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液态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87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段液态灭弧装置,属于防雷灭弧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塑料壳体、裙边和螺杆,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首尾相接设置,塑料壳体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的外侧,上端绝缘管灭弧单元的顶部裸露在塑料壳体的外侧,裙边相间设置在塑料壳体的外侧,螺杆设置在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的底端并与底端的绝缘管灭弧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灭弧整体性强,不会重燃,与传统断路器相比,雷电强度衰减器能够瞬间地、整体地、截断电弧,同时介质恢复速度趋于无穷,达到了自身极限冲击电弧在刚形成之时就被截断,具有极快的灭弧速度,形成对冲击电流衰减的多级防线,同时避免管内压强过大发生爆炸,液体介质提升了截断电弧的能力,平缓了电流陡度。平缓了电流陡度。平缓了电流陡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段液态灭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雷灭弧
,尤其涉及一种多段液态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并联间隙由于自熄弧能力弱,当线路遭受雷击时并联间隙冲击闪络后易出现稳定的工频续流电弧,引起线路频繁跳闸从而限制其应用。现有的液态反冲灭弧装置,能使主动式灭弧并联间隙的伏秒特性变得更为平坦,起到衰减雷电流幅值大小,延长电弧放电时间的作用。但是液态反冲灭弧装置在灭弧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压强,且反冲管的硬度小。在高压环境下,反冲管受到冲击后易炸裂,损坏防雷灭弧装置,造成线路跳闸甚至输电线路停电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液态灭弧装置,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通过多个长度较短的绝缘管串接,达到通过电极分断电弧的目的。避免了长电弧在液体中放电,产生液电效应增强灭弧区域内的压强,避免了绝缘管在高压环境下,易炸裂,损坏防雷灭弧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多段液态灭弧装置,包括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塑料壳体、裙边和螺杆,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首尾相接设置,塑料壳体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的外侧,上端绝缘管灭弧单元的顶部裸露在塑料壳体的外侧,裙边相间设置在塑料壳体的外侧,螺杆设置在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的底端并与底端的绝缘管灭弧单元连接。
[0006]进一步地,绝缘管灭弧单元包括绝缘管、上端电极、下端电极和液体介质,上端电极和下端电极密封设置在绝缘管的两端,液体介质设置在绝缘管的内部。
[0007]进一步地,绝缘管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层,弹性层设置在液体介质与绝缘管的内侧壁之间。
[000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灭弧整体性强,不会重燃,与传统断路器相比,雷电强度衰减器能够瞬间地、整体地、截断电弧,同时介质恢复速度趋于无穷,达到了自身极限冲击电弧在刚形成之时就被截断,具有极快的灭弧速度,形成对冲击电流衰减的多级防线,同时避免管内压强过大发生爆炸,液体介质提升了截断电弧的能力,平缓了电流陡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绝缘管灭弧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多段液态灭弧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1

绝缘管,2

上端电极,3

下端电极,4

弹性层,5

液体介质,6

绝缘管灭弧单元,7

塑料壳体,8

裙边,9

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
[0014]如图1

2所示,一种多段液态灭弧装置,包括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塑料壳体7、裙边8和螺杆9,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首尾相接设置,塑料壳体7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外侧,上端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顶部裸露在塑料壳体7的外侧,裙边8相间设置在塑料壳体7的外侧,螺杆9设置在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底端并与底端的绝缘管灭弧单元6连接。
[0015]设置多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形成逐级减弱电弧的过程,灭弧效果更好。该装置使用在间隙灭弧方面时,液体介质5处于弱导电性的状态,如果是使用在避雷器或者避雷针方面,液体介质5的接近绝缘的状态,电阻必须达到几十兆欧。
[0016]绝缘管以高硬度耐高温耐高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呈圆柱状;绝缘管的内部装有液体(绝缘油、水、水油混合等);绝缘管的两端采用金属电极密封。
[0017]如图2所示,绝缘管内各级之间均采用金属电极连接;绝缘管的外部设有塑料壳;塑料壳的周围设有伞裙;绝缘管下端设置有螺杆。雷击线路造成的过电压波接近灭弧装置时,装置上方空气间隙优先被击穿,金属电极通过库仑力作用将电弧牵引至装置入口处,外电弧在金属电极的作用下进入绝缘管;当电弧灌注到液体中,会产生液电效应,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以冲量或者冲击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放电通道,截断电弧。当电弧经过金属电极进入到下一级绝缘管,同样会引起液电效应,重复上述灭弧步骤。
[0018]本技术实施例中,绝缘管灭弧单元6包括绝缘管1、上端电极2、下端电极3和液体介质5,上端电极2和下端电极3密封设置在绝缘管1的两端,液体介质5设置在绝缘管1的内部。绝缘管1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层4,弹性层4设置在液体介质5与绝缘管1的内侧壁之间。上端电极2和下端电极3均为金属板结构,上端电极2和下端电极3与绝缘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进行密封设置。绝缘管1为绝缘壳体,使用橡胶材料、者环氧树脂、尼龙玻纤或者PC材料的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使得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在发生液电效应时不会出现破裂的情况。绝缘管1为绝缘壳体,使用橡胶材料、者环氧树脂、尼龙玻纤或者PC材料的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使得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在发生液电效应时不会出现破裂的情况。
[0019]弹性层4为绝缘弹性材料制成,一般可以为橡胶材料。弹性层4增大受力面积,减小管内压强,设置在绝缘管内的弹性层4的弹性材料在其表面具有小凹坑,增大绝缘管内壁的受力面积,同时也提高表面的粗糙程度,由于压力与面积之间满足关系为:P=F/S,即受力面积与压强之间成反比,在绝缘管灭弧单元6内增加弹性层4后,绝缘管灭弧单元6内部在受到电弧冲击作用下,管内最大压强比未增加弹性材料前低,避免管内压强过大,造成绝缘管爆炸的状况。
[0020]灭弧过程为:顶端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上端电极2通过对闪络电弧的物理碰撞和库仑力作用将电弧牵引至顶端绝缘管灭弧单元6内,产生液电效应、电弧占位产生压强峰值效应和产生帕斯卡效应,形成冲击波,以冲量或者冲击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放电通道,同时绝缘管灭弧单元6内的液体介质施加固定的压强,封闭绝缘管灭弧单元6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
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在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内壁上产生作用力,作用力作用在绝缘管灭弧单元6内壁后发生反弹,形成方向指向管中心的作用力,截断电弧,电弧在顶端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作用后能量已经削减,剩余电弧进入第二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再次引起液电效应、电弧占位产生压强峰值效应和产生帕斯卡效应削弱电弧能量,剩余电弧进入下一级绝缘管灭弧单元6重复灭弧过程,直到电弧被熄灭。
[0021]液电效应的具体过程为:电弧进入密封的管道以后,在充满液体介质的管内放电,放电通道中的部分液体瞬间被汽化、分解、电离成高温的离子体而膨胀,膨胀后体积为原来的若干千倍,形成一个向外传播的机械压力波,但由于液体可视为自身不会被压缩的激波传递介质,加上电弧本身对液体的占位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段液态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塑料壳体(7)、裙边(8)和螺杆(9),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首尾相接设置,塑料壳体(7)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外侧,上端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顶部裸露在塑料壳体(7)的外侧,裙边(8)相间设置在塑料壳体(7)的外侧,螺杆(9)设置在若干个绝缘管灭弧单元(6)的底端并与底端的绝缘管灭弧单元(6)连接。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嬿蕾王巨丰许兴游黄衍霖段小嬿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雷闪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