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80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有工件夹持构件与滚筒组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若干可调节支撑脚,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件输出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穿过所述机架的顶部并传动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内传动连接有主轴组件,所述主轴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与所述滚筒组件,所述主轴组件上还设有转轮组,通过所述转轮组使得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与所述滚筒组件相对转动,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上还设有透明观察窗;通过设置行星齿轮组件,工件夹持构件带动工件转动,设置在工件夹持构件上的滚筒组件与工件形成相对转动,可有效解决过、欠抛现象。欠抛现象。欠抛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工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涡轮机匣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部件,在机加工后,涡轮机匣内壁的斜槽、孔口及棱边区域会存在明显毛刺或锐边,从而严重影响装配精度,进而影响涡轮机匣质量;
[0003]目前,工厂一般采用人工磨抛去毛刺方式,直接将涡轮机匣放置工作台面上,操作人员通过不断翻转工件或者采用单一驱动件对工件旋转而后手工磨抛内壁各处位置进行磨边,由于涡轮机匣的体积大(直径约620mm;高度约320mm),且内部斜槽及余孔多,均布于内壁,导致去除涡轮机匣内壁毛刺及锐边时存在的操作过程十分复杂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操作导致工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存在质量稳定性较差,过、欠抛现象频繁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有工件夹持构件与滚筒组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若干可调节支撑脚,且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件输出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穿过所述机架的顶部并传动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内传动连接有主轴组件,所述主轴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与所述滚筒组件,所述主轴组件上还设有转轮组,且通过所述转轮组使得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与所述滚筒组件相对转动,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上还设有透明观察窗。
[0006]特别地,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机架防护板,且所述机架防护板与所述机架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机架顶部固定且倾斜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倾斜角度为1-90度。
[0007]特别地,所述机架上还倾斜设有若干横杆,所述横杆上开设有滑口,所述驱动件的底部与所述滑口活动连接,所述横杆倾斜的角度与所述安装板倾斜的角度一致。
[0008]特别地,所述安装板上还可拆卸设有皮带护罩,且所述皮带护罩设置在所述皮带轮与所述转轮组的上方,所述转轮组为行星齿轮组。
[0009]特别地,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中继支撑部,且所述中继支撑部位于所述皮带轮与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所述安装板上。
[0010]特别地,所述主轴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夹持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滚筒组件传动连接。
[0011]特别地,所述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皆穿过所述中继支撑部,且所述第一驱动轴
传动连接所述工件夹持构件,所述第二驱动轴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内腔并穿过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传动连接所述滚筒组件。
[0012]特别地,所述工件夹持构件包括安装法兰,所述第一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工件的螺栓孔。
[0013]特别地,所述工件夹持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所述透明观察窗。
[0014]特别地,所述安装法兰与所述盖板之间活动设有所述滚筒组件,所述第二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滚筒组件,所述滚筒组件包括旋转滚筒、若干叶片,且所述叶片呈螺旋状嵌置在所述旋转滚筒上。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研磨抛光去毛刺设备,通过设置行星齿轮组件,使得工件夹持构件带动工件转动,同时,设置在工件夹持构件上的滚筒组件与工件形成相对转动,再加入超硬磨料至工件内,如此可有效解决过、欠抛现象,提高产品工序质量稳定性、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通过设置透明观察窗,可以将超硬磨料从观察窗加入到工件(涡轮机匣)内,还可实时观察抛磨情况,设备有无故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未安装工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工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机架;11、机架防护板;12、安装空间;13、安装板;14、支撑脚;15、横杆;16、皮带护罩;17、中继支撑部;1501、滑口;2、驱动件;21、传动皮带;22、皮带轮;23、主轴组件;2301、第一驱动轴;2302、第二驱动轴;24、工件夹持构件;25、滚筒组件;2501、滚筒;2502、叶片;26、透明观察窗;8、工件;9、转轮组;9

、行星齿轮组;31、安装法兰;3101、螺栓孔;32、盖板;0、电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4]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驱动件2,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采用电机,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机架防护板11,且所述机架防护板11与所述机架1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空间12,所述驱动件2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2内,所述机架1顶部固定且倾斜设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倾斜角度为1-90度;
[002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2传动连接有工件夹持构件24与滚筒组件25,所述机架1的
底部设有四个可调节支撑脚14,且所述驱动件2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支撑脚14可以调整机架的倾斜角度,以此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操作人员在放置工件8时或是观察加工情况时更方便更省力。
[0026]特别地,所述驱动件2输出设有传动皮带21,所述传动皮带21穿过所述机架1的顶部并传动连接有皮带轮22,所述皮带轮22内传动连接有主轴组件23,所述主轴组件23传动连接所述工件夹持构件24与所述滚筒组件25,所述主轴组件23上还设有转轮组9,且通过所述转轮组9使得所述工件夹持构件24与所述滚筒组件25相对转动,所述工件夹持构件24上还设有透明观察窗26;
[0027]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上还倾斜设有若干横杆15,所述横杆15上开设有滑口1501,所述驱动件2的底部与所述滑口1501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横杆15倾斜的角度与所述安装板13倾斜的角度一致,可以通过调整驱动件2在滑口1501内的位置来达到调整传动皮带21松紧张力,当驱动件2在滑口1501内移动至最左侧时,传动皮带21处于最紧持的状态,如此也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有工件夹持构件与滚筒组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若干可调节支撑脚,且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件输出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穿过所述机架的顶部并传动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内传动连接有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与所述滚筒组件,所述主轴组件上还设有转轮组,且通过所述转轮组使得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与所述滚筒组件相对转动,所述工件夹持构件上还设有透明观察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机架防护板,且所述机架防护板与所述机架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机架顶部固定且倾斜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倾斜角度为1-90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倾斜设有若干横杆,所述横杆上开设有滑口,所述驱动件的底部与所述滑口活动连接,所述横杆倾斜的角度与所述安装板倾斜的角度一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涡轮机匣内壁去毛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还可拆卸设有皮带护罩,且所述皮带护罩设置在所述皮带轮与所述转轮组的上方,所述转轮组为行星齿轮组。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桂绍春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钧诚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