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码头胸墙防漏结构、辅助工具及防漏方法,防漏结构包括胸墙接缝处的防漏孔,防漏孔的内侧壁和内部底面上均附满土工布膜,土工布膜固定于防漏孔的内壁上,防漏孔的上端与胸墙的顶面齐平,下端与胸墙的底面齐平,防漏孔上端具有封堵结构;辅助工具包括竖管和漏斗;该防漏结构设置于胸墙接缝内,用于胸墙接缝处防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及方法制作和操作简单,竖管和漏斗可以重复利用,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广泛适用于施工现场。广泛适用于施工现场。广泛适用于施工现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码头胸墙防漏结构、辅助工具及防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码头胸墙防漏结构、辅助工具及防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码头胸墙是位于码头顶部外沿,用以系靠船舶的墙壁。胸墙是码头上部结构的主要构件之一,胸墙一般具有隔离及传递荷载等重要作用。对于常见的沉箱码头和板桩码头而言,胸墙陆侧一般为倒滤体以及土体,胸墙不但要挡住胸墙陆侧的倒滤体,还要防止漏入倒滤体中的土体由胸墙接缝流入大海。
[0003]通长情况下,胸墙陆侧的倒滤体与土体之间由土工布进行隔离,土工布具有“适当强度、韧性、防刺破以及隔土不隔水”等特点,理论上土体是不会漏入倒滤体中的。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倒滤体是由碎石组成的,大量的土工布在铺设过程中难免会被碎石割伤;其次,在土工布上回填土体,一般采用机械回填的方式进行,这就存在设备对土工布产生伤害的风险;最后,倒滤体与土体间铺设的土工布工作量较大,且为人工铺设,土工布的搭接和铺设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这可能会造成土工布局部铺设不到位。综上,在土工布铺设或土体回填过程中,土体是存在较大透过土工布漏入倒滤体中的风险的。
[0004]一般情况下,倒滤体位于水位变动区,因此倒滤体内的水量是随着潮涨潮落变化的,且倒滤体内的海水一大部分是通过码头胸墙接缝流进流出的。码头胸墙接缝一般具有20mm间隙,其间填充20mm厚的沥青木丝板,这种填充物既透水又漏土,并不能有效的阻止土体流入大海。一旦土工布因破损等原因产生漏点,土体势必会漏入倒滤体内,并随着倒滤体内的水由胸墙接缝流出,甚至可能产生稳定的漏土通道。久而久之,土体会在漏点附近大面积流失,最终引起码头面层结构的塌陷,甚至出现管网的局部断裂。
[0005]这种由于土体流失而引发的质量事故,一般会经历较长时间,有的甚至几年才会产生塌陷。若从新铺设土工布,一方面漏点判断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维修成本极高,且施工周期较长,占用码头运营场地较大,影响码头正常生产作业。常规修补措施就是将塌陷区域进行土体回填,从新铺设码头面层结构。这种修补措施是目前性价比较高的处理方案,然而,却不能根除土体流失问题,经过较长时间后,码头仍会暴露出类似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码头胸墙防漏结构、辅助工具及防漏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专利技术的设计思想是土体流失的漏点和漏土通道的路径难以确认,但是漏土通道的最终出口确是胸墙接缝,也就是说在解决土体流失的问题上,只要将漏土通道的终点封堵,即实现了将土体隔离在胸墙陆侧的目的。在胸墙接缝处封堵漏土通道的终点,必须采用高保证率的“隔土不隔水”的结构及方法,码头胸墙防漏结构及防漏方法,采用的袋状土工布膜厚度为多层,同时填装级配碎石不易破坏土工布膜且能够有效固定土工布膜在防漏孔内的位置,恰恰符合码头胸墙接缝防漏土的要求。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码头胸墙防漏结构,包括胸墙接缝处的防漏孔,所
述防漏孔的内侧壁和内部底面上均附满土工布膜,所述土工布膜固定于所述防漏孔的内壁上,所述防漏孔的上端与所述胸墙的顶面齐平,下端与所述胸墙的底面齐平,所述防漏孔上端具有封堵结构。
[0008]该结构利用土工布透水不透土的特性,将土工布通过防漏孔固定于胸墙的接缝处,将漏土通道在终点处封堵,对于新码头而言,有效的防止了漏土的发现,同时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于老码头而言,可采用该结构对码头进行修复,其施工难度低,不影响码头在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实用性强。
[0009]可选的,所述防漏孔位于所述胸墙接缝处的正中位置。
[0010]可选的,所述防漏孔内的所述土工布膜整体为下端封闭的袋状结构。
[0011]可选的,所述防漏孔内具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将所述土工布膜的内部填满,以将所述土工布膜固定于所述防漏孔的内壁上。设置填充物的目的是使土工布膜能固定于防漏孔的内壁中,避免土工布膜随着涨落潮在防漏孔内产生较大的位置变化,影响防漏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填充物为级配碎石。
[0013]可选的,所述封堵结构由沥青砂制成。
[0014]上述防漏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辅助工具包括竖管和漏斗,其中竖管用于将土工布膜下放至防漏孔内,漏掉用于对防漏孔内进行填充,所述竖管由多个可拆卸的短节拼接而成,所述竖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防漏孔的内径,所述漏斗的下端外径小于所述竖管的内径,所述竖管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漏孔的深度。
[0015]一种应用上述防漏结构实现的防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设置防漏孔,在两个相邻胸墙接缝处设防漏孔,防漏孔的底部与胸墙的底部齐平,防漏孔的顶部与胸墙的顶部齐平,清理防漏孔内的混凝土残渣,使防漏孔内部保持干净;
[0016]II、制作竖管,使用单节长度为1
‑
1.2m、外径小于防漏孔内径的短节拼接成竖管,使竖管的整体长度大于防漏孔的深度;
[0017]III、将袋状土工布膜套在竖管外,将套设土工布膜的竖管下放至防漏孔内,将漏斗至于竖管的顶端,将级配碎石通过漏斗分次填充于防漏孔内的土工布膜中,直至将土工布膜填满,竖管被从防漏孔内完全拆除,每填充级配碎石1
‑
2m后,拆除1
‑
2节竖管上的短节;
[0018]IV、级配碎石填装至防漏孔顶端后,将土工布膜的顶端缝合,采用沥青砂对防漏孔的顶端进行封闭处理。
[0019]可选的,防漏孔的内径为110
‑
140mm,小于等于两个相邻胸墙的间距;竖管的外径小于防漏孔内径30
‑
50mm;级配碎石的粒径大于5mm小于竖管内径的1/4;土工布膜为2
‑
4层土工布支撑的圆柱体膜袋,膜袋的外径与防漏孔的内径相等,膜袋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防漏孔深度0.3
‑
0.8m。
[0020]可选的,步骤III中,套设土工布膜的竖管在下放置防漏孔前,在竖管内预先填充少量级配碎石,使级配碎石能铺满土工布膜的底面。预先对竖管进行填充的目的是,对土工布膜的底部形成保护,避免在填充过程中,填充物冲击造成土工布膜底部的破损。
[0021]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解决了码头胸墙接缝漏土的问题,进而减少了码头面层塌陷的风险,降低了码头维修成本;对于新建码头而言,使用该结构及方法,码头陆侧可以直接利用土体替代倒滤体作为回填料,这样不仅减少了倒滤体铺设的施工工序,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倒滤体用料,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对于老码头维修而言,该结构及方
法弥补了因土体漏入倒滤体而引起的码头面层塌陷的不足,极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减少了维修时间,确保了码头的正常运营;该结构及方法制作和操作简单,竖管和漏斗可以重复利用,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广泛适用于施工现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码头胸墙接缝防漏结构及方法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码头胸墙接缝漏土示意图;
[0024]图3
‑
1、图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码头胸墙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胸墙接缝处的防漏孔,所述防漏孔的内侧壁和内部底面上均附满土工布膜,所述土工布膜固定于所述防漏孔的内壁上,所述防漏孔的上端与所述胸墙的顶面齐平,下端与所述胸墙的底面齐平,所述防漏孔上端具有封堵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胸墙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孔位于所述胸墙接缝处的正中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胸墙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孔内的所述土工布膜整体为下端封闭的袋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码头胸墙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孔内具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将所述土工布膜的内部填满,以将所述土工布膜固定于所述防漏孔的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码头胸墙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级配碎石。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码头胸墙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构由沥青砂制成。7.一种辅助工具,用于配合如权利要求4
‑
6中任一项所述的码头胸墙防漏结构施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管和漏斗,所述竖管由多个可拆卸的短节拼接而成,所述竖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防漏孔的内径,所述漏斗的下端外径小于所述竖管的内径,所述竖管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漏孔的深度。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项所述的码头胸墙防漏结构的防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设置防漏孔,在两个相邻胸墙接缝处设防漏孔,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时,刘爱国,王文欢,刘金秋,郑建民,郝精博,魏勇,郭东,张士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