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263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汽车道路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包括静态支架以及设置在静态支架上的目标车气囊车体,目标车气囊车体包括前充气气囊;前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上部设置有第一后充气气囊,前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后充气气囊和抗撞击海绵;前充气气囊和第一后充气气囊之间通过普通充气气柱相连通;前充气气囊和第二后充气气囊之间通过加强充气气柱相连通;第一后充气气囊的下端面与抗撞击海绵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第二后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与抗撞击海绵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静态支架包括设置在前充气气囊所在一侧的下端的静态托盘,静态托盘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态托盘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态托盘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汽车道路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追尾碰撞事故当中,乘用车与卡车的追尾事故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乘用车相对于卡车,存在行驶速度高、总质量小、重心低等方面原因,乘用车往往在这些碰撞事故中,处于弱势地位,在追尾卡车后部后,乘用车前部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危及乘员人身安全,因此针对此种工况进行AEB追尾碰撞测试是有必要的。
[0003]但现有的AEB测试目标物种类单一,重要集中在行人、二轮车及乘用车目标物,且缺少具有代表性的重型厢式卡车的车尾目标物,这就导致在进行AEB测试时对应的测试结果不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AEB测试时的目标物种类单一问题,实现对重型箱式卡车进行真实模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包括静态支架以及设置在静态支架上的目标车气囊车体,所述目标车气囊车体包括前充气气囊;
[0006]所述前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上部设置有第一后充气气囊,所述前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后充气气囊和抗撞击海绵;所述前充气气囊和第一后充气气囊之间通过普通充气气柱相连通;所述前充气气囊和第二后充气气囊之间通过加强充气气柱相连通;所述第一后充气气囊的下端面与抗撞击海绵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第二后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与抗撞击海绵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
[0007]所述静态支架包括设置在前充气气囊所在一侧的下端的静态托盘,所述静态托盘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0008]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
[0009]1、通过前充气气囊、第一后充气气囊、第二后充气气囊和抗撞击海绵的设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AEB测试时的目标物种类单一问题,实现对重型箱式卡车进行真实模拟。采用气囊的方式,简单易用,同时采用耐撞,在不同的碰撞试验时,可以通过调整前充气气囊、第一后充气气囊、第二后充气气囊的压力来适应不同的试验,大大提高试验的范围。
[0010]2、抗撞击海绵与第一后充气气囊、第二后充气气囊之间均是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实现抗撞击海绵以及这些充气气囊的复用,能够更好的为卡车追尾碰撞试验服务,大大节省了对应的碰撞经费。
[0011]3、通过静态支架的设置可以更加真实的反应卡车被追尾的真实场景,能够同时满足静态碰撞和动态碰撞两者情况的试验。
[0012]进一步的,所述静态托盘包括背板和底板,所述背板竖直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下端面远离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块。
[0013]有益效果:制动块的设置能够避免碰撞之后整个装置向前移动距离过远,大大提高试验效率以及装置回收速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后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上设置有气囊外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后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上还设置有固定气囊外皮的外皮安装机构,所述外皮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安装座左右设置在第一后充气气囊的上部;
[0016]所述安装座之间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卷轴组件,所述卷轴组件包括卷动管、扭簧、支承轴,两个支架、管封,所述支承轴、扭簧、卷动管依次套设,且扭簧的一端与卷动管固定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支承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管封分别设置在卷动管的两端,管封与支承轴转动配合;两个所述支架分别与支承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外皮的一端与卷动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外皮的另一端与第二后充气气囊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
[0017]有益效果:本方案中,通过卷轴组件的设置实现了气囊外皮的展开和收起,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气囊外皮的使用状态进行控制,在需要时对气囊外皮进行展开,在不需要时,收起既可,相比现有的使用时再进行气囊外皮的安装,本申请的方式所对应的操作简单,回收方便,只需要将气囊外皮向下拉并使得气囊的另一端与第二后充气气囊的下端面进行连接就可以实现对气囊外皮的展开,不需要时在卷轴组件的作用下自动回收。
[0018]同时本申请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卷轴组件的安装,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气囊外皮的快速转换。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配合贴片和第二配合贴片,所述第一配合贴片设置在第一后充气气囊的后端面,所述第二配合贴片设置在所述气囊外皮靠近第一后充气气囊的一侧与第一配合贴片相对应的位置处。
[0020]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配合贴片和第二配合贴片的设置使得气囊外衣在被展开时气囊外衣能够更加贴近第一后充气气囊,这样也能使得模拟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静态支架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外皮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静态支架1、背板100、底板101、支撑架102、滚轮103、前
充气气囊2、第一后充气气囊3、第二后充气气囊4、抗撞击海绵5、普通充气气柱6、外皮安装机构7、固定座700、卷动管701、支承轴702、支架703。
[0027]实施例一:
[0028]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包括静态支架1以及设置在静态支架1上的目标车气囊车体。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车气囊车体通过棘轮收紧带与静态支架1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目标车气囊车体和静态支架1能够始终保持稳定连接。
[0029]所述目标车气囊车体包括前充气气囊2、第一后充气气囊3、第二后充气气囊4、抗撞击海绵5;第一后充气气囊3设置在前充气气囊2的后端面上部,第一后充气气囊3和前充气气囊2通过普通充气气柱6相连通;所述前充气气囊2的后端面下部依次设置有第二后充气气囊4和抗撞击海绵5,前充气气囊2和第二后充气气囊4通过加强充气气柱相连通,第一后充气气囊3的下端面与抗撞击海绵5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第二后充气气囊4的后端面与抗撞击海绵5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抗撞击海绵5和第一后充气气囊3,以及抗撞击海绵5和第二后充气气囊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采用魔术贴的方式进行贴合。在本实施例中,普通充气气柱6为圆形气柱,加强充气气柱为方形气柱,其中圆形气柱的充气压力为1

2psi;方形气柱充气压力为3

4psi。
[0030]静态支架1包括设置在前充气气囊2所在一侧的下端的静态托盘,静态托盘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03。静态托盘包括背板100和底板101,背板100竖直设置在底板101上,呈现“L”型,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态支架以及设置在静态支架上的目标车气囊车体,所述目标车气囊车体包括前充气气囊;所述前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上部设置有第一后充气气囊,所述前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后充气气囊和抗撞击海绵;所述前充气气囊和第一后充气气囊之间通过普通充气气柱相连通;所述前充气气囊和第二后充气气囊之间通过加强充气气柱相连通;所述第一后充气气囊的下端面与抗撞击海绵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第二后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与抗撞击海绵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静态支架包括设置在前充气气囊所在一侧的下端的静态托盘,所述静态托盘的底部设置有滚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托盘包括背板和底板,所述背板竖直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下端面远离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充气气囊的后端面上设置有气囊外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AEB追尾碰撞测试用目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鑫铭刘明王国杰赵清江程阔常意郑萌崔淑娟杨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