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基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技术

技术编号:377091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基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具体提供了化合物LE14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将中间体式II化合物与式III化合物或其甲磺酸盐在缩合剂、碱以及溶剂存在下进行酰胺缩合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该制备方法能够制备高纯度中间体II,通过中间体II直接与依喜替康甲磺酸盐进行缩合,得到化合物I,继续进行后续反应,制备得到终产物LE1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将中间体II作为工艺生产的起始原料,能够减少工艺步骤,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终产物杂质显著降低,纯度提高;同时使用更加经济的依喜替康进行缩合,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适合工业化生产。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基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基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技术介绍

[0002]抗体偶联药物(ADC)成为了近几年国内外医药企业争相布局的药物管线,是近年来制药行业关注的热点之一。ADC药物由三大基本模块组成,包含抗体、连接子、效应分子。ADC药物正是利用抗体特异性的靶向作用,将效应分子传输到肿瘤部位进行富集,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效应分子中有一类喜树碱类似物在ADC领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Immunomedics公司将其作为效应分子应用在其ADC药物IMMU

132(ZL200980156218)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第一三共使用另一种喜树碱类似物作为效应分子的ADC药物DS

8201a(ZL201380053256),同样表现出来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0003]专利申请WO2020259258A1公开了一种喜树碱衍生物DXd作为效应分子的ADC化合物,并提供了如路线1和路线2所示的连接基药物偶联物LE14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WO2022204947A1、CN115215921A和CN115385926A提供了改进的路线3、路线4和路线5。
[0004]路线1:
[0005][0006]路线1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化合物1

1与4

氨基苄醇反应,所得化合物与二(对硝基苯)碳酸酯反应后再与取代的烷基胺反应得到化合物1

2,化合物1

2与多聚甲醛和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得到化合物1

3,化合物1

3与羟基乙酸叔丁酯反应后在三氟乙酸作用下脱去叔丁基得到化合物1

4,化合物1

4与依喜替康甲磺酸盐反应得到化合物1

5,在DBU作用下脱去氨基上的Fmoc保护后再与6

(马来酰亚胺基)己酸琥珀酰亚胺酯发生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LE14。
[0007]该路线中以中间体1

3作为原料制备中间体1

4的步骤中,由于原料和产物对酸碱
均不稳定,脱保护和纯化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分解风险,化合物1

4未经过纯化,使用粗品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会造成1

5粗品中产生明显的杂质,这类杂质极性与产物接近,造成纯化困难,进而影响LE14的产品质量。
[0008]路线2:
[0009][0010]路线2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化合物2

1与多聚甲醛和三甲基氯硅烷反应,所得化合物再与羟基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化合物2

2,化合物2

2在三氟乙酸作用下脱去叔丁基得到2

2a,再与依喜替康甲磺酸盐反应得到化合物2

3,化合物2

3在三乙基膦作用下将叠氮还原成氨基得到化合物2

4,化合物2

4与MC

V发生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LE14。
[0011]该路线中原料2

2和脱去叔丁基生成的羧酸中间体2

2a对酸碱均不稳定,脱保护和纯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分解风险,化合物2

2a未经过纯化,使用粗品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会造成2

3粗品中产生明显的杂质,这类杂质极性与产物接近,造成纯化困难,进而影响LE14的产品质量。
[0012]路线3:
[0013][0014]路线3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化合物3

1与对硝基苯基氯甲酸酯反应得到化合物3

2,所得化合物再与相应的胺反应得到化合物3

3,再经脱保护得到3

4,进一步与氨基酸活性酯反应得到3

5,经过脱保护得到3

6,再与酰基叠氮试剂反应得到化合物3

7,随后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3

8,再与DXd或者DXd衍生物反应得到化合物3

9,再将3

9中的叠氮基团还原得到化合物3

10,最后接上马来酰亚胺接头得到终产物LE14。
[0015]按照路线3的方法,以化合物3

1为起始原料制备LE14的总收率为3.5%,以化合物3

7为起始原料制备LE14的总收率为10.7%。
[0016]该路线中用DXd或DXd衍生物作为payload的来源,售价较贵,大大增加了制备LE14的成本。
[0017]路线4:
[0018][0019]路线4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化合物4

1与对硝基苯基氯甲酸酯反应得到化合物4

2,所得化合物再与相应的胺反应得到化合4

3,经脱保护得到4

4,进一步与氨基酸活性酯反应得4

5,经过脱保护得到4

6,再与酰基叠氮试剂反应得到化合物4

7,随后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4

8,再与DXd衍生物反应得到化合物4

9,再将4

9中的叠氮基团还原得到化合物4

10,再接上马来酰亚胺接头得到4

11,最后脱除羟基保护基得到终产物LE14。
[0020]按照路线4的方法,以化合物4

1为起始原料,以其中的Dxd

a为payload来源制备LE14的总收率为7.3%(4
‑1→
Dxd

a

LE14);以化合物4

1为起始原料,以其中的Dxd

b为payload来源制备LE14的总收率为12.9%(4
‑1→
Dxd

b

LE14)。
[0021]该路线中用DXd衍生物Dxd

a(结构见路线4

a)或Dxd

b(结构见路线4

b)作为payload的来源,售价较贵,大大增加了制备LE14的成本。
[0022]为了避免购买价格昂贵的DXd衍生物,本公司开发了从依喜替康出发制备Dxd

a和Dxd

b的合成路线4

a和路线4

b。
[0023]依喜替康衍生化路线4

a:(依喜替康

D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式II化合物与式III化合物或其甲磺酸盐在缩合剂、碱以及溶剂存在下进行酰胺缩合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1)所述的式I化合物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酰胺缩合反应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所述的式II化合物溶于溶剂,加入所述的缩合剂,立刻或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所述的式III化合物或其甲磺酸盐和所述的碱;(2)所述的式I化合物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缩合反应全程避光处理;(3)所述的式I化合物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式III化合物与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值为0.8

1.5,优选为0.9

1.2,进一步优选为0.9

1.0;(4)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缩合剂为氯化4

(4,6

二甲氧基

1,3,5

三嗪
‑2‑
基)
‑4‑
甲基吗啉、氰代磷酸二乙酯、叠氮磷酸二苯酯、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

羟基苯并三唑、2

(7

氮杂苯并三氮唑)

N,N,N',N'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苯并三氮唑

N,N,N',N'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6

氯苯并三氮唑

1,1,3,3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2

(1H

苯并三偶氮L
‑1‑
基)

1,1,3,3

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2

琥珀酰亚胺基

1,1,3,3

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和2

(5

降冰片烯

2,3

二甲酰亚胺基)

1,1,3,3

四甲基脲四氟硼酸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优选地,所述的缩合剂为氯化4

(4,6

二甲氧基

1,3,5

三嗪
‑2‑
基)
‑4‑
甲基吗啉;(5)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缩合剂与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值为1

3,优选为1

1.5;(6)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碱为有机碱、无机碱或其混合,优选为有机碱;其中,所述的有机碱优选为N,N

二异丙基乙胺、三乙胺和吡啶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进一步优选为N,N

二异丙基乙胺;所述的无机碱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和碱金属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进一步优选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7)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值为1

10,优选为1

6,进一步优选为1

3,最优选为1.5;(8)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和1,4

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优选为N,N

二甲基甲酰胺;(9)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缩合反应的温度为20℃

50℃,优选为20℃

30℃;(10)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缩合反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例如在氮气或氦气环境中进行;(11)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缩合反应的反应完成后,还进一步包括如下后处理步骤:将有机相浓缩后得到式I化合物粗品;优选地,将式I化合物粗品进行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式I化合物产品,更优选地,所述的硅胶柱层析的洗脱剂为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所述的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0

10):1,进一步优选为1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溶剂中,将式IV化合物在脱保护剂的存在下进行脱保护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其中,R为

Si(C1~C6)3取代的C1~C6烷基;优选地,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式I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式VI化合物与试剂V在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式Ⅳ化合物;
其中,R为

Si(C1~C6)3取代的C1~C6烷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式V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式

化合物与多聚甲醛和三甲基氯硅烷在溶剂中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式

化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1)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脱保护反应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所述的式Ⅳ化合物溶于溶剂,加入所述的脱保护剂后加热开启反应、或者所述的脱保护剂溶于溶剂,加入所述的式Ⅳ化合物后加热开启反应;(2)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

Si(C1~C6)3取代的C1~C6烷基为三甲基硅基乙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乙基;优选地,所述的

Si(C1~C6)3取代的C1~C6烷基为三甲基硅基乙基;(3)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脱保护剂为氟试剂,所述的氟试剂为四丁基氟化铵、四甲基氟化铵、四丁基氟化铵/醋酸、吡啶氟化氢络合物、叔丁基氟化铵、叔丁基氟化铵/醋酸、四乙基氟化铵,或者市售的四甲基氟化铵/四氢呋喃溶液、四乙基氟化铵/四氢呋喃溶液、四丁基氟化铵/四氢呋喃溶液,或者四氟化硅、氟化钾、氟化钠、氟化锂和氟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1M四丁基氟化铵/四氢呋喃溶液或者氟化钾;(4)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脱保护剂与所述的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值为1

5,优选为1

3,进一步优选为1.1

2.0,最优选为1.5;
(5)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溶剂为纯化水、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和1,4

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优选为N,N

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最优选为N,N

二甲基甲酰胺;(6)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脱保护反应的温度为20℃

80℃,优选为30℃

70℃,进一步优选为40℃

60℃;(7)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脱保护反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例如在氮气或氦气环境中进行;(8)所述的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反应完成后,进一步包括后处理步骤:将反应液浓缩得到式II化合物粗品;优选地,通过将式II化合物粗品进行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式II化合物产品,更优选地,所述的硅胶柱层析所用的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溶剂,所述的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0

1):1,优选为(10

1):1;(9)所述的式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醚化反应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所述的式

化合物溶于溶剂,加入所述的碱后,立刻或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式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李振东沈磊杨周王东生邱雪飞王宝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