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44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织物印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包括染色机、连续化漂洗机和连续化皂洗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统在染缸内进行的针织物染色前漂洗工序和染色后皂洗工序改到染缸外完成,实现了针织物染色前的连续化漂洗加工和针织物染色后的连续化皂洗加工,解决了连续化生产中的卷边、绉条、均匀、张力等高难度技术问题,在漂洗和皂洗工序,针织布料从超声波发射器与超声波反射板之间穿行过程中,超声波发射器与超声波反射板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超声波的爆破,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增大了被去物的浓度差,提高了水洗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小了空气污染和地表污染、缩短了工艺时间、保证了质量稳定。保证了质量稳定。保证了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物印染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针织物的特殊性,针织物印染一直采用传统染缸染色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染色前的漂洗、染色、染色后的皂洗,这三个阶段都在染缸内完成。这种工艺已经沿用了几个世纪,发展到今天,染缸在结构方面几乎没什么变化,只是在外观、材质、布的内部传输、浴比、自动化、信息等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生产效率、水电气的能耗、污染严重程度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依然是所有行业中污染及耗能最大的行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殃及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增加附加成本和能耗,印染所造成的污染只能用高额的成本来治理。
[0003]具体地说,现有的针织物染色工艺及设备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工艺流程长,耗时多,深色染色时间一般在10个小时以上;
[0005]2、工艺过程复杂:十几道进水排水,反复升温降温,不断添加各种助剂;
[0006]3、质量稳定性差;
[0007]4、生产热能耗高:用水量大,耗用蒸汽量就多,一吨布约消耗1.5吨蒸汽;装机容量大,单机装机容量在30千瓦以上;
[0008]5、空气污染严重,地表污水量极大,污染处理成本很高。
[0009]下面,我们用几组数据揭示印染行业的残像:
[0010]表1:印染加工1吨纯棉织物所耗的能源
[0011]能源种类水电蒸汽化学品消耗数量120吨700度1500公斤100公
[0012]表2:印染加工1吨纯棉织物带来的空气污染
[0013]空气污染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雾霾化学气体等数量300公斤133公斤4731公斤呼吸道疾病
[0014]表3:印染加工1吨纯棉织物带来的地表污染
[0015]地表污染污水不分解物废渣化学品数量120吨50公斤180公斤生物变异
[0016]以上数据只是显示了加工1吨纯棉织物所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状况,可以预见,每天成千上万吨的针织物印染加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这是毋庸置疑的。
[0017]由于水是目前印染的唯一介质,如果想要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唯一方法就是减少用水或者不用水。本着减少用水的原则,就要从改变加工方式上入手,即:将针织物漂染、染色、皂洗的间歇式生产改变为连续化生产。几十年来,印染行业及许多企业也在尝试探索连续化生产的形式,但是,由于印染工艺、装备的设计及应用、助剂配套、电器配备等等诸多
问题,一直没有完整、系统、适用、可行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1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20]一种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包括染色机,所述染色机包括染缸和化料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染色机前侧的连续化漂洗机和位于染色机后侧的连续化皂洗机;染缸进水管、化料桶进水管和染液循环管上分别装配有磁化装置;染缸底部、染色喷头上和化料桶底部分别装配有超声装置。
[0021]进一步地说,所述连续化漂洗机包括漂洗前置设备和漂洗主机设备;所述漂洗前置设备按照针织物运行次序包括:第一进布架、第一浸渍槽、一号二辊轧车和第一落布架;所述漂洗主机设备按照针织物运行次序包括:第二进布架、第二浸渍槽、预热箱、第一水洗槽、二号二辊轧车和第二落布架;所述第一浸渍槽内设有导布辊组;所述预热箱位于第二浸渍槽与第一水洗槽之间,内设有上、下导布辊组;所述第一水洗槽从前到后均分为若干个水洗槽单元,每个水洗槽单元内都设置有超声波机构;所述超声波机构包括两个超声波发生器和设在两个超声波发生器之间的超声波反射板;各个水洗槽单元的上方和超声波机构的下方均设置有导布辊组;每个水洗槽单元的底部均设有加热管道;所述水洗槽单元上方的导布辊组之间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第一进布架和所述第二进布架的结构相同,均设置有位于上方的开幅辊和位于下方的筒布扩幅器。
[0022]再进一步说,所述连续化皂洗机包括皂洗前置设备、皂洗中间设备和皂洗后置设备;所述皂洗前置设备按照针织物运行次序包括:第三进布架、第三浸渍槽、三号二辊轧车、第一网带堆置箱和四号二辊轧车;所述第三浸渍槽内设有导布辊组;所述第三进布架设置有位于上方的开幅辊和位于下方的筒布扩幅器;
[0023]所述皂洗中间设备按照针织物运行次序包括:第二水洗槽、第二网带堆置箱和五号二辊轧车;所述第二水洗槽从前到后均分为若干个水洗槽单元;所述皂洗后置设备按照针织物运行次序包括:第三水洗槽、六号二辊轧车和第二落布架;所述第三水洗槽从前到后均分为若干个水洗槽单元;所述第一网带堆置箱和第二网带堆置箱内的结构相同,下部安装有堆置网带,所述堆置网带的上方设有防漂压布绳,所述堆置网带的下方从前到后均匀设有若干个加热管;所述第二水洗槽和第三水洗槽的每个水洗槽单元内都设置有超声波机构,所述超声波机构包括两个超声波发生器和设在两个超声波发生器之间的超声波反射板;各个水洗槽单元的上方和超声波机构的下方均设置有导布辊组;每个水洗槽单元的底部均设有加热管;所述第三水洗槽的水洗槽单元上方的导布辊组分别对应设置有喷淋装置。
[0024]再进一步说,所述漂洗前置设备的前方设置有漂洗储布设备;所述漂洗前置设备与漂洗主机设备之间设有布料堆置设备;所述漂洗主机设备的后方设有收布设备;所述皂洗前置设备的前方设置有皂洗储布设备;所述皂洗后置设备的后方设有收布设备。
[0025]优选的,所述漂洗储布设备包括布卷架、机架、退卷容布箱和退卷减速机。
[0026]优选的,所述漂洗储布设备为前置储布车。
[0027]优选的,所述布料堆置设备为布料堆置车。
[0028]优选的,所述收布设备为收布车。
[0029]优选的,所述主机漂洗设备前方设有主机储布车。
[003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传统在染缸内进行的针织物染色前漂洗工序和染色后皂洗工序改到染缸外完成,实现了针织物染色前的连续化漂洗加工和针织物染色后的连续化皂洗加工,解决了连续化生产中的卷边、绉条、均匀、张力等高难度技术问题,在漂洗和皂洗工序,针织布料从超声波发射器与超声波反射板之间穿行过程中,超声波发射器与超声波反射板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超声波的爆破,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增大了被去物的浓度差,提高了水洗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小了空气污染和地表污染、缩短了工艺时间、保证了质量稳定。同时,在染缸进水管和化料桶进水管上分别加装磁化装置,减少了印染用水的水处理环节,取消大量离子交换用的电解质(盐),实现无污染排放,节省水处理成本;在染液循环管上加装磁化装置,让染液和通过的织物上的液体经过磁化,不断规整溶质在缸体内溶液的状态,达到步调一致、方向统一,渗透性、扩散性、均匀性等都得到改善和提高;在染缸底部加装超声装置,可以防止织物静态下染料和电解质的凝聚或堆积问题,保障染料和电介质的始终处于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包括染色机,所述染色机包括染缸(B1)和化料桶(B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染色机前侧的连续化漂洗机和位于染色机后侧的连续化皂洗机;染缸进水管(B5)、化料桶进水管(B6)和染液循环管(B8)上分别装配有磁化装置(B4);染缸(B1)底部、染色喷头(B2)上和化料桶(B7)底部分别装配有超声装置(B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化漂洗机包括漂洗前置设备和漂洗主机设备;所述漂洗前置设备按照针织物运行次序包括:第一进布架(A6)、第一浸渍槽(A8)、一号二辊轧车(A9)和第一落布架(A10);所述漂洗主机设备按照针织物运行次序包括:第二进布架(A13)、第二浸渍槽(A15)、预热箱(A16)、第一水洗槽(A17)、二号二辊轧车(A22)和第二落布架(A23);所述第一浸渍槽(A8)内设有导布辊组;所述预热箱(A16)位于第二浸渍槽(A15)与第一水洗槽(A17)之间,内设有上、下导布辊组;所述第一水洗槽(A17)从前到后均分为若干个水洗槽单元,每个水洗槽单元内都设置有超声波机构;所述超声波机构包括两个超声波发生器(19)和设在两个超声波发生器(19)之间的超声波反射板(20);各个水洗槽单元的上方和超声波机构的下方均设置有导布辊组;每个水洗槽单元的底部均设有加热管道(21);所述水洗槽单元上方的导布辊组之间设置有喷淋装置(18);所述第一进布架(A6)和所述第二进布架(A13)的结构相同,均设置有位于上方的开幅辊(7)和位于下方的筒布扩幅器(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物连续化印染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化皂洗机包括皂洗前置设备、皂洗中间设备和皂洗后置设备;所述皂洗前置设备按照针织物运行次序包括:第三进布架(C1)、第三浸渍槽(C4)、三号二辊轧车(C5)、第一网带堆置箱(C6)和四号二辊轧车(C7);所述第三浸渍槽(C4)内设有导布辊组;所述第三进布架(C1)设置有位于上方的开幅辊(7)和位于下方的筒布扩幅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术坚许鲁王善平刘哲江兴世单正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纳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