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包括引风机壳以及安装在引风机壳内部的扇叶,所述引风机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所述引风机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引风机壳相通的内风管,通过在内风管的顶部设置调风组件,通过为第一电磁环与第二电磁环通电,可使第一电磁环抵紧在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上,同时开启电动伸缩杆工作,能够带动第一电磁环与第二电磁环运动,由于在出风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杆,轴杆的底端与出风管转动连接,可使出风槽以底部的轴杆为旋转中心进行定轴转动,进而调节出风槽的风向,进而能够根据点火源位置对应调整多个出风槽的风向,使风均匀吹送至点火源的周围。火源的周围。火源的周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生产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锅炉,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在锅炉的作业中,需要通过辅助装置与锅炉相配合使用,增加锅炉的工作效率、也起到环保的作业,其中引风机与锅炉的配套使用,通过引风机向锅炉内部送入空气(氧气),则可以提高锅炉内部的燃烧效率,使得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
[0003]现有的引风机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引风机在工作过程中,风速较大,导致点火源与空气充分接触时间较短,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导致燃烧效率较低,另且风口方向朝着点火源,出风不够均匀易造成点火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点火源与空气充分接触时间较短、风口方向朝着点火源出风不够均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包括引风机壳以及安装在引风机壳内部的扇叶,所述引风机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所述引风机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引风机壳相通的内风管,所述内风管的一侧连通有若干个用于吹向点火源的排风管件,所述内风管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调整各个排风管件风向的调风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排风管件包括出风槽,所述出风槽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折叠风管,所述折叠风管的一端与内风管固定连接,所述内风管、折叠风管、导风管以及出风槽依次相通。
[0007]优选的,所述出风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底端与出风管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调风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内风管的顶面上。
[0009]优选的,所述调风组件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导风管的顶面上,所述支座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环,所述第二电磁环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的外侧端滑动连接有一个与第二电磁环对称设置的第一电磁环,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电磁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电磁环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位于第一电磁环与第二电磁环之间。
[0011]与现有引风机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在出风管内设置与引风机壳相通的内风管,而内风管的一侧连通若干个排风管件,在将外部空气由进风管引入至引风机壳内,并被压缩至强劲气流后由内风管分配至多个折叠风管,然后通过导风管、出风槽排出,并吹向锅炉内点火源,为点火源提供有氧的燃烧环境,由多个出风槽分向吹送,能够降低风速的同时使点火源与空气充分接触,提高燃烧效率;
[0013]2、本技术通过在内风管的顶部设置调风组件,通过为第一电磁环与第二电磁环通电,使第一电磁环与第二电磁环产生磁力,进而相互吸引,使第一电磁环抵紧在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上,同时开启电动伸缩杆工作,可带动伸缩杆伸缩运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电磁环与第二电磁环运动,由于在出风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杆,轴杆的底端与出风管转动连接,可使出风槽以底部的轴杆为旋转中心进行定轴转动,进而调节出风槽的风向,进而能够根据点火源位置对应调整多个出风槽的风向,使风均匀吹送至点火源的周围;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折叠风管与导风管,在调节出风槽的风向过程中,折叠风管可左右摆动,而导风管在出风槽内伸缩调节,进而实现不断调整出风槽的姿态,并避免漏风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排风管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调风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引风机壳;2、进风管;3、扇叶;4、出风管;5、内风管;6、排风管件;61、出风槽;62、导风管;63、折叠风管;64、轴杆;7、调风组件;71、电动伸缩杆;72、第一电磁环;73、第二电磁环;74、导向杆;75、弹簧;76、连接杆;77、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包括引风机壳1以及安装在引风机壳1内部的扇叶3,引风机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2,引风机壳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管4,出风管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引风机壳1相通的内风管5,内风管5的一侧连通有若干个用于吹向点火源的排风管件6,排风管件6包括出风槽61,出风槽6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导风管62,导风管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折叠风管63,折叠风管63的一端与内风管5固定连接,内风管5、折叠风管63、导风管62以及出风槽61依次相通,由安装在引风机壳1外部的电机(图中未画出)带动扇叶3转动,进而产生
空气流动,将外部空气由进风管2引入至引风机壳1内,并被压缩至强劲气流后由内风管5、折叠风管63、导风管62以及出风槽61排出,并吹向锅炉内点火源,为点火源提供有氧的燃烧环境。
[0023]需要注意的是,内风管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调整各个排风管件6风向的调风组件7,调风组件7包括电动伸缩杆71,电动伸缩杆71固定安装在内风管5的顶面上。
[0024]进一步来说,调风组件7还包括支座77,支座77固定在导风管62的顶面上,支座77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6,连接杆7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环73,第二电磁环7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74,两个导向杆74的外侧端滑动连接有一个与第二电磁环73对称设置的第一电磁环72,导向杆74的外侧套设有弹簧75,弹簧75的一端与第二电磁环73固定连接,弹簧7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磁环72固定连接。
[0025]更进一步来说,电动伸缩杆71的伸缩杆位于第一电磁环72与第二电磁环73之间,在当第一电磁环72与第二电磁环73通电情况下,第一电磁环72与第二电磁环73产生磁力,进而相互吸引,使第一电磁环72抵紧在电动伸缩杆71的伸缩杆上,在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锅炉生产的可调式引风机,包括引风机壳(1)以及安装在引风机壳(1)内部的扇叶(3),所述引风机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2),所述引风机壳(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引风机壳(1)相通的内风管(5),所述内风管(5)的一侧连通有若干个用于吹向点火源的排风管件(6),所述内风管(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调整各个排风管件(6)风向的调风组件(7);所述排风管件(6)包括出风槽(61),所述出风槽(6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导风管(62),所述导风管(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折叠风管(63),所述折叠风管(63)的一端与内风管(5)固定连接,所述内风管(5)、折叠风管(63)、导风管(62)以及出风槽(61)依次相通;所述出风槽(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杆(64),所述轴杆(64)的底端与出风管(4)转动连接;所述调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汝龙,张焕美,王康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永胜昌风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