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73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汽包、集水箱,所述炉体由至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换热腔、积灰腔以及底座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浮动结构和保温软管,连接管与换热管处于浮动状态同时连接管与集水箱、汽包处于柔性连接,当高温废烟气从进烟管进入时冲击换热管,换热管交换热量,因高温废烟气压力有波动,就带动换热管发生震颤,使得换热管外壁翅片上的积灰落下,再配合定期启动的活塞式振动器,可以避免积灰覆盖换热面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余热有效利用且使用寿命长。长。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余热锅炉是回收工业过程排出的废烟气中的热量的设备,利用回收的热量生产热水或者水蒸气,供给下一个工程对热水或者水蒸气的需要;
[0003]影响余热锅炉回收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换热面积的大小,一般换热管分为裸管和带翅片管,翅片管换热面积大,但是经常容易被积灰覆盖,导致换热效率降低,裸管不容易被积灰覆盖,但是换热面积小,余热回收利用效率低,有技术提出使用振打技术直接拍打翅片管,使得表面积灰脱落,恢复换热效率,但是直接拍打的方式容易影响使用翅片管使用寿命,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汽包、集水箱,所述炉体由至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换热腔、积灰腔以及底座组成,所述换热腔上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高温烟气通入的进烟管,所述积灰腔侧壁设置有用于换热后烟气排出的排烟管和用于清灰的清灰门,所述换热腔上壁且位于进烟管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两组所述固定座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固定座并向固定座上下两侧伸出,所述连接管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两组所述连接管朝向换热腔的一端之间通过两组第二耐磨套共同连接有用于换热的换热管,所述第二耐磨套贯穿换热腔上壁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换热管位于换热腔内部,所述第二耐磨套与换热腔上壁之间设置有滑动密封结构,两组所述连接管伸出固定座的上端均通过卡箍固定连接有保温软管,两组所述保温软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分别与汽包和集水箱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连接管位于固定座上方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换热管震动清灰的震动组件,所述连接管与换热腔上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方便震动组件活动的浮动结构。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换热管位于两组第二耐磨套之间的外壁呈卧倒的S状盘绕且直身部位外壁设置有多组翅片。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耐磨套、第一耐磨环,所述第一耐磨套固定连接在连接管外壁,所述第一耐磨环套设在固定座内侧壁且第一耐磨环内侧壁与第一耐磨套外壁滑动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滑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两组第二耐磨环,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换热腔上壁与第二耐磨套之间,所述第二耐磨套与换热腔上壁之间通过密封圈滑动密封,两组所述第二耐磨环均设置在换热腔上壁与第二耐磨套之间且分别位于密封圈上下两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震动组件包括连接座、两组活塞式振动器,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两组连接管位于固定座、卡箍之间的外壁之间,两组所述活塞式振动器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壁。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浮动结构包括挡圈、弹簧,所述挡圈固定连接在连接管外壁且位于导向结构与第二耐磨套之间,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接管外壁且位于挡圈和换热腔上壁之间。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通过浮动结构和保温软管,连接管与换热管处于浮动状态同时连接管与集水箱、汽包处于柔性连接,当高温废烟气从进烟管进入时冲击换热管,换热管交换热量,因高温废烟气压力有波动,就带动换热管发生震颤,使得换热管外壁翅片上的积灰落下,再配合定期启动的活塞式振动器,可以避免积灰覆盖换热面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余热有效利用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的固定座、连接管以及换热管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底座;2、积灰腔;3、换热腔;4、进烟管;5、排烟管;6、清灰门;7、固定座;8、连接管;9、连接座;10、卡箍;11、保温软管;12、活塞式振动器;13、换热管;14、第一耐磨套;15、第一耐磨环;16、挡圈;17、弹簧;18、第二耐磨套;19、第二耐磨环;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参照图1到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汽包、集水箱,炉体由至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换热腔3、积灰腔2以及底座1组成,换热腔3上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高温烟气通入的进烟管4,积灰腔2侧壁设置有用于换热后烟气排出的排烟管5和用于清灰的清灰门6,高温废烟气从进烟管4进入换热腔3,与换热管13进行热交换,交换后通过排烟管5排出,烟气中携带的灰尘部分被带出,部分通过自重落在积灰腔2,通过定期打开清灰门6清理可保障不堵塞;
[0025]换热腔3上壁且位于进烟管4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7,两组固定座7内侧壁
均滑动连接有连接管8,连接管8贯穿固定座7并向固定座7上下两侧伸出,连接管8与固定座7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第一耐磨套14、第一耐磨环15,第一耐磨套14固定连接在连接管8外壁,第一耐磨环15套设在固定座7内侧壁且第一耐磨环15内侧壁与第一耐磨套14外壁滑动连接,第一耐磨环15、第一耐磨套14滑动接触,使得连接管8能沿着固定座7轴向滑动,不发生歪斜,起到导向作用。
[0026]两组连接管8朝向换热腔3的一端之间通过两组第二耐磨套18共同连接有用于换热的换热管13,第二耐磨套18贯穿换热腔3上壁并与之滑动连接,换热管13位于换热腔3内部,换热管13位于两组第二耐磨套18之间的外壁呈卧倒的S状盘绕且直身部位外壁设置有多组翅片,卧倒的S状盘绕使得换热管13保持与高温烟气接触的同时,尽量减少积灰面积。
[0027]第二耐磨套18与换热腔3上壁之间设置有滑动密封结构,滑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20、两组第二耐磨环19,密封圈20设置在换热腔3上壁与第二耐磨套18之间,第二耐磨套18与换热腔3上壁之间通过密封圈20滑动密封,两组第二耐磨环19均设置在换热腔3上壁与第二耐磨套18之间且分别位于密封圈20上下两侧,第二耐磨环19、密封圈20使得第二耐磨套18与换热腔3上壁之间即可以上下滑动又能保持密封。
[0028]两组连接管8伸出固定座7的上端均通过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汽包、集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至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换热腔(3)、积灰腔(2)以及底座(1)组成,所述换热腔(3)上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高温烟气通入的进烟管(4),所述积灰腔(2)侧壁设置有用于换热后烟气排出的排烟管(5)和用于清灰的清灰门(6),所述换热腔(3)上壁且位于进烟管(4)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7),两组所述固定座(7)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贯穿固定座(7)并向固定座(7)上下两侧伸出,所述连接管(8)与固定座(7)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两组所述连接管(8)朝向换热腔(3)的一端之间通过两组第二耐磨套(18)共同连接有用于换热的换热管(13),所述第二耐磨套(18)贯穿换热腔(3)上壁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换热管(13)位于换热腔(3)内部,所述第二耐磨套(18)与换热腔(3)上壁之间设置有滑动密封结构,两组所述连接管(8)伸出固定座(7)的上端均通过卡箍(10)固定连接有保温软管(11),两组所述保温软管(11)远离连接管(8)的一端分别与汽包和集水箱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连接管(8)位于固定座(7)上方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换热管(13)震动清灰的震动组件,所述连接管(8)与换热腔(3)上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方便震动组件活动的浮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有效化利用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3)位于两组第二耐磨套(18)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婷婷于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江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