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功率单元及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电功率单元及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充电桩使用故障率高、效率低等问题也逐渐成为充电运营企业发展的痛点和用户抱怨的焦点。充电模块故障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充电模块的防护等级为IP20,采用成熟的直通风散热方式,对恶劣环境(沙尘,盐雾,凝露,导电粒子)的防护性能较弱,同时充电模块的功率密度较大,普遍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状态下,进一步造成了对恶劣环境的敏感性。
[0003]为了解决以上防护性能弱的问题,现有方案采用“独立风道技术方案”,该方案将模块内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封装为对环境(沙尘,水气,盐雾等)敏感的器件,如电容、半导体、磁性元件等;下层为散热器等对环境不受影响的部件,而且下部的风道更为通畅,保证了换热效率。但是,该方案要求充电模块必须单独实现高防护,包括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成本高。
[0004]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为满足充电桩安全稳定运行导致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功率单元及充电桩,以解决为满足充电桩安全稳定运行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充电功率单元,用于安装至充电桩,包括:
[0008]封装模块,内部封装有充电相关器件,所述封装模块具有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的一侧设置有封装开口; >[0009]散热模块,与所述封装模块贴合布置,且所述散热模块的内部形成有独立风道;
[0010]其中,所述封装开口用于与所述充电桩的主机箱的汇流侧配合以实现密封防护。
[0011]可选地,所述封装开口的布置方向与所述独立风道的布置方向呈夹角布置。
[0012]可选地,所述封装开口在所述封装模块的对应侧整侧开口或局部开口。
[0013]可选地,所述封装模块与所述散热模块呈上下布置或前后布置。
[0014]可选地,所述封装开口与所述主机箱的汇流侧通过密封胶条密封配合,且所述密封胶条与所述封装开口密封配合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0015]相比于
技术介绍
介绍内容,上述充电功率单元,用于安装至充电桩,包括封装模块和散热模块,其中,封装模块的内部封装有充电相关器件,封装模块具有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的一侧设置有封装开口;散热模块与封装模块贴合布置,且散热模块的内部形成有独立风道;封装开口用于与充电桩的主机箱的汇流侧配合以实现密封防护。该充电功率单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充电功率单元安装至充电桩时,封装开口与充电桩的主机箱的汇
流侧配合以实现密封防护,能够保证充电桩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相比于传统充电桩而言,充电功率单元不需要单独实现高防护,大大降低了成本。
[0016]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主机箱和安装于所述主机箱内的充电功率单元,其中,所述充电功率单元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充电功率单元。由于该充电功率单元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充电功率单元的充电桩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17]可选地,所述主机箱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充电功率单元的安装插槽。
[0018]可选地,所述充电功率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且呈自下而上依次排布,且各个所述充电功率单元的独立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主机箱的进风侧,各个所述充电功率单元的独立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主机箱的出风侧,各个所述充电功率单元的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位于所述主机箱的汇流侧。
[0019]可选地,所述汇流侧设置有输入汇流排和输出汇流排,各个所述充电功率单元的输入连接器均连接于所述输入汇流排,各个所述充电功率单元的输出连接器均连接于所述输出汇流排。
[0020]可选地,所述主机箱对应所述进风侧和/或所述出风侧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一门板,所述主机箱对应所述汇流侧设置有可开闭的第二门板,其中所述第一门板为带有通风孔的门板结构。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门板为所述主机箱的侧面门板,所述第二门板为所述主机箱的前面门板。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功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上装载充电功率单元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块与散热模块呈前后布置时充电功率单元所组成的充电桩的超薄结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块与散热模块呈前后布置时充电功率单元所组成的充电桩的超薄结构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块与散热模块呈前后布置时充电功率单元所组成的充电桩的超薄结构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块与散热模块呈前后布置时充电功率单元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图1
‑
图6中:
[0030]封装模块1、输入连接器11、输出连接器12、封装开口13;
[0031]散热模块2;
[0032]主机箱3、安装插槽31、第一门板32、第二门板33;
[0033]密封胶条4;
[0034]充电功率单元5;
[0035]输入汇流排6;
[0036]输出汇流排7;
[0037]配电仓8;
[0038]塑壳断路器9。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功率单元及充电桩,以解决为满足充电桩安全稳定运行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参照图1
‑
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功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上装载充电功率单元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块与散热模块呈前后布置时充电功率单元所组成的充电桩的超薄结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块与散热模块呈前后布置时充电功率单元所组成的充电桩的超薄结构的右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块与散热模块呈前后布置时充电功率单元所组成的充电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功率单元,用于安装至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模块(1),内部封装有充电相关器件,所述封装模块(1)具有输入连接器(11)及输出连接器(12)的一侧设置有封装开口(13);散热模块(2),与所述封装模块(1)贴合布置,且所述散热模块(2)的内部形成有独立风道;其中,所述封装开口(13)用于与所述充电桩的主机箱(3)的汇流侧配合以实现密封防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开口(13)的布置方向与所述独立风道的布置方向呈夹角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开口(13)在所述封装模块(1)的对应侧整侧开口或局部开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块(1)与所述散热模块(2)呈上下布置或前后布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开口(13)与所述主机箱(3)的汇流侧通过密封胶条(4)密封配合,且所述密封胶条(4)与所述封装开口(13)密封配合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6.一种充电桩,包括主机箱和安装于所述主机箱内的充电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功率单元(5)为如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功率单元。7.如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一龙,邓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