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通辽市医院专利>正文

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947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连接管外圈靠近连接管管口处凸出设置有紧固卡环,连接管的中间段设有转向软管,靠近转向软管右端的连接管内设有防逆流管,连接管末端延伸至导流罩内,导流罩另一侧设有吸痰管,吸痰管内设有推拉杆,推拉杆的一端设有活塞,活塞和吸痰管滑动连接。导流罩为漏斗状结构,连接管内设有防逆流管,通过防逆流管口径的变化,能够有效防止痰液返流,气切管套接在连接管的外圈并通过紧固卡环进一步增强稳定性,防止脱节。导流罩一侧设有吸痰管,吸痰管内设有推拉杆,通过推拉杆进一步提供外部吸力,加快痰液的吸出,有效加速痰液的收集工作。有效加速痰液的收集工作。有效加速痰液的收集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切是气管切开的简称,气管切开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措施,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性疾病、急性喉头水肿、气道灼伤或者化学剂损伤、喉头肿瘤等,都容易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出现三凹症,对于上述情况的患者,临床上急救时通常会考虑给予患者进行气管切开,以保证患者能够呼吸通畅。气管切开后护理时首先需要注意避免痰液堵塞气切管,若气管切开管道堵塞会造成患者窒息,带来生命危险,所以需要及时清理痰液;由于痰液容易反流、喷溅,还要注意在吸痰过程中,避免痰液喷溅到外部,如喷溅到空气、地面、患者或者医护人员的衣服上,都存在反复感染、交叉感染的风险。
[0003]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402611.0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气切管患者吸痰用防痰液喷溅装置,包括收集袋,收集袋正面的顶部设置有医用胶体底盘,收集袋正面的底部连通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内壁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收集袋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排液管。该种气切管患者吸痰用防痰液喷溅装置,通过在收集袋上设置有连接管以及设置一个橡胶套和两个密封圈,同时连接管和收集袋之间以及橡胶套和两个密封圈之间均粘合,这样便于对橡胶套和两个密封圈进行更换,然后将吸痰导管依次连接管和医用胶体底盘,然后与患者的喉咙处连接,当吸痰的过程中发生飞溅时,痰液会被收集在收集袋内,不会飞溅至患者的衣服上,这样保持患者衣服的清洁,减少清洗的量。该专利由于是通过常规的连接管和收集袋连接,痰液由于比较粘稠,在连接管内移动速度缓慢,吸出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返流等情况;连接管为常规结构,因此气切管和连接管连接处在受到外力时,很容易发生脱节的情况,造成痰液喷溅;另外痰液的收集速度较慢,收集袋为扁平结构,收集的痰液在收集袋内容易来回移动,痰液的收集量也不方便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连接管内设有防逆流管能够防止痰液返流,连接管外圈设置有紧固卡环,气切管套接在连接管的外圈并通过紧固卡环进一步增强稳定性,防止脱节,避免造成痰液喷溅。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包括连接管,气切管套接在连接管外端,连接管外圈靠近连接管管口处凸出设置有紧固卡环,连接管的中间段设有转向软管,靠近转向软管右端的连接管内设有防逆流管,连接管末端延伸至导流罩内,导流罩另一侧设有吸痰管,吸痰管内设有推拉杆,推拉杆的一端设有活塞,活塞和吸痰管滑动连接,所述导流罩为漏斗状结构,导流罩口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导流罩下部通过导流管和收集瓶连通,收集瓶内分别设有至少一层活性炭层和海绵层,活性炭层和海绵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0007]优选的是,所述紧固卡环和连接管为一体式设置,紧固卡环的外径比连接管外径
大2mm

4mm,多个紧固卡环相邻设置或间隔设置。
[0008]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防逆流管和连接管为同心设置且中间为中空,防逆流管的口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0009]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导流管上端和导流罩为一体式设置,导流管下端和收集瓶为螺纹连接,所述收集瓶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收集瓶外部设有刻度线。
[0010]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向软管为弧形管,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001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延伸出吸痰管外部并和手柄固定连接,吸痰管的前端和导流罩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导流管和导流罩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0012]有益效果
[0013](1)本申请的连接管内设有防逆流管,通过防逆流管口径的变化,能够有效防止痰液返流,连接管外圈设置有紧固卡环,气切管套接在连接管的外圈并通过紧固卡环进一步增强稳定性,防止脱节。
[0014](2)导流罩一侧设有吸痰管,吸痰管内设有推拉杆,通过推拉杆进一步提供外部吸力,加快痰液的吸出,有效加速痰液的收集工作。
[0015](3)导流罩为漏斗状结构,对痰液起到进一步的导流作用,最终通过导流管流入收集瓶内;收集瓶内设有活性炭层和海绵层,能够固定痰液,防止痰液四处流动的同时,还能消除异味,方便后续进一步处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另一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9]图4为图1中收集瓶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中:1连接管、2紧固卡环、3转向软管、4防逆流管、5导流罩、6吸痰管、7推拉杆、8活塞、9导流管、10收集瓶、11活性炭层、12海绵层、1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图4所示,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包括连接管1,气切管套接在连接管1外端,连接管1外圈靠近连接管1管口处凸出设置有紧固卡环2,紧固卡环2和连接管1为一体式设置,紧固卡环2可以为单个或多个设置,多个设置时,每个紧固卡环2厚度为2mm

5mm,多个紧固卡环2可以相邻设置或间隔设置。紧固卡环2的外径比连接管1外径大2mm

4mm,从而使气切管套接在连接管1外端时,能够起到紧固作用,防止在收到外力拖拽时脱节,同时还能起到隔绝作用,防止痰液从气切管和连接管1之间的缝隙渗出。连接管1的中间段设有转向软管3,转向软管3为弧形管,采用软体硅胶材料制作而成,外侧向外突出,能够方便使用时根据需要调整连接管1的朝向,利于痰液快速吸出。
[0023]靠近转向软管右端的连接管1内设有防逆流管4,防逆流管4和连接管1为同心设置
且中间为中空,口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防逆流管4的大口径端与连接管1的内壁相抵,小口径端口径小于连接管1的内壁,即连接管1的内壁和防逆流管4的小口径端外壁构成阻隔空间,在痰液从防逆流管4流出至连接管1内时,不会再次逆流回防逆流管4的大口径端并通过连接管1再次返流进入患者气切管内。
[0024]连接管1末端延伸至导流罩5内,导流罩5另一侧设有吸痰管6,吸痰管6内设有推拉杆7,推拉杆7的一端设有活塞8,活塞8和吸痰管6滑动连接,通过向外抽出推拉杆7,可以在连接管1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加速痰液吸出并快速通过连接管1流入导流罩5内。
[0025]导流罩5下部通过导流管9和收集瓶10连通,这里可以是插接或者套接、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均可。具体设置时,导流管9上端和导流罩5为一体式设置。收集瓶10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外部设有刻度线。导流罩5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导流罩5为漏斗状结构,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1),气切管套接在连接管(1)外端,连接管(1)外圈靠近连接管(1)管口处凸出设置有紧固卡环(2),连接管(1)的中间段设有转向软管(3),靠近转向软管右端的连接管(1)内设有防逆流管(4),连接管(1)末端延伸至导流罩(5)内,导流罩(5)另一侧设有吸痰管(6),吸痰管(6)内设有推拉杆(7),推拉杆(7)的一端设有活塞(8),活塞(8)和吸痰管(6)滑动连接,所述导流罩(5)为漏斗状结构,导流罩(5)口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导流罩(5)下部通过导流管(9)和收集瓶(10)连通,收集瓶(10)内分别设有至少一层活性炭层(11)和海绵层(12),活性炭层(11)和海绵层(1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防痰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卡环(2)和连接管(1)为一体式设置,紧固卡环(2)的外径比连接管(1)外径大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丽莉李新影
申请(专利权)人:通辽市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