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及筋膜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56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筋膜枪领域,尤其是一种精确可靠的实现筋膜枪振幅深度的无级调节的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及筋膜枪,包括活塞、连杆和振幅调节组件,振幅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活塞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内设于连杆内的轴承与调节杆转动连接,振幅调节组件转动设置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与调节杆之间的间距为偏心距,所述振幅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钮、驱动结构和滑块结构,所述调节杆可滑动设置于滑块结构上从而实现偏心距的调节,调节杆的滑动方向与调节杆延伸方向互相垂直,调节旋钮通过驱动结构驱动调节杆滑动并实现调节杆在滑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处驻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需要实现振幅深度无级调节的筋膜枪之中。节的筋膜枪之中。节的筋膜枪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及筋膜枪


[0001]本技术涉及筋膜枪领域,尤其是一种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及筋膜枪。

技术介绍

[0002]筋膜枪,也称深层肌筋膜冲击仪,是一种软组织按摩工具,通过高频率冲击放松身体的软组织。现有的筋膜枪通过活塞带动按摩头做直线往复运动,按摩头与人体接触,产生高频的振动作用到肌肉深层,起到减少局部组织张力、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现有的筋膜枪,已经实现了对按摩头振幅大小的调节功能,这就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筋膜枪振幅深度进行按摩理疗。例如专业运动员需要振幅深度深才能实现对运动后的肌肉进行缓解。而普通消费者尤其是新手在使用筋膜枪时,起初需要用振幅深度浅的筋膜枪,随后再随着使用的需要而逐步加深振幅。
[0003]以专利公开号为CN215740377U的专利方案为例,其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筋膜枪,其具体包括固定在外壳体内壁的支座以及连接在支座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旋转座,旋转座上滑动连接驱动轮以及固定在驱动轮上的支撑座,外壳体上转动安装有旋转盘,支撑座与旋转盘滑动配合。具体调节振幅时,通过松开限位钮后带着支撑座、驱动轮相对旋转座滑动调节距离后,实现对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驱动轮轴线之间的偏心距调节,从而实现对活塞套往复移动振幅的调节。具体的讲,其偏心距调节方式是通过直接对驱动轮相对旋转座的位置进行滑动而实现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会导致在上述无级调节过程中,振幅的调节难以做到精确控制,往往难以真正达到使用者所需要的无级调节的振幅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确可靠的实现筋膜枪振幅深度的无级调节的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及筋膜枪。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包括活塞、连杆和振幅调节组件,振幅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活塞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内设于连杆内的轴承与调节杆转动连接,振幅调节组件转动设置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与调节杆之间的间距为偏心距,所述振幅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钮、驱动结构和滑块结构,所述调节杆可滑动设置于滑块结构上从而实现偏心距的调节,调节杆的滑动方向与调节杆延伸方向互相垂直,调节旋钮通过驱动结构驱动调节杆滑动并实现调节杆在滑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处驻停。对筋膜枪振幅深度的无级调节,其核心就是实现对电机输出轴与调节杆之间的间距,即偏心距的调节。本方案首先把调节杆设置于一个滑块结构上,保证了调节杆的滑动。其次,通过调节旋钮以及驱动结构来驱动调节杆的上述滑动状态,同时还可以保证调节杆在任意位置实现驻停,从而实现了调节杆可以在所需的位置处实现位置的固定,并以此实现对偏心距以及振幅深度的精确调节。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可以选择调节杆为蜗杆,滑块结构包括蜗轮限位滑块以及
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蜗轮限位滑块内的蜗轮,蜗杆与蜗轮之间螺纹配合;蜗杆转动并驱动蜗轮转动,转动的蜗轮驱动蜗轮限位滑块移动从而驱动蜗杆移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转动蜗杆驱动蜗轮转动,并以此作为驱动力进一步驱动蜗轮限位滑块移动,从而最终实现蜗杆的移动。上述的结构形式,有效的将蜗杆的转动转化为了最终蜗杆的横向移动,并实现了蜗杆可以在任意位置的驻停。采用蜗杆与蜗轮的配合方式,也可以进一步保证偏心距的调节精度。
[0007]基于上述的结构,还可以进一步选择如下的优选方案:所述蜗轮限位滑块包括导槽固定件以及可滑动设置于导槽固定件上的距离调节滑块,蜗轮通过蜗轮轴可转动设置于距离调节滑块的限位槽内,蜗杆穿过距离调节滑块与蜗轮之间螺纹配合,蜗轮轴与距离调节滑块的侧壁之间为螺纹连接,蜗轮轴两端紧贴于导槽固定件的内壁面上,蜗轮轴侧壁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卡位凸条,所述卡位凸条与蜗轮中心孔处的凹槽之间互相匹配卡接从而让蜗轮轴跟随蜗轮转动。在实际使用时,蜗杆的转动驱动蜗轮的转动,与此同时,蜗轮轴也会随着转动。由于蜗轮轴与距离调节滑块的侧壁之间为螺纹连接,因此,蜗轮轴在转动时,会通过螺纹驱动距离调节滑块移动,从而进一步驱动距离调节滑块上的蜗杆横向移动,实现对偏心距的无级调节。
[0008]作为对驱动结构的一种优选,可以选择所述驱动结构为万向节,万向节一端与调节旋钮之间为齿啮合配合,万向节另一端与蜗杆的自由端铰接。由于在通过调节旋钮驱动蜗杆的过程中,调节旋钮与蜗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万向节进行连接,可以很好的补偿上述的位置变化,从而保证在整个调节过程中,调节旋钮的驱动力都可以很好的输送到蜗杆的自由端处。
[0009]为了防止因为误触调节旋钮而导致对偏心距的影响,可以选择如下方案:包括上壳,所述调节旋钮设置于上壳上,调节旋钮与万向节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当按下调节旋钮时,调节旋钮与万向节齿啮合配合,当松开调节旋钮时,调节旋钮与万向节之间互相分离。在实际使用时,首先需要将调节旋钮向下按压,才能实现其与万向节之间的齿啮合配合,在此基础上,调节旋钮转动的驱动力才可以传递到万向节以及后续的结构中。一旦松开对调节旋钮的按压,则无论如何转动调节旋钮,均无法实现对万向节的驱动。
[0010]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可以选择所述滑块结构为滑槽,调节杆为底部设置有滑块的滑动调节杆,滑动调节杆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调节旋钮与上壳之间为螺纹连接;包括驱动斜杆,所述驱动斜杆与滑动调节杆之间斜交设置,驱动斜杆两端分别与调节旋钮底部以及滑动调节杆顶部铰接。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调节旋钮与上壳之间为螺纹连接,转动调节旋钮则会导致转动调节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该变化会导致驱动斜杆向上或向下移动。其中,由于滑动调节杆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且驱动斜杆对滑动调节杆施加的驱动力与滑动调节杆之间存在有夹角,这就导致该驱动力只可以让滑动调节杆沿着滑槽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对偏心距的无级调节。一般的,可以优选所述驱动斜杆包括彼此互相铰接的斜调节杆和驱动连杆,斜调节杆的自由端与滑动调节杆的顶部铰接,驱动连杆的自由端与调节旋钮底部转动连接。将驱动斜杆设计为由彼此互相铰接的斜调节杆和驱动连杆构成,可以有效增加滑动调节杆的横向移动范围,从而获得更大的振幅深度调节范围。另外,如果后续使用时,仅仅只有驱动连杆发生了损坏需要更换,也就无需再更换斜调节杆,从而降低了后续使用成本。
[0011]更进一步的,可以选择驱动连杆顶部设置有驱动连杆轴承,驱动连杆顶部通过驱动连杆轴承与调节旋钮底部转动连接,从而降低频繁转动调节旋钮对驱动连杆的磨损,有效增加驱动连杆的使用寿命。
[0012]将上述变幅往复驱动机构装配到筋膜枪内,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构:包括由下壳、上壳、前盖和后盖所构成的安装腔,所述连杆和振幅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活塞设置于前盖的活塞孔内,振幅调节组件底部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而与电机转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振幅调节组件的调节杆之间互相平行设置。电机的输出轴与振幅调节组件的调节杆之间的间距,即为偏心距。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调节旋钮来驱动调节杆横向移动,并且在横向移动的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处实现驻停,从而精确、可靠的实现偏心距的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包括活塞(10)、连杆(101)和振幅调节组件(2),振幅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杆,所述连杆(101)的一端与活塞(10)转动连接,连杆(101)的另一端通过内设于连杆(101)内的轴承(11)与调节杆转动连接;振幅调节组件(2)转动设置于电机(17)的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与调节杆之间的间距(D)为偏心距,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旋钮(7)、驱动结构和滑块结构,所述调节杆可滑动设置于滑块结构上从而实现偏心距的调节,调节杆的滑动方向与调节杆延伸方向互相垂直,调节旋钮(7)通过驱动结构驱动调节杆滑动并实现调节杆在滑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处驻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调节杆为蜗杆(9),滑块结构包括蜗轮限位滑块以及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蜗轮限位滑块内的蜗轮(13),蜗杆(9)与蜗轮(13)之间螺纹配合;蜗杆(9)转动并驱动蜗轮(13)转动,转动的蜗轮(13)驱动蜗轮限位滑块移动从而驱动蜗杆(9)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限位滑块包括导槽固定件(15)以及可滑动设置于导槽固定件(15)上的距离调节滑块(12),蜗轮(13)通过蜗轮轴(14)可转动设置于距离调节滑块(12)的限位槽(121)内,蜗杆(9)穿过距离调节滑块(12)与蜗轮(13)之间螺纹配合,蜗轮轴(14)与距离调节滑块(12)的侧壁(122)之间为螺纹连接,蜗轮轴(14)两端紧贴于导槽固定件(15)的内壁面上,蜗轮轴(14)侧壁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卡位凸条,所述卡位凸条与蜗轮(13)中心孔处的凹槽之间互相匹配卡接从而让蜗轮轴(14)跟随蜗轮(13)转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幅往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为万向节(8),万向节(8)一端与调节旋钮(7)之间为齿啮合配合,万向节(8)另一端与蜗杆(9)的自由端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昌龙张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