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207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属于大数据监控领域,涉及物联网技术,包括若干分布式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监控云平台、处理模块、报警模块以及联动控制模块;联动控制模块与分布式采集模块无线远程连接,当联动控制模块接收到降温处理信号时,联动处理模块发送降温调整信号至分布式采集模块的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将降温调整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温控设备进行降温调整;当联动控制模块接收到升温处理信号时,联动处理模块发送升温调整信号至分布式采集模块的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将升温调整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温控设备进行升温调整。升温调整。升温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数据监控领域,涉及物联网技术,具体是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的水平以及舒适度。因此将智能控制技术引入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物联网与云平台技术实现生活环境参数的检测、控制和管理,根据生活过程需求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环境参数智能检测与控制的目的,提供智能化的环境。
[0003]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生活环境参数的检测以及监测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但是对于环境参数检测后期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处理后的智能化控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对于环境参数的合理化监控,以及缺少对环境参数采集后的智能化控制,同时对于智能化设备的联动控制效果也缺少一个检测评估手段。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包括若干分布式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监控云平台、处理模块、报警模块以及联动控制模块;
[0007]分布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指定区域采集点的环境参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值,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控云平台;
[0008]监控云平台与处理模块连接,处理模块用于对分布式采集模块采集的环境参数进行处理;过程包括:
[0009]步骤T1:处理模块获取目标区域目标时段多个采集点处分布式采集模块历史采集的温度数值,并分别进行标记为Tij,其中的j表示目标时段内分布式采集模块发送信号的编号,j=1,2
……
n;i表示分布式采集模块的编号,i=1,2
……
y;
[0010]步骤T2:处理模块利用计算公式获取同一时间点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Tj,其中的计算方式为平均值的计算方式,即:
[0011][0012]处理模块利用计算公式获取目标区域目标时段的温度宜佳值Tz,其中的计算温度宜佳值Tz的计算方式为:
[0013][0014]其中的γ为修正因子;
[0015]步骤T3:当处于目标时段时,处理模块通过监控云平台获取实时温度值,将实时温度值标记为Ts,处理模块将实时温度值Ts与温度宜佳值Tz进行比较;
[0016]当实时温度值Ts等于温度宜佳值Tz时,处理模块发送正常信号至联动控制模块;
[0017]当实时温度值Ts大于温度宜佳值Tz时,处理模块发送降温处理信号至联动控制模块;
[0018]当实时温度值Ts小于温度宜佳值Tz时,处理模块发送升温处理信号至联动控制模块;
[0019]联动控制模块与分布式采集模块无线远程连接,当联动控制模块接收到降温处理信号时,联动处理模块发送降温调整信号至分布式采集模块的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将降温调整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温控设备进行降温调整;
[0020]当联动控制模块接收到升温处理信号时,联动处理模块发送升温调整信号至分布式采集模块的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将升温调整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温控设备进行升温调整。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分布式采集模块内置电源单元、采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信号接收单元;电源单元用于为采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信号接收单元供电;
[0022]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指定区域的环境参数;
[0023]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温控设备进行升降温调整;
[0024]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联动处理模块发送的升降温调整信号,信号接收单元将升降温调整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指定区域采集点的规划设定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P1:获取分布式采集模块的采集范围面积S0,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分布式采集模块的等效采集长度L0,其中的计算公式为:
[0027][0028]其中的α为修正影响因子;
[0029]步骤P2:获取目标区域内任意两个端点的连线,并将端点距离最长的连线标记为目标线段;并获取目标线段的长度,标记为X0;
[0030]步骤P3:利用计算公式计算一维数量y,其中一维数量y的计算公式为:
[0031][0032][]为取整符号;
[0033]沿着目标线段的任意一个端点,以长度为L0的长度布设采集点,并依次进行标记为i,i表示分布式采集模块的编号,i=1,2
……
y;
[0034]当分布式采集模块的采集点规划设定完成后,将分布式采集模块安装在对应的采集点,分布式采集模块在对应的采集点获取对应的环境参数。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当目标区域为圆形,取任意一个直径为目标线段;
[0036]当目标区域为三角形,则获取目标区域三角形的外接圆,并以外接圆的任意一个直径为目标线段。
[003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处理模块还用于计算温控设备的工作时长,处理模块计算温控设备的工作时长的过程为:
[0038]处理模块将实时温度值Ts设定为初始温度,将温度宜佳值Tz设定为目标温度;
[0039]处理模块获取温控设备的类型,温控设备类型包括常规温控设备以及变频温控设备,其中常规温控设备为制冷电机功率不变的温控设备,变频温控设备为制冷功率可根据预设条件进行调整的温控设备;
[0040]处理模块获取常规温控设备的制冷功率P或变频温控设备的制冷功率范围(P0,P1),P0表示制冷功率下限值,P1表示制冷功率上限值;
[0041]处理模块根据初始温度、目标温度以及常规温控设备的制冷功率P或变频温控设备的制冷功率范围(P0,P1)分别计算常规温控设备的预计工作总时长Sc或变频温控设备的对应制冷功率的预计工作时长Spq;其中q表示变频温控设备预设制冷功率的阶段编号,阶段的个数为m个,则变频温控设备的预计工作总时长
[004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当到达常规温控设备的预计工作时长Sc或变频温控设备的工作时长Sp时,若实时温度值Ts等于温度宜佳值Tz,则处理模块发送设备正常信号至报警模块;
[0043]若实时温度值Ts不等于温度宜佳值Tz,则处理模块发送设备异常信号至报警模块;报警模块进行温控设备异常报警。
[00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45]1、本专利技术的分布式采集模块内置电源单元、采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信号接收单元;电源单元包括节点电池、光伏发电装置以及直流电源接口,电源单元可通过电池、光伏发电或者是直插电源的方式为采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信号接收单元供电,当采用直插电源时,直流电源接口将家用220V电源变为5V的直流电;控制单元控制温控设备进行升降温调整;实现了多台温控设备的联动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分布式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监控云平台、处理模块、报警模块以及联动控制模块;分布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指定区域采集点的环境参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值,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控云平台;监控云平台与处理模块连接,处理模块用于对分布式采集模块采集的环境参数进行处理;过程包括:步骤T1:处理模块获取目标区域目标时段多个采集点处分布式采集模块历史采集的温度数值,并分别进行标记为Tij,其中的j表示目标时段内分布式采集模块发送信号的编号,j=1,2
……
n;i表示分布式采集模块的编号,i=1,2
……
y;步骤T2:处理模块利用计算公式获取同一时间点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Tj,其中的计算方式为平均值的计算方式,即:处理模块利用计算公式获取目标区域目标时段的温度宜佳值Tz,其中的计算温度宜佳值Tz的计算方式为:其中的γ为修正因子;步骤T3:当处于目标时段时,处理模块通过监控云平台获取实时温度值,将实时温度值标记为Ts,处理模块将实时温度值Ts与温度宜佳值Tz进行比较;当实时温度值Ts等于温度宜佳值Tz时,处理模块发送正常信号至联动控制模块;当实时温度值Ts大于温度宜佳值Tz时,处理模块发送降温处理信号至联动控制模块;联动控制模块与分布式采集模块无线远程连接,当联动控制模块接收到降温处理信号时,联动处理模块发送降温调整信号至分布式采集模块的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将降温调整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温控设备进行降温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实时温度值Ts小于温度宜佳值Tz时,处理模块发送升温处理信号至联动控制模块;当联动控制模块接收到升温处理信号时,联动处理模块发送升温调整信号至分布式采集模块的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将升温调整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温控设备进行升温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布式采集模块内置电源单元、采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信号接收单元;电源单元用于为采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信号接收单元供电;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指定区域的环境参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温控设备进行升降温调整;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联动处理模块发送的升降温调整信号,信号接收单元将升降温调整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环境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指定区域采集点的规划设定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P1:获取分布式采集模块的采集范围面积S0,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分布式采集模块的等效采集长度L0,其中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博莫家玲黄旭东黄大车陈辉翔苏晶晶蒋玉华张文钟范嘉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