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源定量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028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源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扬尘污染源的定义;S2、构建扬尘传播衰减模型的计算方法;S3、筛选扬尘衰减参数的类型;S4、通过实际检测进行多次实验,确定公式(1)中各扬尘衰减参数的计算式和系数;S5、变换扬尘衰减参数,通过比较实际TSP质量浓度与计算的TSP质量浓度来验证公式(2);S6、基于公式(2)的计算结果,分两种情形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多种对扬尘衰减有影响的参数构建扬尘污染传播的模型,能够快速对扬尘污染源的类别进行评价,计算精度高,为扬尘污染源类别的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尤其对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的预测和规避具有指导意义。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的预测和规避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源定量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源定量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扬尘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中提到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对扬尘污染源的定义不够全面,扬尘影响参数的选择不合理、计算难度大、适用范围小、计算结果无法直观反映扬尘污染源类别等问题,尤其对于包括土石方作业的内能产生扬尘衰减模型的计算方面极其不适用,因此增加现场管理人员工作负担。故需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工况通过筛选对扬尘衰减影响较大的环境参数来构建扬尘污染源的衰减模型,再建立直观的评价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源定量评价方法,结合多种对扬尘衰减有影响的参数构建扬尘污染传播的模型,能够快速对扬尘污染源的类别进行评价,计算精度高,为扬尘污染源类别的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尤其对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的预测和规避具有指导意义,减轻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源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确定扬尘污染源的定义:将包括土石方作业的内能产生扬尘的作业工序共同作为扬尘污染源;
[0006]S2、构建扬尘传播衰减模型的计算方法为:
[0007]C
TSP
=C0×
f(A1,A2,...,A
n
) (1)
[0008]其中,C
TSP
是扬尘污染源周边任一点的TSP质量浓度,A1,A2,...,A
n
是扬尘衰减参数,C0为距噪扬尘污染源0m处的TSP质量浓度,R2设定为0.94;
[0009]S3、筛选扬尘衰减参数的类型;
[0010]S4、通过实际检测进行多次实验,确定公式(1)中各扬尘衰减参数的计算式和系数,具体实验方法是连续调整其中1项扬尘衰减参数的值,同时固定其他扬尘衰减参数的值,判定各项扬尘衰减参数对扬尘衰减影响的规律;将所述计算式和系数代入公式(1)中得到公式(2);
[0011]S5、变换扬尘衰减参数,通过比较实际TSP质量浓度与计算的TSP质量浓度来验证公式(2);
[0012]S6、基于公式(2)的计算结果,分两种情形进行评价:
[0013]情形1,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的建筑工地,其施工红线边界处TSP的质量浓度值<120μg/m3;或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的建筑工地,施工红线边界处TSP的质量浓度值<300μg/m3,则该建筑工地各扬尘污染源均判定为二类污染源;
[0014]情形2,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的建筑工地,其施工红线边界处TSP的浓度值≥
120μg/m3;;或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的建筑工地,施工红线边界处TSP质量浓度值≥300μg/m3,采用比值分析法进行判定。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扬尘衰减参数包括扬尘传播距离、风速、扬尘污染源

屏障上沿的连线与水平面夹角以及空气湿度。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的公式(2)为:
[0017][0018]其中,C
TSP
是扬尘污染源周边任一点的TSP质量浓度,x是扬尘传播距离,取值范围是1

200m,S是扬尘污染源与屏障的间距,α是边坡角度,取值范围为0

60
°
,V
wind
是风速,β是风向与扬尘传播方向的夹角,C0是距噪扬尘污染源0m处的TSP质量浓度,R2设定为0.94。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的情形2通过比值分析法来评价扬尘污染源类别的具体方法是:其由扬尘各扬尘污染源扩散距离最近的施工红线边界处的TSP浓度值C
TSP
与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TSP质量浓度限值C
lim
的之比确定,详见公式(3)如下:
[0020][0021]其中,η为扬尘污染源级别,C
TSP
由公式(2)计算得到,C
lim
按照情形1和情形2确定;当η≥1时,判定为一类扬尘污染源,当η<1时,判定为二类扬尘污染源。
[002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合多种对扬尘衰减有影响的参数构建扬尘污染传播的模型,能够快速对扬尘污染源的类别进行评价,计算精度高,为扬尘污染源类别的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尤其对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的预测和规避具有指导意义;构建的扬尘污染传播模型是经实测数值与包括高斯函数、幂函数、指数律在内的多种函数规律比对得出的,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源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确定扬尘污染源的定义:将包括土石方作业的内能产生扬尘的作业工序共同作为扬尘污染源;
[0026]S2、构建扬尘传播衰减模型的计算方法为:
[0027]C
TSP
=C0×
f(A1,A2,...,A
n
) (1)
[0028]其中,C
TSP
是扬尘污染源周边任一点的TSP质量浓度,A1,A2,...,A
n
是扬尘衰减参数,C0为距噪扬尘污染源0m处的TSP质量浓度,R2设定为0.94;
[0029]S3、筛选扬尘衰减参数的类型,扬尘衰减参数包括扬尘传播距离、风速、扬尘污染源

屏障上沿的连线与水平面夹角以及空气湿度;
[0030]S4、通过实际检测进行多次实验,确定公式(1)中各扬尘衰减参数的计算式和系
数,具体实验方法是连续调整其中1项扬尘衰减参数的值,同时固定其他扬尘衰减参数的值,判定各项扬尘衰减参数对扬尘衰减影响的规律;将所述计算式和系数代入公式(1)中得到公式(2)
[0031][0032]其中,C
TSP
是扬尘污染源周边任一点的TSP质量浓度,x是扬尘传播距离,取值范围是1

200m,S是扬尘污染源与屏障的间距,α是边坡角度,取值范围为0

60
°
,V
wind
是风速,β是风向与扬尘传播方向的夹角,C0是距噪扬尘污染源0m处的TSP质量浓度,R2设定为0.94。
[0033]S5、变换扬尘衰减参数,通过比较实际TSP质量浓度与计算的TSP质量浓度来验证公式(2);
[0034]S6、基于公式(2)的计算结果,分两种情形进行评价:...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源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扬尘污染源的定义:将包括土石方作业的内能产生扬尘的作业工序共同作为扬尘污染源;S2、构建扬尘传播衰减模型的计算方法为:C
TSP
=C0×
f(A1,A2,...,A
n
)
ꢀꢀꢀꢀꢀꢀꢀꢀꢀꢀꢀꢀꢀꢀꢀꢀꢀꢀꢀꢀꢀꢀꢀꢀ
(1)其中,C
TSP
是扬尘污染源周边任一点的TSP质量浓度,A1,A2,...,A
n
是扬尘衰减参数,C0为距噪扬尘污染源0m处的TSP质量浓度,R2设定为0.94;S3、筛选扬尘衰减参数的类型;S4、通过实际检测进行多次实验,确定公式(1)中各扬尘衰减参数的计算式和系数,具体实验方法是连续调整其中1项扬尘衰减参数的值,同时固定其他扬尘衰减参数的值,判定各项扬尘衰减参数对扬尘衰减影响的规律;将所述计算式和系数代入公式(1)中得到公式(2);S5、变换扬尘衰减参数,通过比较实际TSP质量浓度与计算的TSP质量浓度来验证公式(2);S6、基于公式(2)的计算结果,分两种情形进行评价:情形1,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的建筑工地,其施工红线边界处TSP的质量浓度值<120μg/m3;或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的建筑工地,施工红线边界处TSP的质量浓度值<300μg/m3,则该建筑工地各扬尘污染源均判定为二类污染源;情形2,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的建筑工地,其施工红线边界处TSP的浓度值≥120μg/m3;;或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吉明张秋霞蒋波张路鑫于来广王俊锋王冰凌李菊茹陈雄韬蔡金晶蒋欣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