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涉及下肢康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两支撑板,两支撑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两U形支架支架通过双向伸缩组件固定连接,两支撑板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支撑板下方且位于两固定套筒之间滑动连接有连接板,固定套筒一侧开有导向槽,连接板两端分别穿过相邻导向槽且与支撑柱固定连接,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顶端贯穿支撑板且相互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转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从动齿轮与螺纹杆螺纹传动,并在连接板的配合下,带动支撑柱滑出或者滑入固定套筒内,提高了该结构高度调整的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下肢康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下肢是指人体腹部以下部分,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胫部和足部。人体下肢一旦发生骨结构的损伤,就会导致行动受限。因此,在下肢的康复过程中,常常通过助行装置为病人提供康复训练,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
[0003]经检索,现有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0583050U一种腿部骨折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架,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位于固定横杆的上方均设置有防摔装置,所述固定横杆的两侧均包裹有第一护垫,所述腋压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护垫。本技术设置了限位架,通过限位架上固定通孔与连接通孔的对接,能够对限位架的高低进行调整,进而对辅助装置的高低进行调整,满足不同人群对辅助装置的使用,设置了防摔装置,通过防摔装置上的活动锁扣与连接扣卡合在病人腋下,能够对病人起着保护作用,同时通过伸缩带,能够将防摔装置卡合在不同病人腋下,进一步提高了行走辅助装置的实用功能。但是该结构在进行高度调整时仍存在不便,需要他人帮助或者自身弯腰进行调整,而病人本身就行动不便,下肢不宜过多承重,容易给自身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通过旋转转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从动齿轮与螺纹杆螺纹传动,并在连接板的配合下,带动支撑柱滑出或者滑入固定套筒内,解决了现有的助行装置在进行高度调整时存在不便,需要他人帮助或者自身弯腰进行调整,而病人本身就行动不便,下肢不易过多称重,容易给自身造成二次伤害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包括两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两所述U形支架支架通过双向伸缩组件固定连接,两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且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板下方且位于两固定套筒之间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固定套筒一侧开有导向槽,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穿过相邻导向槽且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贯穿支撑板且相互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耳板,所述耳板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贯穿耳板且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侧啮合配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螺纹杆上且相互螺纹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向伸缩组件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外圆面对称设有反向螺纹,所述连接轴轴心处固定套设有旋转块,所述连接轴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与相邻U形支架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形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有腋下缓冲垫。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所述支撑板之间且位于双向伸缩组件下方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一端与相邻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0]所述加强柱内开有滑动槽道,所述滑动槽道内滑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加强杆位于滑动槽道内一端与相邻限位环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与滑动槽道内壁之间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套设于加强杆上。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旋转转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旋转并与螺纹杆螺纹传动,使得螺纹杆上下移动,并在连接板的配合下,带动支撑柱滑出或者滑入固定套筒内,实现对整体装置的高度调节,调整时,患者自身站立手动调整即可,无需借助外力或者弯腰调整,降低了患者二次伤害的危险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该结构高度调整的便捷性。
[0014]2、本技术通过旋转旋转块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得两连接柱相互远离或者靠近,进而调节两U形支架的间距,满足对不同肩宽使用人员的需求,提高的实用性。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4为加强杆的局部剖面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
支撑板,2
‑
U形支架,3
‑
双向伸缩组件,4
‑
固定套筒,401
‑
导向槽,5
‑
支撑柱,6
‑
万向轮,7
‑
连接板,8
‑
螺纹杆,9
‑
耳板,10
‑
转轴,11
‑
主动齿轮,12
‑
从动齿轮,13
‑
连接轴,14
‑
旋转块,15
‑
连接柱,16
‑
腋下缓冲垫,17
‑
加强杆,18
‑
加强柱,181
‑
滑动槽道,19
‑
限位环,20
‑
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具体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包括两支撑板1,两支撑板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2,两U形支架2支架通过双向伸缩组件3固定连接,通过双向伸缩组件3调节两U形支架2的间距,两支撑板1对称设置,且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4,固定套筒4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5,支撑柱5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6;支撑板1下方且位于两固定套筒4之间滑动连接有连接板7,固定套筒4一侧开有导向槽401,连接板7两端分别穿过相邻导向槽401且与支撑柱5固定连接,连接板7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顶端贯穿支撑板1且相互滑动配合;支撑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耳板9,耳板9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一端贯穿耳板9且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1,主动齿轮11外侧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包括两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板(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2),两所述U形支架(2)支架通过双向伸缩组件(3)固定连接,两所述支撑板(1)对称设置,且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4),所述固定套筒(4)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6);所述支撑板(1)下方且位于两固定套筒(4)之间滑动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固定套筒(4)一侧开有导向槽(401),所述连接板(7)两端分别穿过相邻导向槽(401)且与支撑柱(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7)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顶端贯穿支撑板(1)且相互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耳板(9),所述耳板(9)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一端贯穿耳板(9)且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1),所述主动齿轮(11)外侧啮合配合有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2)套设于螺纹杆(8)上且相互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用助行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鹏,王利全,刘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合符智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