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披露了通过在保护层上配备外激电子发射层来缩短地址放电延迟时间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含彼此相对且彼此间隔开来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排列且定义放电单元的阻障肋,在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磷光体层,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地址电极,在第二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放电单元的放电区域内形成的保护层,和在放电区域的外部形成的外激电子发射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更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 离子体显示面板,其能保护配置在保护层上的外激电子发射层,使其不被放 电-减射。
技术介绍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利用由气体放电获得的等离子体发 出的真空紫外(VUV)线激发荧光粉的显示装置,并且通过使用在荧光粉稳 定时产生的红(R)、绿(G)和蓝(B)色可见光显示期望的图像。在一个实例中,在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寻址电极形成于背基板 (rear substrate)上且被电介质层覆盖。在寻址电极之间,阻障肋以条状排 列方式设置在电介质层上。红(R)、绿(G)和蓝(B)的磷光体层分别形 成于阻障肋的内表面上。维持电极(sustain electrode)和扫描电极在与背基板相对的前基板上、 与寻址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电介质层和MgO保护层连续形成,覆盖显 示电极。放电单元在背基板上的地址电极与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支持电极交 叉的每一个区域处形成。因此,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超过数百万的放电 单元以矩阵形状排列。在放电单元中,暴露于放电空间的部分是在背基板和阻障肋上形成的磷 光体层以及在前基板上形成的MgO保护层。MgO保护层通过与离子和在放 电时(discharge)形成于放电单元中的电子碰撞而发射二次电子。也就是说, MgO保护层通过发射二次电子而降低了放电初始电压。在这个
技术介绍
部分披露的以上信息仅仅是为了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 理解,并且因此可以包含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该国已经公知且 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在保护层上配置外激电子发射层来缩短寻址放电延迟 时间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保护外激电子发射层避免放电溅射来改善外激电 子发射层的可略稳定性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 第 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在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排列且限定放电单元 的阻障肋,在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磷光体层,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一方向 延伸的寻址电极,在第二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 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的保护层,和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 间形成的外激电子发射层。保护层在放电单元的放电区域内形成,外激电子 发射层在放电区域的外部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介质层。 保护层在电介质层上形成,并且外激电子发射层覆盖部分保护层。每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总线电极,沿第二 方向延伸且平行于总线电极的透明电极,和连接透明电极到总线电极的连接 部分。第一电极之一的透明电极和第二电极之一的透明电极形成放电间隙。 连接部分在其中两个阻障肋之间的中心排列,这两个阻障肋沿第 一方向延 伸。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形成为覆盖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个邻近放电单元 之间的区i或。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形成为覆盖最邻近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总线 电极。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形成为覆盖最邻近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总线 电极之间的区域。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由外激电子发射源颗粒和绝缘材料的混合物形成。 绝缘材料可以包含A1203。外激电子发射源颗粒可以由MgO晶体颗粒或含MgO的颗粒形成。外激 电子发射层可以包含MgO晶体颗粒和Ab03颗粒,并且MgO晶体颗粒和 八1203颗粒可以具有小于200nm的颗粒直径。外激电子发射层包括含MgO 的颗粒和Al203颗粒,并且含MgO的颗粒可以具有小于放电期间产生的真空紫外线的波长的颗粒直径。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包含颗粒直径小于200nm的颗粒。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 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排列且限定 放电单元的阻障肋,在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磷光体层,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且沿 第一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在第二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 和第二电极,以及覆盖第一电极的总线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总线电极而形成的 外激电子发射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都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总 线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平行于总线电极的透明电极,和连接透明电极到 总线电极的连接部分。第一电极之一的透明电极和第二电极之一的透明电极 形成^L电间隙。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更完整的理解, 以及其中很多附带的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其中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 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2是沿图1的II-II提取的横截面视图3是示出图1中放电单元和电极之间排列关系的平面视图4是外激电子发射层的放大横截面视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6是示出图5中的放电单元与电极之间排列关系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使得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并且实施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各种方式 实施,且并不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为了更明晰的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将省 略描述未涉及的部件,并且在整个本专利技术书相同的符号用于相似的部分。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提取的剖视图。参考图l和图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含以预设间 隔彼此相对且密封到一起的第一基板(下文中称之为背基板)10和第二基板(下文中称之为前基板)20,在基板10和20之间设置的阻障肋16。阻障肋 16在第一 (背)基板10和第二 (前)基板20之间以预设高度形成从而限定 多个放电单元17。放电单元17被放电气体(例如,包含氖(Ne)和氙(Xe) 的混合气体)填充以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线。放电单元17具有用于 吸收真空紫外线并发射可见光的磷光体层19。为了在放电单元17中引起气 体放电,寻址电极11、第一电极(下文中称之为维持电极)31和第二电极(下文中称之为扫描电极)32在背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对应于各个放电 单元17形成。图3是示出图1中的放电单元与电极之间排列关系的平面视图。参考图3,寻址电极11在背基板10的内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图中的y 轴方向)延伸,并且经过沿y轴方向彼此近邻的》丈电单元17。此外,寻址电 极11彼此平行排列,并且每个寻址电极11对应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放电单 元17组的其中之一。再次参考图l和图2,第一电介质层13覆盖背基板10的内表面和寻址 电极ll。第一电介质层13防止寻址电极11被阳离子或电子损坏。第一电介 质层13保护寻址电极11不与阳离子或电子碰撞。此外,第一电介质层13 提供壁电荷积累的空间。因为寻址电极11排列在背基板IO上以免干扰可见光向前放射,所以寻 址电极11可以由不透明的材料形成。寻址电极11可以由具有优良电导率的 金属电极形成。阻障肋16配置在第一电介质层13上以限定^L电单元17。例如,阻障肋 16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阻障肋构件16a和沿x轴方向延伸且连接两个 第一阻障肋构件16a的第二阻障肋构件16b。第一阻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阻 障肋构件16b限定放电单元17。放电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排列且限定放电单元的阻障肋; 在所述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磷光体层;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寻址电 极;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的保护层,该保护层在所述放电单元的放电区域内形成;以及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的外激电子发射层,该外激电子 发射层在所述放电区域的外部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野真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