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支撑结构以及电磁加热组件,所述支撑结构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且其中部设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靠近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套设于所述套接部,且被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其两侧的方向上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磁加热单元。单元。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IH加热是采用线圈盘作为磁场提供者,通过磁场对锅的作用而产生加热电流。加热电流作用于烹饪锅具上从而产生热量,IH加热电磁炉由于采用电磁加热,其热效率是大大高于传统明火的热效率,所以电磁炉一直是现代人们受欢迎的烹饪器具。传统线圈盘结构,通过设置多个支架结构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安装固定,一方面组装繁琐,另一方面导致线圈盘的厚度较厚,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磁加热单元。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支撑结构以及电磁加热组件,所述支撑结构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且其中部设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靠近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套设于所述套接部,且被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其两侧的方向上进行限位。
[0005]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上设置有套设所述套接部的套孔,所述套孔的内壁设置有止挡部,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止挡部。
[0006]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
[0007]磁体,呈环形设置以套设于所述套接部,且抵持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以及,
[0008]线圈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磁体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部一侧的线圈绕组以及夹设于所述磁体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第一隔板,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设置;
[0009]其中,所述线圈绕组的内径设置大于所述磁体的内径,以形成所述止挡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线圈绕组抵持于所述第一隔板,以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夹持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磁体。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周侧突出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抵持于所述线圈绕组背对所述磁体的一侧。
[0011]可选地,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线圈绕组上的第二隔板,且所述线圈绕组夹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内侧靠近所述套接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引线,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引线贯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磁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引线开设有第二走线孔;
[0013]所述磁体上贯设有一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一端延伸穿透所述磁体的外沿,另一
端连通所述第二走线孔。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线卡,所述第一线卡位于所述磁体外沿对应于所述走线槽的位置,所述第一引线卡设于所述第一线卡。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对应于所述走线槽的位置贯设有一避让槽,所述第一线卡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背对所述磁体的一侧。
[0016]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引线,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对应于所述走线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线卡,且所述第二线卡位于所述磁体的外沿,所述第二引线卡设于所述第二线卡。
[0017]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0018]支撑座,一侧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且所述支撑座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
[0019]限位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另一侧,且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周侧凸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支撑座之间限定出所述套接部。
[0020]可选地,所述限位支架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安装有测温组件。
[0021]可选地,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座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座体的测温器,所述座体的边沿凸设有安装凸台;
[0022]所述限位支架对应于所述安装凸台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自所述限位凸台的侧部旋至所述限位凸台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以固定所述测温组件。
[0023]可选地,所述支撑座的中部开设有一容置槽,所述限位支架的一端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容置槽设置,且所述限位支架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安装结构。
[0024]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分设于所述限位支架外沿以及所述容置槽槽壁的卡扣以及扣部,所述卡扣扣持于所述扣部以限制所述限位支架脱出所述容置槽。
[0025]本使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安装座、多个电磁加热单元以及面板,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工位;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支撑结构以及电磁加热组件,所述支撑结构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且其中部设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靠近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套设于所述套接部,且被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其两侧的方向上进行限位,一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对应安装于一所述安装工位;所述面板盖合所述安装座设置。
[002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一所述套接部,再将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套设于所述套接部的方式,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内部各结构可以所述套接部为限位,以此避免了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内部设置多个支架结构以进行安装限位,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厚度得以减薄,进而可使电磁烹饪器具的厚度减薄,更具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所述套接部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两个限位部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进行固定,结合所述套接部的限位,以完成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限位固定,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以使得组装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的电磁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加热单元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中的电磁加热单元的另一立体截面示意图;
[0032]图5为图3中的电磁加热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0033]图6为图3中的支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7为图3中的支撑结构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0035]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加热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0036]附图标号说明:
[0037][0038][003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且其中部设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靠近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以及,电磁加热组件,套设于所述套接部,且被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其两侧的方向上进行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上设置有套设所述套接部的套孔,所述套孔的内壁设置有止挡部,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止挡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磁体,呈环形设置以套设于所述套接部,且抵持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以及,线圈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磁体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部一侧的线圈绕组以及夹设于所述磁体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第一隔板,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设置;其中,所述线圈绕组的内径设置大于所述磁体的内径,以形成所述止挡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线圈绕组抵持于所述第一隔板,以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夹持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磁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周侧突出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抵持于所述线圈绕组背对所述磁体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线圈绕组上的第二隔板,且所述线圈绕组夹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内侧靠近所述套接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引线,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引线贯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磁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引线开设有第二走线孔;所述磁体上贯设有一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一端延伸穿透所述磁体的外沿,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走线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线卡,所述第一线卡位于所述磁体外沿对应于所述走线槽的位置,所述第一引线卡设于所述第一线卡。8.如权利要求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华,易亮,张翼飞,梁耀海,刘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