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119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系统和车辆,液压系统包括:主油路用于给离合器系统供油,以使离合器系统动作,且用于给驻车机构供油;润滑冷却油路用于给待冷却件供油,且润滑冷却油路上设有冷却器以对待冷却件进行冷却润滑;第一控制阀设于主油路上且用于控制主油路与驻车机构之间油路的通断;第二控制阀设于润滑冷却油路上且用于控制润滑冷却油路与待冷却件之间油路的通断;第三控制阀设于主油路上,第三控制阀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动作。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能够实现对驻车机构的控制,满足待冷却件不同的冷却润滑的需求,且降低了液压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减少了占用空间。了占用空间。了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系统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液压系统的零件较多,使得结构复杂,安装要求高,占用空间大,且控制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能够实现对驻车机构的控制,满足待冷却件不同的冷却润滑的需求,且降低了液压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减少了占用空间。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液压系统的车辆。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箱;主油路,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主油路用于给离合器系统供油,以使所述离合器系统动作,且用于给驻车机构供油;润滑冷却油路,所述润滑冷却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润滑冷却油路用于给待冷却件供油,且润滑冷却油路上设有冷却器以对所述待冷却件进行冷却润滑;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主油路上且用于控制所述主油路与所述驻车机构之间油路的通断;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润滑冷却油路上且用于控制所述润滑冷却油路与所述待冷却件之间油路的通断;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于所述主油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动作。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系统,通过主油路用于给驻车机构供油,第一控制阀设于主油路上且用于控制主油路与驻车机构之间油路的通断,实现对驻车机构的控制;润滑冷却油路用于给待冷却件供油,且润滑冷却油路上设有冷却器以对待冷却件进行冷却润滑,第二控制阀设于润滑冷却油路上且用于控制润滑冷却油路与待冷却件之间油路的通断,满足待冷却件不同的冷却润滑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第三控制阀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动作,仅通过一个第三控制阀即可实现对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不同的控制需求,降低了液压系统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减少了占用空间。
[000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液压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压系统,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为滑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弹簧初始安装力值与阀芯直径的比值小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弹簧初始安装力值与阀芯直径的比值。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驻车机构包括:驻车组件;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设于所述主油路上,所述第四控制阀包括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驻车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驻车组件移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阀芯的周壁上设有凹槽,所述驻车机构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适于伸入所述凹槽内以限定所述第一阀芯轴向移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液压系统还包括:机械泵,所述机械泵用于驱动所述油箱内的油液进入所述主油路;电子泵,所述电子泵与所述机械泵并联且用于驱动所述油箱内的油液流出;第五控制阀,所述电子泵位于所述第五控制阀和所述油箱之间,所述第五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电子泵与所述主油路或所述润滑冷却油路连通。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待冷却件包括变速器系统、电机、制动器和离合器中的至少一个。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为多个且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润滑冷却油路连接,所述润滑冷却油路上设有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可选择地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润滑冷却油路连通。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离合器系统包括多个离合器,所述主油路上并联有分别向多个所述离合器输送油液的多个离合器压力控制回路。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回路上均设有第七控制阀,所述第七控制阀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回路上的所述离合器的油液通断。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七控制阀控制所述离合器的油液流通时,所述润滑冷却油路对相应的所述离合器冷却。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七控制阀为变力电磁阀。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油路包括: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与所述油箱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八控制阀与所述润滑冷却油路连通,所述第八控制阀设有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的控制端,所述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第八控制阀的第二阀芯的移动;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的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离合器系统和所述驻车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油路上,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分支油路,所述分支油路上设有第九控制阀,所述第九控制阀用于向所述第八控制阀的远离所述控制端的一端加压以控制所述第二阀芯移动。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压系统。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主油路用于给驻车机构供油,第一控制阀设于主油路上且用于控制主油路与驻车机构之间油路的通断,实现对驻车机构的控制;润滑冷却油路用于给待冷却件供油,且润滑冷却油路上设有冷却器以对待冷却件进行冷却润滑,第二控制阀设于润滑冷却油路上且用于控制润滑冷却油路与待冷却件之间油路的通断,满足待冷却件不同的冷却润滑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第三控制阀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动作,仅通过一个第三控制阀即可实现对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不同的控制需求,降低了液压系统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减少了占用空间。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八控制阀的连通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工作逻辑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液压系统;
[0028]10、油箱;
[0029]20、主油路;21、第一油路;22、第二油路;221、分支油路;
[0030]30、润滑冷却油路;31、旁流通道;
[0031]40、离合器系统;41、离合器压力控制回路;
[0032]50、驻车机构;51、驻车组件;52、锁定件;
[0033]60、待冷却件;61、冷却器;62、变速器系统;63、电机;64、制动器;65、离合器;631、第一电机;632、第二电机;651、A离合器;652、B离合器;653、C离合器;654、D离合器;655、E离合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主油路,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主油路用于给离合器系统供油,以使所述离合器系统动作,且用于给驻车机构供油;润滑冷却油路,所述润滑冷却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润滑冷却油路用于给待冷却件供油,且润滑冷却油路上设有冷却器以对所述待冷却件进行冷却润滑;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主油路上且用于控制所述主油路与所述驻车机构之间油路的通断;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润滑冷却油路上且用于控制所述润滑冷却油路与所述待冷却件之间油路的通断;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于所述主油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为滑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弹簧初始安装力值与阀芯直径的比值小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弹簧初始安装力值与阀芯直径的比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机构包括:驻车组件;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设于所述主油路上,所述第四控制阀包括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驻车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驻车组件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周壁上设有凹槽,所述驻车机构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适于伸入所述凹槽内以限定所述第一阀芯轴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泵,所述机械泵用于驱动所述油箱内的油液进入所述主油路;电子泵,所述电子泵与所述机械泵并联且用于驱动所述油箱内的油液流出;第五控制阀,所述电子泵位于所述第五控制阀和所述油箱之间,所述第五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电子泵与所述主油路或所述润滑冷却油路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龙董晓娜张明宇龚丽萍刘江付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轩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