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超华专利>正文

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及截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06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及截骨器,包括夹持主板,夹持主板上设置滑杆,夹持副板与夹持主板相对设置,滑杆的一侧面上设置若干第一导孔,第一导孔纵向贯穿滑杆且内用于穿插导针,第一导孔位于第一平面且该平面为纵向延伸的平面,夹持副板上设置若干第二导孔,第二导孔横向贯穿夹持副板且用于穿插克氏针,第二导孔位于第二平面且该平面为纵向延伸的平面。采用本装置后,置入克氏针时与导针相交并作为止点,可快速置入并且准确的优点。可快速置入并且准确的优点。可快速置入并且准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及截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及截骨器。

技术介绍

[0002]胫骨高位截骨手术(Hightibialosteotomy,HTO)自1965年来发展成为一项安全,准确而又有效的手术技术,每年治疗数以万计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其原理是通过胫骨近端截骨,纠正胫骨的冠状面畸形,把下肢力线适当转移到正常的一侧间室,从而明显地减轻患侧间室的压力,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状并延长膝关节的寿命的目的。
[0003]但目前无论是模块化的还是个性化3D打印的手术导板都没有预先确定合页位置及方向,已有众多研究证实合页位置及方向会在截骨撑开或闭合后对胫骨平台后倾角产生影响;后倾角增大可导致膝关节伸直受限、前交叉韧带张力增加甚至断裂,反之则可导致膝关节过伸、后交叉韧带张力增加,因此应该首先确保正确合页的位置和方向。
[0004]传统的操作具有以下缺点:
[0005]1、步骤繁多,耗时较长;
[0006]2、需要多次透视,增加患者及术者的辐射暴露;
[0007]3、截骨操作中锯片最终进入的位置和方向确定合页的位置及方向,确定合页不够精确,具有不可控性;
[0008]4、合页为一线性截骨面,撑开时应力集中,尤其暴力操作或过快撑开时可能发生合页骨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及截骨器,用于解决目前HTO手术中合页确定的不可控性,需多次透视、测量导针及锯片深度导致手术步骤复杂、X线辐射暴露多及耗时较长等问题。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及截骨器,包括夹持主板,所述夹持主板上设置滑杆,所述滑杆连接夹持副板,所述夹持副板在所述滑杆上移动,所述夹持副板与所述夹持主板相对设置,所述滑杆上设置纵向贯穿滑杆的若干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导孔用于穿插导针,所述夹持副板上设置横向贯穿所述夹持副板的若干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用于穿插克氏针,导针固定于骨骼内,所述截骨导板夹紧骨骼后,所述克氏针经第二导孔置入骨骼且与导针接触。
[0012]作为优选,所述滑杆上设置固定齿,所述固定齿与所述第一导孔处于同一侧面,所述夹持副板通过与固定齿啮合从而卡合于滑杆上。
[0013]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副板的端部设置手推柄,所述手推柄垂直于夹持副板设计;推动所述手推柄,所述夹持副板向夹持主板方向移动。
[0014]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副板的上设置缓冲副板,所述缓冲副板与所述夹持主板相对
设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夹持主板上设置缓冲主板,所述缓冲主板与所述缓冲副板相对设置。
[0016]作为优选,所述克氏针外表面上设置若干凹槽,所述若干凹槽环绕圆周表面均匀分布,间隔角度为30
°
~40
°

[0017]作为优选,截骨器与截骨导板配合使用,所述截骨器上开设有截骨槽,匹配孔设置于截骨槽内,克氏针通过匹配孔穿过截骨器,通过所述克氏针的位置定位所述截骨器的高低及方向。
[0018]作为优选,所述截骨槽宽度与后续截骨使用的锯片厚度匹配。
[0019]作为优选,包括与导针匹配的角度尺,所述导针穿插于角度尺上,且所述角度尺以导针为旋转轴旋转。
[0020]作为优选,所述导针表面套接卡环,所述角度尺堆叠于卡环之上。
[0021]本专利技术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22]1、采用本装置调整了以往先置入克氏针后确定合页的顺序,使用该装置时,先确定合页(导针的位置及方向即合页的位置及方向),后置入克氏针确定主截骨平面并进行一系列的截骨操作;
[0023]2、采用本装置后置入克氏针时以导针为终点,可快速置入并且准确,无需多次透视调整及测量深度,节约时间,降低手术时长;
[0024]3、本装置的导针孔和克氏针所在的平面相重合,大大提高了盲操性;
[0025]4、导针置入后,形成圆柱空腔,即合页处为圆柱空腔形状,减少了楔形截骨块边缘应力集中现象,减少合页骨折的发生几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导针置入骨骼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配合导针作业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导针与克氏针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克氏针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上行截骨面角度示意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克氏针与水平截骨面角度使用示意图。
[0034]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截骨器使用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截骨器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角度尺示意图。
[0037]图12为专利技术中截骨面撑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0]以下为对本装置的说明:
[0041]如图2所示,本装置为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及截骨器,包括夹持主板1,夹持主板1上设置滑杆3,滑杆3上活动连接设置有夹持副板2,形成夹持主板1与夹持副板2分别在滑杆3的一端,且夹持主板1与夹持副板2相对设置的结构,滑杆3上设置若干第一导孔31,第一导孔31内穿插导针5。
[0042]若干第一导孔31纵向贯穿夹持主板1,位于第一平面且该平面为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即图示4中B处所指平面,第二导孔21横向贯穿夹持副板2且用于穿插克氏针(直径一般为2.0mm),若干第二导孔21位于第二平面且该平面为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即图示中C处所指平面,同时该平面也是克氏针所在的平面,手术过程中,克氏针经第二导孔21可接触到导针5而停下。
[0043]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为本装置需要特定的导针5,导针5直径控制在4.5mm~4.9mm之间,优选4.5mm,导针5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凹槽51,该凹槽51沿环绕圆周表面均匀分布,间隔角度控制在30
°
~40
°
之间,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无论术者以何种角度将导针5置入至第一导孔31内,导针5上总有相应的凹槽51对准截骨锯片(厚度一般为1.27mm)插入的方向,从而当截骨锯片碰触到导针5时,给予术者一个触碰反馈,避免了反复透视与测深。
[0044]本装置还配备有与导针5匹配的角度尺7,如图11所示,导针5穿插于角度尺7上,且角度尺7以导针5为旋转轴旋转,导针5一般垂直于骨面放置,导针5表面套接7卡环52,卡环垂直于导针的中心线,角度尺7堆叠于卡环52之上,卡环同时对角度尺7起到了支撑作用。
[0045]进一步的,如图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主板(1),所述夹持主板(1)上设置滑杆(3),所述滑杆(3)连接夹持副板(2),所述夹持副板(2)在所述滑杆(3)上移动,所述夹持副板(2)与所述夹持主板(1)相对设置,所述滑杆(3)上设置纵向贯穿滑杆(3)的若干第一导孔(31),所述第一导孔(31)用于穿插导针(5),所述夹持副板(2)上设置横向贯穿所述夹持副板(2)的若干第二导孔(21),所述第二导孔(21)用于穿插克氏针(8),当导针(5)固定于骨骼内,截骨导板夹紧骨骼后,所述克氏针(8)经第二导孔(21)置入骨骼且与导针(5)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3)上设置固定齿(32),所述固定齿(32)与所述第一导孔(31)处于同一侧面,所述夹持副板(2)通过与固定齿(32)啮合从而卡合于滑杆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副板(2)的端部设置手推柄(4),所述手推柄(4)垂直于夹持副板(2);推动所述手推柄(4),所述夹持副板(2)向夹持主板(1)方向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副板(2)的上设置缓冲副板(41),所述缓冲副板(41)与所述夹持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超华郑诚功栾义超
申请(专利权)人:方超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