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059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包括:以顺式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原料药的合成新方法
,尤其是涉及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磷霉素钠是一种低毒、高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其发挥药效的机理是通过与细菌烯醇丙酮酸转移酶不可逆结合,抑制其活性,阻断N

乙酰葡糖胺和磷酸烯醇丙酮酸合成N

乙酰胞壁酸,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发挥广谱抗菌作用。磷霉素钠具有稳定的环氧基团和磷酸基团,药效十分稳定,与同类药物多数呈现出明显的协同效果,适用于败血症、肺炎、膀胱炎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其他方面的感染。另外,磷霉素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使用便利,口服、针剂均可,且价格适中。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流行,使得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磷霉素钠抗菌机制独特,交叉耐药少,对于多种临床重要耐药菌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因此不断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0003]如图7所示,目前磷霉素钠的合成工艺采用Glamkowski合成法,已知的文献和专利报道都是以该合成方法为基础进行的改进优化,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难以解决:第一,催化加氢制备丙烯磷酸酯时需要的压力较大,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且制备过程中用到的丙炔醇属于易制爆化学品,购买困难且存储、运输以及使用过程都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整体路线长,且最后需要用到拆分试剂,效率低下,总体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有效的解决现有方法中催化加氢制备丙烯磷酸酯时需要的压力较大,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且制备过程中用到的丙炔醇属于易制爆化学品,购买困难且存储、运输以及使用过程都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还解决了整体反应路线长,且最后需要用到拆分试剂,效率低下,总体收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包括:如式1所示
[0006][0007]以顺式1

卤代丙烯以及亚磷酸二烷基酯为原料,在配体以及过渡金属催化下发生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I,随后酸解得到中间体II,通过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得到磷霉素钠。
[0008]进一步的,所述顺式1

卤代丙烯为顺式1

氯丙烯、顺式1

溴丙烯或顺式1

碘丙烯。
[0009]进一步的,所述亚磷酸二烷基酯中的取代基R为1

5个碳原子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基。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金属为铜盐或钯盐,其中,铜盐为氯化亚铜、溴化亚铜、碘化亚铜、六氟磷酸四乙腈铜、四氟硼酸四乙腈铜、三氟甲基磺酸铜、三氟甲基磺酸四乙腈铜、异辛酸铜、乙酸铜、乙酰丙酮酸铜、三氟乙酰丙酮化铜、酒石酸铜、乙基乙酰乙酸铜和双(叔丁基乙酰乙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钯盐为双(二苯基膦苯基醚)二氯化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二



二(三叔丁基膦)二钯、醋酸钯、双(苯腈)氯化钯、双(3,5,3

,5
’‑
二甲氧基二亚苄基丙酮)钯、双(三叔丁基膦)钯、三苯基膦醋酸钯、三氟乙酸钯、双[三(2

甲苯基)膦]合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二(乙酰丙酮)钯、三甲基醋酸钯、(1,5

环辛二烯)二氯化钯、双(三乙基膦)二氯化钯、六氟乙酰丙酮钯和苯甲酸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进一步的,所述铜盐为碘化亚铜、六氟磷酸四乙腈铜、三氟甲基磺酸铜、乙酸铜和乙酰丙酮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钯盐优选双(二苯基膦苯基醚)二氯化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醋酸钯、双(三叔丁基膦)钯和(1,5

环辛二烯)二氯化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进一步的,所述配体为:噁唑啉类配体、双胺类配体、氮杂环卡宾配体、联吡啶类配体、卟啉类配体、单齿类膦配体、双齿膦类配体、膦

氮类配体、二茂铁

膦类配体、氮供体类配体和氧供体类配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配体为噁唑啉类配体、联吡啶类配体或膦

氮类配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噁唑啉类配体包括以下结构,
[0014][0015]其中R1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叔丁基、异丁基、苯基、苄基或芳杂环;R2可以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叔丁基、异丁基、苯基、苄基或芳杂环;R3可以为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或苄基;
[0016]所述联吡啶类配体包括以下结构,
[0017][0018]其中R1可以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叔丁基、异丁基、苯基、苄基、甲氧基、卤素、氰基、羧基、酯基或醇羟基;
[0019]所述膦

氮类配体包括以下结构,
[0020][0021]其中R1可以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或芳杂环。
[0022]进一步的,在偶联反应过程中所述1

卤代丙烯与所述亚磷酸二烷基酯的摩尔比为1:1~1:3;优选的,所述过渡金属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1~1:5;优选的,所述过渡金属与所述1

卤代丙烯的摩尔比为0.01:1~0.3:1。
[0023]进一步的,在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过程中涉及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叔丁醇、双氧水、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或间氯过氧苯甲酸,优选为过氧叔丁醇或间氯过氧苯甲酸;配体为酒石酸二烷基酯,优选为酒石酸二乙酯或酒石酸二异丙酯;金属催化剂为钛酸四烷基酯,优选为钛酸四异丙酯;其中,
[0024]所述金属催化剂与所述配体的摩尔比可以为1:1~1:3;优选的,所述金属催化剂与所述中间体II的摩尔比可以为0.05:1~0.6:1;优选的,所述氧化剂与所述中间体II的摩尔比可以为2:1~6:1。
[0025]进一步的,反应转化过程中用到的溶剂包括水、四氢呋喃、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枫、乙酸乙酯、乙腈、丙酮、乙醇、甲醇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反应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磷酸、甲基磺酸、三氟甲基磺酸、三氟乙酸和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反应转化过程中用到的碱包括氢化钠、碳酸钾、碳酸铯、三乙胺、4

二甲基氨基吡啶、正丁基锂、LiHMDS、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体以及过渡金属催化下发生的偶联反应制备得到产物,规避了目前方法中的高压氢化等危险操作,且避免了丙炔醇等易制爆试剂的使用,同时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制备得到磷霉素钠,规避了目前方法中的手性拆分等低效率操作,且整体反应步骤大大缩短,反应收率大大提升,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作为新一代的磷霉素钠生产技术,十分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中间体I的1H

NMR谱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磷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包括:如式1所示以顺式1

卤代丙烯以及亚磷酸二烷基酯为原料,在配体以及过渡金属催化下发生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I,随后酸解得到中间体II,通过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得到磷霉素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式1

卤代丙烯为顺式1

氯丙烯、顺式1

溴丙烯或顺式1

碘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磷酸二烷基酯中的取代基R为1

5个碳原子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为铜盐或钯盐,其中,铜盐为氯化亚铜、溴化亚铜、碘化亚铜、六氟磷酸四乙腈铜、四氟硼酸四乙腈铜、三氟甲基磺酸铜、三氟甲基磺酸四乙腈铜、异辛酸铜、乙酸铜、乙酰丙酮酸铜、三氟乙酰丙酮化铜、酒石酸铜、乙基乙酰乙酸铜和双(叔丁基乙酰乙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钯盐为双(二苯基膦苯基醚)二氯化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二



二(三叔丁基膦)二钯、醋酸钯、双(苯腈)氯化钯、双(3,5,3

,5
’‑
二甲氧基二亚苄基丙酮)钯、双(三叔丁基膦)钯、三苯基膦醋酸钯、三氟乙酸钯、双[三(2

甲苯基)膦]合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二(乙酰丙酮)钯、三甲基醋酸钯、(1,5

环辛二烯)二氯化钯、双(三乙基膦)二氯化钯、六氟乙酰丙酮钯和苯甲酸钯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为碘化亚铜、六氟磷酸四乙腈铜、三氟甲基磺酸铜、乙酸铜和乙酰丙酮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钯盐优选双(二苯基膦苯基醚)二氯化钯、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醋酸钯、双(三叔丁基膦)钯和(1,5

环辛二烯)二氯化钯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霉素钠的新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为:噁唑啉类配体、双胺类配体、氮杂环卡宾配体、联吡啶类配体、卟啉类配体、单齿类膦配体、双齿膦类配体、膦

氮类配体、二茂铁

膦类配体、氮供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志伟蔡岩孙波李金兰
申请(专利权)人:鼎元天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