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膜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47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翻膜导尿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薄膜层,导管本体设有气囊,薄膜层的一端与导管本体连接,薄膜层包覆在导管本体的外周,薄膜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薄膜层上布设有多个切缝,且切缝沿薄膜层的轴向延伸设置;当翻膜导尿管插入尿道时,薄膜层包覆在导管本体的后部外周,薄膜层的外壁与尿道粘膜相接触且切缝为闭合状态;当翻膜导尿管从尿道拔出时,拔出导管本体带动薄膜层,使薄膜层的外壁从与导管本体的连接处开始朝内翻转同时切缝张开,并延展转化为薄膜层的内壁;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薄膜层更容易从尿道粘膜上剥离,减少薄膜层剥离过程对尿道的损伤,减少对患者造成痛苦与伤害。减少对患者造成痛苦与伤害。减少对患者造成痛苦与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膜导尿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翻膜导尿管。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是常见的医疗器械,常用于插入到人体尿道内辅助排尿,导尿管往往要较长时间(三天以上)滞留在尿道中,插入后其外表面与尿道完全接触甚至与尿道粘结,使导尿管拔出困难,甚至导尿管外壁将尿道粘膜撕裂,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痛苦,导致患者数月甚至终生尿道炎。对此,本专利技术人设计的上一代导尿管(专利名称:一种导尿管,专利号:202023124617.4)虽然解决了以上问题,但在后续使用又出现以下问题:在导管本体拔出时,与尿道粘膜相接触的薄膜层逐渐向内翻转,而薄膜层内翻过程中会出现大幅度翻折,薄膜层不易从尿道粘膜上剥离,同时薄膜层会受到导管本体的拉力与尿道粘膜的粘附力双重作用力,导致在薄膜层在应力集中而出现较大形变,进而粘附在薄膜层上的尿道粘膜同时受到过大牵引拉伸,从而会损伤尿道,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薄膜层剥离过程对尿道的损伤的翻膜导尿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翻膜导尿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薄膜层,所述导管本体的后端设有导尿端口和充气端口,所述导管本体内设有与所述导尿端口连接的导尿通道和与所述充气端口连接的充气通道,所述导管本体的前端侧壁设有与所述导尿通道连通的导尿口和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的气囊,所述薄膜层的一端与所述导管本体连接且靠近所述气囊的后侧,所述薄膜层包覆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周,所述薄膜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薄膜层上布设有多个切缝,且所述切缝沿所述薄膜层的轴向延伸设置;当所述翻膜导尿管插入尿道时,所述薄膜层包覆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后部外周,所述薄膜层的外壁与尿道粘膜相接触且所述切缝为闭合状态;当所述翻膜导尿管从尿道拔出时,拔出所述导管本体带动薄膜层,使所述薄膜层的外壁从与所述导管本体的连接处开始朝内翻转同时所述切缝张开,并延展转化为所述薄膜层的内壁。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切缝沿所述薄膜层的轴向间隔均布形成切缝列组,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切缝列组呈错位设置。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导管本体与所述薄膜层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润滑剂。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充气端口上设有硅胶堵头。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薄膜层为防粘薄膜。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导管本体内沿其轴向嵌入至少一根无弹性的导丝。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导丝为可弯曲的塑料丝或可弯曲的金属丝。
[001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翻膜导尿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通过在薄膜层进行切缝处理,在翻膜导尿管从尿道拔出时,导管本体拔出时带动与尿道粘膜相接触的薄膜层逐渐向内翻转同时切缝出现形变张开,通过切缝分散应力,有效缓解薄膜层应力集中情况,减少薄膜层内翻从尿道粘膜上剥离过程中的形变量,进而减少尿道粘膜被薄膜层拉伸量,并使薄膜层更容易从尿道粘膜上剥离,减少薄膜层剥离过程对尿道的损伤,同时在导管本体拔出过程中薄膜层始终包覆导管本体滚转动而脱离尿道,避免出现传统导尿管从尿道拔出时整体拉拔而摩擦尿道粘膜的情况,免除了对患者造成痛苦与伤害的动作,可见,本技术使薄膜层更容易从尿道粘膜上剥离,减少对患者造成痛苦与伤害的动作,且避免出现传统导尿管拔出时整体拉拔而摩擦尿道粘膜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翻膜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薄膜层为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翻膜导尿管从尿道拔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为导管本体;11为导尿端口;12为充气端口;13为导尿通道;14为导尿口;15为气囊;16为硅胶堵头;2为薄膜层;21为切缝组;211为切缝;3为润滑剂;4为尿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翻膜导尿管,其包括导管本体1和薄膜层2,所述导管本体1的后端设有导尿端口11和充气端口12,所述导管本体1内设有与所述导尿端口11连接的导尿通道13和与所述充气端口12连接的充气通道,所述导管本体1的前端侧壁设有与所述导尿通道13连通的导尿口14和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的气囊15,所述薄膜层2的一端与所述导管本体1连接且靠近所述气囊15的后侧,所述薄膜层2包覆在所述导管本体1的外周,所述薄膜层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薄膜层2上布设有多个切缝211,且所述切缝211沿所述薄膜层2的轴向延伸设置;当所述翻膜导尿管插入尿道4时,所述薄膜层2包覆在所述导管本体1的后部外周(即导管本体1中气囊15以后部分的外周),所述薄膜层2的外壁与尿道4粘膜相接触且所述切缝211为闭合状态;当所述翻膜导尿管从尿道4拔出时,拔出所述导管本体1带动薄膜层2,使所述薄膜层2的外壁从与所述导管本体1的连接处开始朝内翻转同时所述切缝211张开,并延展转化为所述薄膜层2的内壁,从而使薄膜层2始终包覆导管本体1滚转动而脱离尿道4。
[0021]这样,通过在薄膜层2进行切缝处理,在翻膜导尿管从尿道4拔出时,导管本体1拔出时带动与尿道4粘膜相接触的薄膜层2逐渐向内翻转同时切缝211出现形变张开,通过切缝211分散应力,有效缓解薄膜层2应力集中情况,减少薄膜层2内翻从尿道4粘膜上剥离过程中的形变量,进而减少尿道4粘膜被薄膜层拉伸量,并使薄膜层2更容易从尿道4粘膜上剥离,减少薄膜层2剥离过程对尿道的损伤,同时在导管本体1拔出过程中薄膜层2始终包覆导管本体1滚转动而脱离尿道4,避免出现传统导尿管从尿道4拔出时整体拉拔而摩擦尿道4粘膜的情况,免除了对患者造成痛苦与伤害的动作,可见,本技术使薄膜层2更容易从尿道粘膜上剥离,减少对患者造成痛苦与伤害的动作,且避免出现传统导尿管拔出时整体拉拔而摩擦尿道4粘膜的情况。
[0022]为进一步缓解薄膜层2在翻膜导尿管从尿道4内拔出时应力集中情况,多个所述切缝211沿所述薄膜层2的轴向间隔均布形成切缝列组21,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切缝列组21呈错位设置。
[0023]示例性的,所述导管本体1与所述薄膜层2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润滑剂3,增加导管本体1与薄膜层2之间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膜导尿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薄膜层,所述导管本体的后端设有导尿端口和充气端口,所述导管本体内设有与所述导尿端口连接的导尿通道和与所述充气端口连接的充气通道,所述导管本体的前端侧壁设有与所述导尿通道连通的导尿口和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的气囊,所述薄膜层的一端与所述导管本体连接且靠近所述气囊的后侧,所述薄膜层包覆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周,所述薄膜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上布设有多个切缝,且所述切缝沿所述薄膜层的轴向延伸设置;当所述翻膜导尿管插入尿道时,所述薄膜层包覆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后部外周,所述薄膜层的外壁与尿道粘膜相接触且所述切缝为闭合状态;当所述翻膜导尿管从尿道拔出时,拔出所述导管本体带动薄膜层,使所述薄膜层的外壁从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泽宏吴沐阳汤岱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旗专利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