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渗漏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包括第一墙体和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该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通过折叠组件、移动调节组件和延长组件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折叠组件固定连接在两个墙体的中间位置,将折叠组件为三段设计,中间设计为可弯折的板,因此在出现弯折连接等情况下也可进行连接防漏的情况,在弯折时候为避免两侧会出现连接缝隙时,可通过调节移动组件进行移动与折叠组件中的弯折板进行连接固定,从而达到固定避免翘起的情况,从而使该结构在两种连接的情况下都能达到防渗漏的情况。情况下都能达到防渗漏的情况。情况下都能达到防渗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防渗漏结构
,具体为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连续墙,开挖技术起源于欧洲,是根据打井和石油钻井使用泥浆和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1950年在意大利米兰首先采用了护壁泥浆地下连续墙施工,20世纪50~60年代该项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推广,成为地下工程和深基础施工中有效的技术,在地下连续墙的连接中可能会出现渗漏的情况,从而造成施工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可防止出现渗漏的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7053316U公开了一种厚度不一的地下连续墙防渗漏结构,属于基坑地下水控制,由连续分布的第一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组合式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和第二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组成;第一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长度和厚度均小于第二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组合式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为多段式厚度逐步递增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组合式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靠近第一、第二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两段连续墙围护结构厚度分别与第一、第二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厚度相当;第一、第三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之间、组合式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每段之间以及第二、第三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之间均通过接头固定连接。本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地墙接缝渗漏点的产生;该结构有效的解决渗漏的情况,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出现弯折等连接的情况下,该结构的连接效果就会出现折扣,还是会有渗漏的情况出现造成不便。
[0004]鉴于以上,提出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通过三段式设计,将中部设计为可弯折性,从而能够配合所连接的形态来发生形态的变化,上方设置有方起翘的结构,能够更加贴合弯折连接,从而使该结构在弯折平行两种连接的情况下都能达到防渗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包括第一墙体和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调节组件,所述移动调节组件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延长旋转组件。
[0009]可选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左侧板、弯折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靠近所述弯折板的一侧转轴与所述弯折板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弯折板远离所述左侧板的一侧与所述右侧板
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表面均通过滑道连接有可沿滑道移动的方板,所述方板的一侧螺纹穿设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方板的另一侧螺纹穿设有第二固定螺栓。
[0011]可选的,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滑道杆、移动块、弧形板、调节板和第三固定螺栓,所述滑道杆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壁通过滑道与所述滑道杆的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块的表面,所述调节板的顶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弧形板的底部连接,所述调节板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侧螺纹穿设有第三固定螺栓,所述第三固定螺栓贯穿所述调节板内壁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板的顶部螺纹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螺纹穿设有第四固定螺栓,所述第四固定螺栓贯穿所述连接板内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墙体的顶部螺纹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延长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板、延长内板和连接板,所述旋转板一侧的下表面通过转轴与所述弧形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延长内板插接在所述旋转板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侧,所述延长内板远离所述旋转板一侧的底部通过转轴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左侧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设置在所述右侧板上的第二固定螺栓螺纹穿设有第二墙体。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通过折叠组件、移动调节组件和延长组件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折叠组件固定连接在两个墙体的中间位置,将折叠组件为三段设计,中间设计为可弯折的板,因此在出现弯折连接等情况下也可进行连接防漏的情况,在弯折时候为避免两侧会出现连接缝隙时,可通过调节移动组件进行移动与折叠组件中的弯折板进行连接固定,从而达到固定避免翘起的情况,从而使该结构在两种连接的情况下都能达到防渗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移动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第一墙体;2、折叠组件;201、左侧板;202、弯折板;203、右侧板;3、支杆;4、连接板一;5、移动调节组件;501、滑道杆;502、移动块;503、弧形板;504、调节板;505、第三固定螺栓;6、延长旋转组件;601、旋转板;602、延长内板;603、连接板二;7、方板;8、第一固定螺栓;9、第二固定螺栓;10、第四固定螺栓;11、第二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通过折叠组件2将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11连接在一起,能够避免中间缝隙处出现断裂以及渗漏的情况,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11上的连接结构相同,在顶部位置均是设计有一个支杆3,在支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4,在连接板一4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一组移动调节组件5,在移动调节组件5的一侧转轴连接有可旋转调节的延长旋转组件6,通过以上结构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实现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11直线连接防渗漏以及弯折连接防渗漏两种情况;
[0025]请参阅图1,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11可为任何形式的地下连接墙,并不局图中所展示出的方式,在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11上所连接的结构不变,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11墙体形状在改变的情况下,所连接的结构配合所产出的效果不变;
[0026]请参阅图1,折叠组件2用于实现连接弯折的情况,在出现弯折连接墙体的时候,通过左侧板201与一个墙体进行连接固定,之后通过弯折板202的调节弯折,使弯折板202贴合旋转调节,将连接处的缝隙完全堵塞之后,再次使用右侧板203与另一侧墙板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弯折连接防渗漏的情况,弯折板202采用的材质为软质板,在弯折的时候可发生形变的,从而来改变形态与两个墙体处连接缝隙外侧进行连接;
[0027]请参阅图1,左侧板201与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和折叠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2)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杆(3),所述支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4),所述连接板一(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调节组件(5),所述移动调节组件(5)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延长旋转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2)包括左侧板(201)、弯折板(202)和右侧板(203),所述左侧板(201)靠近所述弯折板(202)的一侧转轴与所述弯折板(202)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弯折板(202)远离所述左侧板(201)的一侧与所述右侧板(203)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201)与所述右侧板(203)的表面均通过滑道连接有可沿滑道移动的方板(7),所述方板(7)的一侧螺纹穿设有第一固定螺栓(8),所述方板(7)的另一侧螺纹穿设有第二固定螺栓(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渗漏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组件(5)包括滑道杆(501)、移动块(502)、弧形板(503)、调节板(504)和第三固定螺栓(505),所述滑道杆(50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一(4)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502)的内侧壁通过滑道与所述滑道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海波,陆海锋,童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鑫岩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