设置在所述防爆阀靠近所述电芯的一端。
[0011]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片粘接在所述实心段靠近所述空心段的端面上,所述挡片遮挡所有的所述第二孔。
[0012]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片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避让所述第二孔。
[0013]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孔的内侧壁环绕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防爆阀的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孔间隔。
[0014]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盖片背离所述绝缘件的一侧凹陷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极柱孔位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所述定位槽用于定位所述塑胶件。
[0015]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胶件包括主体和凸出在所述主体底部的延伸部,所述主体的底部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贴合,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凹槽均开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延伸部环绕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周部,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插接至所述极柱孔内。
[0016]作为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极柱背离所述电芯的一端设置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朝向所述极柱的径向凸出,所述主体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限位凸部的底部设置与所述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
[0017]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顶盖组件。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防爆阀是设置在极柱内部的,使极柱除了实现导电端子与极耳的电导通外,还为防爆阀的设置提供空间。由于极柱的一端伸入到导电端子的内部,使防爆阀隐藏于极柱内部,减少防爆阀外露在电池顶盖组件的外部而被氧化的风险,通过导电端子和极柱为防爆阀防护,外物并不能直接撞击到防爆阀,防止防爆阀被外物撞击变形而失效,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将第一排气孔设置导电端子的侧面,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排气孔的孔口是朝向的技术方案,此种结构的电池顶盖组件在注液时电解液不会从导电端子顶部滴落至防爆阀内,不需要在防爆阀的上侧设置保护片防止防爆阀与电池壳体外部的电解液接触,有利于简化电池顶盖的结构,减少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池顶盖组件的分解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池顶盖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
[0023]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极柱的立体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电池顶盖组件的分解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极柱、防爆阀和保护片的剖视图。
[0028]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挡片的立体图。
[0029]图中:
[0030]1、顶盖片;11、极柱孔;12、定位槽;2、绝缘件;21、第一通孔;3、防爆阀;4、塑胶件;41、第二通孔;42、第一凹槽;43、第一缺口;44、主体;45、延伸部;451、第一斜面;5、导电端子;51、端子本体;52、凸出部;521、第二凹槽;522、第二缺口;6、极柱;61、防爆孔;611、第一孔;612、第二孔;62、限位凸部;621、第二斜面;63、第三缺口;64、台阶结构;7、挡片;71、第二排气孔;8、绝缘密封圈;9、连接片;10、第一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技术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提供本实施例仅仅是为了完成本技术的公开并且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范围,并且本技术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绝缘件、防爆阀和极柱组件,所述顶盖片贯穿设置有极柱孔,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顶盖片靠近电芯的一侧,所述绝缘件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极柱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和与所述极柱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顶盖片背离所述绝缘件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导电端子的内部,所述极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极柱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电芯的极耳电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排气孔,所述极柱的内部设置有防爆孔,所述防爆孔的一端与电池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防爆孔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防爆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塑胶件与所述顶盖片连接,所述塑胶件对应所述极柱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塑胶件背离所述顶盖片的一侧凹陷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凸出于所述端子本体朝向顶盖片一侧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凹槽过盈配合,所述凸出部的中部凹陷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极柱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侧壁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极柱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凹陷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防爆孔连通,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正对形成所述第一排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空心段和与所述空心段连接的实心段,所述实心段靠近所述电芯,且所述实心段通过连接片与所述极耳连接,所述空心段靠近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空心段内部具有第一孔,所述实心段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形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苏礼舒宽金贺孝武郑旭王俊敏邓振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