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针组件及承载机构,顶针组件包括载板和多个顶针,载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环绕设置在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顶针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表面一侧,分布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顶针背离第一表面的顶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高度;第一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小于第二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通过上述方案,优化顶针组件与玻璃基板的接触受力,改善玻璃基板上出现的mura缺陷,提升顶针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顶针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顶针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针组件及承载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针组件及承载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柔性面板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在烘烤腔室内对玻璃基板进行去水烘烤处理,玻璃基板首先在机械手臂作用下接触并放置于托盘的顶针(Pin)组件上,然后机械手臂脱离玻璃基板,由顶针组件支撑玻璃基板,在烘烤腔室内加热烘干玻璃基板。
[0003]由于玻璃基板在放置到顶针组件的过程中,会存在玻璃基板刚接触顶针时的瞬间应力集中变大,从而导致玻璃基板上与顶针接触的位置出现mura(因受力不均产生的暗点、亮点等)缺陷等不良现象,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针组件及承载机构,优化顶针组件与玻璃基板的接触受力,改善玻璃基板上出现的mura缺陷,提升顶针组件的使用寿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顶针组件,包括载板和多个顶针,载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环绕设置在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顶针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表面一侧,分布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顶针背离第一表面的顶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高度;第一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小于第二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
[0006]可选地,第二区域包括环绕设置在第一区域外围的过渡区域、以及环绕设置于过渡区域外围的边缘区域;
[0007]其中,位于过渡区域内的顶针的第一高度小于位于边缘区域内的顶针的第一高度;
[0008]可选地,位于边缘区域内的所有顶针的第一高度相同;
[0009]和/或,位于第一区域内的所有顶针的第一高度相同;
[0010]和/或,位于过渡区域内的至少部分顶针的第一高度不同。
[0011]可选地,位于过渡区域内的顶针对应的最小距离越大,其第一高度越大,其中,最小距离为位于过渡区域内的顶针的中心点与位于第一区域的顶针的中心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0012]可选地,过渡区域呈矩形环设置,过渡区域包含顶角子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顶角子区域之间的第一连接子区域、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顶角子区域之间的第二连接子区域;
[0013]其中,位于顶角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大于位于第一连接子区域和第二连接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
[0014]可选地,位于第二连接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小于位于顶角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且大于位于第一连接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
[0015]可选地,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相邻顶针的距离大于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顶针的距离。
[0016]可选地,位于第二连接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与位于顶角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1.2mm;和/或,
[0017]位于第二连接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与位于第一连接子区域的顶针的第一高度的差值为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1.2mm。
[0018]可选地,顶针包含支撑体,且在第一高度的延伸方向上,支撑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底部、过渡部和顶部,顶部远离底部的一侧为顶面;
[0019]其中,顶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底部的横截面尺寸,且沿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过渡部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横截面垂直于第一高度的延伸方向;
[0020]可选地,过渡部的外周面为曲面;
[0021]可选地,顶部、过渡部和底部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均为圆形;
[0022]可选地,顶针还包括本体,本体与支撑体可拆卸连接。
[0023]可选地,在第一高度的延伸方向上,过渡部包含相互连接的第一子过渡部和第二子过渡部,且第一子过渡部位于第二子过渡部和底部之间;
[0024]其中,第一子过渡部的外周面呈内凹的第一弧面,第二子过渡部的外周面呈外凸的第二弧面;
[0025]可选地,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
[0026]可选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在其连接处相切;
[0027]可选地,第一弧面与底部的外周面在其连接处相切,第二弧面与顶部的外周面在其连接处相切。
[0028]可选地,在第一高度的延伸方向上,顶部的高度为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mm;和/或,
[0029]顶部与过渡部的高度之和为大于或等于3.5mm且小于或等于5.5mm;和/或,
[0030]顶部的直径为大于或等于1.8mm且小于或等于2.2mm;底部的直径为大于或等于0.9mm且小于或等于1.1mm;和/或,
[0031]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为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2mm,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为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1.5mm。
[003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承载机构,包括任一实施例中的顶针组件;载板对应顶针的位置设置有过孔;承载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与多个顶针连接,用于驱动多个顶针沿第一高度的延伸方向同步运动。
[003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顶针组件及承载机构的载板上分布有不同高度的顶针,其中顶针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大。而玻璃基板被放置在顶针之前为悬空状态,处于悬空状态的玻璃基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中心下沉的形态。由于顶针端部也呈现中心较低、外围较高的形态,玻璃基板下表面各个位置与相应的顶针端部的距离较为一致,当玻璃基板被放置在顶针上时,玻璃基板与各个顶针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不易出现局部位置应力集中的问题。一方面玻璃基板上不易出现局部位置应力过大的问题,从而降低玻璃基板出现mura缺陷的概率;另一方面各个顶针所受应力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提升了顶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申请的顶针组件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35]图2是图1中顶针组件的俯视图;
[0036]图3是本申请的顶针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7]图4是本申请的顶针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8]图5是本申请的顶针组件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9]图6是顶针组件在两种方案下的应力分布对比表;
[0040]图7是本申请的顶针组件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41]图8是本申请的顶针组件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2]图9是应用本申请方案一和方案二的顶针组件时玻璃基板的不良率对比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4]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顶针组件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本申请的顶针组件包括载板2和多个顶针1,载板2包括第一表面2a;第一表面2a包括第一区域a、环绕设置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多个顶针,所述顶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顶针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高度;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顶针的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顶针的第一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外围的过渡区域、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过渡区域外围的边缘区域;其中,位于所述过渡区域内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小于位于所述边缘区域内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优选地,位于所述边缘区域内的所有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相同;和/或,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有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相同;和/或,位于所述过渡区域内的至少部分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针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过渡区域内的所述顶针对应的最小距离越大,其所述第一高度越大,其中,所述最小距离为位于所述过渡区域内的所述顶针的中心点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顶针的中心点的距离的最小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呈矩形环设置,所述过渡区域包含顶角子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顶角子区域之间的第一连接子区域、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顶角子区域之间的第二连接子区域;其中,位于所述顶角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域和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小于位于所述顶角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且大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相邻顶针的距离大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顶针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针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与位于所述顶角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1.2mm;和/或,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高度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区域的所述顶针的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丁凡,刘明星,范柳彬,吴磊,赵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