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91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制备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时,将胺化电容活性炭和对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反应制得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将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材料
,具体为一种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开发新能源和解决存储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主要能源战略任务。高性能的储能设备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载体。绿色环保的锂离子电池因其工作电压适宜、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小等优点广受人们的欢迎。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诸如倍率性能不佳、循环过程中材料稳定性差、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等诸多问题。表面包覆是目前最有效的改性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包覆材料往往不具有锂离子传导特性,包覆层对锂离子的脱出和嵌入过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传统的包覆方法为了实现对材料表面的全包覆,较厚的包覆层不利于锂离子在材料表面的脱嵌过程,导致材料倍率性能的下降。
[0003]电容活性炭是一种新型高吸附活性炭,主要用于电化学电容器,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电化学性能好,容量高等特点。在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工具、电动玩具、铁路系统、电力系统等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对电容活性炭进行改性并和磷酸铁锂复合作为正极材料,可以很好的解决材料稳定性差、锂离子在材料表面的脱嵌过程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07](1)用高锰酸钾、浓硫酸和过氧化氢对电容活性炭进行氧化;
[0008](2)用乙二胺对氧化电容活性炭进行胺化;
[0009](3)将胺化电容活性炭和对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反应制得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
[0010](4)将4

甲氧基苯甲酰肼和苯甲醛反应,再和1

氯丁醛反应制得N

(4

(4

氧代丁基)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将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用氢气进行还原,再和N

(4

(4

氧代丁基)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反应制得改性电容活性炭;
[0011](5)复合:将改性电容活性炭、纳米磷酸铁锂、PVDF粘结剂混合并涂布干燥形成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0012]作为优化,所述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13](1)氧化:将电容活性炭、高锰酸钾、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溶液按质量比1:1:12~1:1:18混合均匀,在50~60℃,300~500r/min搅拌反应4~6h,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电容活性炭质量0.6~0.8倍的质量分数25~30%的过氧化氢溶液,以800~1000r/min的转速搅
拌10~15min,离心分离并用纯水洗涤3~5次,在60~70℃干燥6~8h,制得氧化电容活性炭;
[0014](2)胺化:将乙二胺和纯水按质量比1:20~1:30混合均匀,在30~40℃,200~300r/min搅拌条件下,在20~30min内匀速添加乙二胺质量1~1.2倍的氧化电容活性炭,添加结束后继续搅拌40~60min,离心分离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制得胺化电容活性炭;
[0015](3)包层:将胺化电容活性炭、三乙胺、N

甲基吡咯烷酮按质量比1:1:20~1:1:30混合均匀,在0~4℃,200~300r/min搅拌的条件下,在20~30min内匀速滴加胺化电容活性炭质量10~12倍的对苯二胺溶液,并同时滴加均苯三甲酰氯溶液和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均苯三甲酰氯溶液的滴加速度为对苯二胺溶液滴加速度的0.5~0.6倍,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的滴加速度为对苯二胺溶液滴加速度的0.1~0.3倍,对苯二胺溶液滴加结束后停止滴加均苯三甲酰氯溶液,保持滴加速度不变继续滴加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15~20min,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反应3~4h,离心分离并用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各洗涤3~5次,制得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
[0016](4)氢气还原并接枝改性:将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钯含量8~10%的钯碳催化剂、N

甲基吡咯烷酮按质量比1:0.03:8~1:0.05:10混合均匀,在10~20℃,以0.3~0.5mL/s速度通入氢气并反应20~24h,离心分离并用纯水和无水乙醇洗涤3~5次,在30~40℃,50~100Pa干燥6~8h,制得氢气还原后的电容活性炭;将氢气还原后的电容活性炭、N

(4

(4

氧代丁基)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乙酸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按质量比1:0.6:0.1:15~1:0.8:0.2:20混合均匀,在75~85℃,600~800r/min搅拌反应3~5h,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在30~40℃,50~100Pa干燥6~8h,制得改性电容活性炭;
[0017](5)复合:将改性电容活性炭、纳米磷酸铁锂、PVDF粘结剂按质量比1:7:1~2:8:1混合均匀,添加改性电容活性炭质量2~3倍的N

甲基
‑2‑
吡咯烷酮,充分研磨至糊状,涂布在铝箔集流体上,在80~90℃干燥10~12h,即在铝箔集流体上固化形成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0018]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电容活性炭的型号为SPC

01、SPC

02、SPC

03中的一种。
[0019]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对苯二胺溶液的溶质为对苯二胺,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0.5mo l/L;所述均苯三甲酰氯溶液的溶质为均苯三甲酰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0.5mo l/L;所述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的溶质为对硝基苯甲酰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0.1mo l/L。
[0020]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N

(4

(4

氧代丁基)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的制备方法为:将N

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和1

氯丁醛按摩尔比1:1混合均匀,再加入N

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质量0.06~0.08倍的无水三氯化铝,在85~95℃,300~500r/min搅拌反应3~5h,冷却至室温后用无水乙醇搅拌清洗并过滤,在20~30℃,50~100Pa干燥6~8h,制备而成。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用高锰酸钾、浓硫酸和过氧化氢对电容活性炭进行氧化;(2)用乙二胺对氧化电容活性炭进行胺化;(3)将胺化电容活性炭和对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反应制得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4)将4

甲氧基苯甲酰肼和苯甲醛反应,再和1

氯丁醛反应制得N

(4

(4

氧代丁基)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将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用氢气进行还原,再和N

(4

(4

氧代丁基)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反应制得改性电容活性炭;(5)复合:将改性电容活性炭、纳米磷酸铁锂、PVDF粘结剂混合并涂布干燥形成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氧化:将电容活性炭、高锰酸钾、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溶液按质量比1:1:12~1:1:18混合均匀,在50~60℃,300~500r/min搅拌反应4~6h,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电容活性炭质量0.6~0.8倍的质量分数25~30%的过氧化氢溶液,以800~1000r/min的转速搅拌10~15min,离心分离并用纯水洗涤3~5次,在60~70℃干燥6~8h,制得氧化电容活性炭;(2)胺化:将乙二胺和纯水按质量比1:20~1:30混合均匀,在30~40℃,200~300r/min搅拌条件下,在20~30min内匀速添加乙二胺质量1~1.2倍的氧化电容活性炭,添加结束后继续搅拌40~60min,离心分离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制得胺化电容活性炭;(3)包层:将胺化电容活性炭、三乙胺、N

甲基吡咯烷酮按质量比1:1:20~1:1:30混合均匀,在0~4℃,200~300r/min搅拌的条件下,在20~30min内匀速滴加胺化电容活性炭质量10~12倍的对苯二胺溶液,并同时滴加均苯三甲酰氯溶液和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均苯三甲酰氯溶液的滴加速度为对苯二胺溶液滴加速度的0.5~0.6倍,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的滴加速度为对苯二胺溶液滴加速度的0.1~0.3倍,对苯二胺溶液滴加结束后停止滴加均苯三甲酰氯溶液,保持滴加速度不变继续滴加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15~20min,对硝基苯甲酰氯溶液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反应3~4h,离心分离并用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各洗涤3~5次,制得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4)氢气还原并接枝改性:将具有共轭多孔聚合层的电容活性炭、钯含量8~10%的钯碳催化剂、N

甲基吡咯烷酮按质量比1:0.03:8~1:0.05:10混合均匀,在10~20℃,以0.3~0.5mL/s速度通入氢气并反应20~24h,离心分离并用纯水和无水乙醇洗涤3~5次,在30~40℃,50~100Pa干燥6~8h,制得氢气还原后的电容活性炭;将氢气还原后的电容活性炭、N

(4

(4

氧代丁基)亚苄基)
‑4‑
甲氧基苯甲酰肼、乙酸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按质量比1:0.6:0.1:15~1:0.8:0.2:20混合均匀,在75~85℃,600~800r/min搅拌反应3~5h,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在30~40℃,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艳马磊郭正仙武玉蓉王祥碧梁馨亓王俊猛韩维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胜泓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