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191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7
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包括进水体,所述进水体设有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体,所述分流体与所述进水体为插接连接并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且所述出水通道靠近中部内壁设有至少一分流劈,所述分流劈表面具有疏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流劈对出水通道内的水流进行分流并增加水流的摩擦力,配合分流劈表面的疏水层来降低流经分流劈的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降低缩聚现象,形成更接近矩形的瀑布出水,整体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卫浴产品也在不断发展,龙头的出水模式由原来的单股圆柱式出水增加为多股柱状出水、瀑布式出水等,瀑布水龙头由于其出水的水花较为新颖美观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地球重力、大气压力及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一般的瀑布式水龙头水流在离开龙头出口自然下落的过程中,随着流速不断增大,过流截面不断缩小,最终呈现倒三角的形状,这种缩聚现象导致的瀑布效果也不完全符合预期。
[0003]目前,为了降低这种龙头出水的缩聚现象,有的瀑布式水龙头将出水单元的内部流道设计得又宽又扁,结构与生产工艺复,成本昂贵。也有采用设计复杂的流道,并在流道内增设一排或以上的分流柱等结构,每一排设置多个分流柱,经分流柱之间的间隙进行减速分流,既可以降低水流的速度,避免水流在快速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响声,又可以扩大水流的出水面积,能够充满整个出水通道。但是,采用这种复杂的流道和分流柱结构,零部件较多,成本高且安装不便;另外,分流柱之间的缝隙容易出现堵赛,造成水流不均,影响瀑布出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瀑布式龙头结构复杂且瀑布出水效果不稳定的缺陷,提出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瀑布出水效果稳定。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包括进水体,所述进水体设有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体,所述分流体与所述进水体为插接连接并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且所述出水通道设有至少一分流劈,所述分流劈表面具有疏水层。
[0007]优选的,包括有一所述分流劈,所述分流劈位于所述出水通道顶壁或底壁的中部;或者包括有两所述分流劈,两个所述分流劈设置于所述出水通道的顶壁或底壁靠近中部,且两所述分流劈为沿与所述分流体宽度方向垂直的中线对称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分流劈为梭子形,所述分流劈沿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方向延伸且其宽度设置成中间大两端小。
[0009]优选的,所述分流劈为水滴形,所述分流劈相对所述出水通道出水端的一端为圆弧状,另一端为尖状。
[0010]优选的,所述分流劈为纺锤形,所述分流劈相对所述出水通道出水端的一端设有两短边,另一端设有两长边。
[0011]优选的,所述分流劈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端面之间的距离为不大于3mm。
[0012]优选的,所述疏水层为对疏水材料进行喷涂或化学刻蚀或光辐射或等离子体处理或离子注入或表面接枝聚合制作而成,所述疏水材料为全氟聚醚或氟硅烷或硅烷。
[0013]优选的,所述出水通道分成进水口和分流通道,所述进水口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且所述进水口高度尺寸大于所述分流通道的高度尺寸;至少一所述分流劈位于所述分流通道内壁。
[0014]优选的,所述分流体设有插接部,所述进水体的进水通道内对应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槽内并设有所述进水口。
[0015]优选的,所述插接槽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所述插接部上对应设有至少一固定孔;还包括有至少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
[0016]优选的,所述插接部外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分流通道外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还包括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嵌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进水口一侧。
[0017]优选的,所述分流体设置成直型或弯曲型。
[0018]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将进水体与分流体设置成插接连接,在分流体内靠近中部内壁设有至少一分流劈,通过分流劈对出水通道内的水流进行分流并增加水流的摩擦力,配合分流劈表面的疏水层来显著降低流经分流劈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铺展成膜,从而降低缩聚现象,形成更接近矩形的瀑布出水,整体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成本低。
[0020]2、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分流劈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水滴形、纺锤形或梭子形等,以适用于不同截面积的流道需求,保证分流劈对于不同截面积的流道都能起良好的分流作用。
[0021]3、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分流劈可设置于分流通道顶壁或底壁,分流劈与出水通道的出水端端面之间的设有特定的距离,保证水流经分流劈分流离开分流体出水端端面时仍能形成完整的水幕。
[0022]4、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对分流劈表面可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疏水处理方法得到疏水层,包括有喷涂法、化学刻蚀法、光辐射法、等离子体处理法、离子注入法、表面接枝聚合法等,工艺简单成熟,材料适应性强,能够进一步有效降低缩聚现象。
[0023]5、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对分流劈表面采用全氟聚醚PFPE材料进行疏水处理,该材料仅含有C、F、O三种元素,具有很多优良特性,包括低表面能、化学惰性、热氧化稳定性、相容性等,可以用于金属、聚乙烯等材料的表面处理。可以在非常低的浓度下,将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到较低水平,使液体铺展。
[0024]6、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分流体设置插接部与进水体插接连接,能够实现快速拆装;出水通道分成进水口和分流通道,插接部外周设有凹槽,凹槽位于分流通道外靠近进水口一侧,密封件嵌于凹槽内,避免水流从搭接面间隙渗漏以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采用若干固定件确保插接的稳定连接,且固定件位于凹槽远离进水口一侧,避免固定件与水接触导致生锈、卡死等问题的可能性。
[0025]7、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分流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出水角度,设计成直型或弯曲型,从而适应不同用户的出水角度需求。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
[0027]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28]图3为分流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30]图5为一种分流劈的水流流向示意图
[0031]图6为实施例一分流劈的水流流向示意图;
[0032]图7为实施例二结构图;
[0033]图8为实施例三结构图。
[003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35]其中:
[0036]10、进水体,11、进水通道,12、插接槽,13、第一固定孔,14、固定件,20、分流体,21、插接部,22、进水口,23、分流通道,24、出水通道,25、第二固定孔,26、凹槽,27、密封件,30、分流劈。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8]本专利技术中,对于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包括进水体,所述进水体设有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体,所述分流体与所述进水体为插接连接并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且所述出水通道设有至少一分流劈,所述分流劈表面具有疏水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所述分流劈,所述分流劈位于所述出水通道顶壁或底壁的中部;或者包括有两所述分流劈,两所述分流劈设置于所述出水通道的顶壁或底壁靠近中部,且两所述分流劈为沿与所述分流体宽度方向垂直的中线对称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劈为梭子形,所述分流劈沿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方向延伸且其宽度设置成中间大两端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劈为水滴形,所述分流劈相对所述出水通道出水端的一端为圆弧状,另一端为尖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劈为纺锤形,所述分流劈相对所述出水通道出水端的一端设有两短边,另一端设有两长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劈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端面之间的距离为不大于3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瀑布式出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林志鸿谭亚苹梁贺刘少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九牧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