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型泡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21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印刷型泡棉,设置有泡棉本体,所述泡棉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上棉层,且泡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下棉层;包括:侧面层,固定于所述泡棉本体的侧面,所述侧面层的内部预留有固定孔;魔术贴勾面,粘贴于其中一个所述泡棉本体的边缘处,所述泡棉本体通过连接带和另一泡棉本体相互连接,且另一泡棉本体的边缘处设置有魔术贴绒面;加强块,固定于所述上棉层和下棉层之间,所述加强块的表面固定有加强条。该印刷型泡棉,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泡棉进行两块或者多块叠加使用,并且叠加之后的泡棉连接紧密,不会出现散乱不整齐的现象,进而能够提升泡棉整体的抗震缓冲性能。够提升泡棉整体的抗震缓冲性能。够提升泡棉整体的抗震缓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型泡棉


[0001]本技术涉及泡棉
,具体为印刷型泡棉。

技术介绍

[0002]泡棉是通过塑料粒子发泡过的材料,常用于产品的包装,能够起到很好的抗震缓冲作用,而印刷型泡棉,则是可以在泡面表面印刷文字图案,以便提升泡棉的美观性,例如公开号为CN214688354U的一种防静电泡棉,包括泡棉层。该泡棉在防静电的同时,有效提高散热能力。但是该防静电泡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0003]上述泡棉在使用过程中仅仅具备防静电的功能,不方便对泡棉进行组合使用,当单一的泡棉减震效果差时需要使用两块或者多块泡棉的叠加使用,而叠加之后的泡棉之间关联性较差,容易出现散乱不整齐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泡棉的基础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印刷型泡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不方便对泡棉进行组合使用,当单一的泡棉减震效果差时需要使用两块或者多块泡棉的叠加使用,而叠加之后的泡棉之间关联性较差,容易出现散乱不整齐的现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印刷型泡棉,设置有泡棉本体,所述泡棉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上棉层,且泡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下棉层;
[0006]包括:
[0007]侧面层,固定于所述泡棉本体的侧面,所述侧面层的内部预留有固定孔;
[0008]魔术贴勾面,粘贴于其中一个所述泡棉本体的边缘处,所述泡棉本体通过连接带和另一泡棉本体相互连接,且另一泡棉本体的边缘处设置有魔术贴绒面;
[0009]加强块,固定于所述上棉层和下棉层之间,所述加强块的表面固定有加强条。
[0010]优选的,所述侧面层关于泡棉本体的竖轴线对称分布,且固定孔在侧面层上等间距分布,并且泡棉本体的内部空腔和固定孔相互连通,通过固定孔的设置,在泡棉本体受到压力后,其内部的气体能够快速从固定孔排出。
[0011]优选的,2个所述泡棉本体之间通过连接带相连接,且连接带与泡棉本体之间为胶粘接,因此2个泡棉本体之间即可展开使用,也可通过折叠使用。
[0012]优选的,2个所述泡棉本体折叠后可通过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绒面相贴合,且泡棉本体的上下表面材质相同,将其中一个连接带撕开即可实现泡棉本体的叠加,并通过魔术贴保证叠加后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所述加强块的截面为弯曲状,且加强块的凸起位置分别与上棉层和下棉层的内侧贴合,通过加强块设置在上棉层与下棉层之间,能够提升泡棉本体的抗压性能。
[0014]优选的,所述加强条在加强块的凹陷处等间距分布,且加强条为弹簧状结构,通过增设加强条,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泡棉本体的抗压性,让其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印刷型泡棉,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泡棉进行两块或者多块叠加使用,并且叠加之后的泡棉连接紧密,不会出现散乱不整齐的现象,进而能够提升泡棉整体的抗震缓冲性能,具体内容如下:
[0016]1.当泡棉本体受到压力之后,其内部的气体可从固定孔快速排出,避免因压力过大气体无法快速排出造成泡棉本体损坏的现象,并且2个泡棉本体之间可展开使用,或者将其中一个连接带撕开,实现泡棉本体的叠加使用,这样能够提升泡棉整体的抗震性;
[0017]2.当泡棉本体受到压力后可对加强块挤压,由于加强块为弯曲状,因此能够提升泡棉本体的抗震性能,同时增设弹簧状的加强条,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泡棉本体的抗震性能,泡棉本体在受到压力后能够快速回弹提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泡棉本体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加强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泡棉本体折叠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泡棉本体;2、上棉层;3、下棉层;4、侧面层;5、固定孔;6、魔术贴勾面;7、连接带;8、魔术贴绒面;9、加强块;10、加强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印刷型泡棉,设置有泡棉本体1,泡棉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棉层2,且泡棉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棉层3;包括:侧面层4,固定于泡棉本体1的侧面,侧面层4的内部预留有固定孔5;魔术贴勾面6,粘贴于其中一个泡棉本体1的边缘处,泡棉本体1通过连接带7和另一泡棉本体1相互连接,且另一泡棉本体1的边缘处设置有魔术贴绒面8;加强块9,固定于上棉层2和下棉层3之间,加强块9的表面固定有加强条10。
[0026]如图3所示,侧面层4关于泡棉本体1的竖轴线对称分布,且固定孔5在侧面层4上等间距分布,并且泡棉本体1的内部空腔和固定孔5相互连通,当泡棉本体1受到压力后,其内部的气体可通过固定孔5快速排出,防止泡棉本体1突然受到压力气体排出速度较慢造成其破损的现象,同时也不会影响泡棉本体1的使用;
[0027]如图1

2和图5所示,2个泡棉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带7相连接,且连接带7与泡棉本体1之间为胶粘接;2个泡棉本体1折叠后可通过魔术贴勾面6和魔术贴绒面8相贴合,且泡棉本体1的上下表面材质相同,泡棉本体1进而展开使用,这样能够扩大覆盖面积,并且可将其中一个连接带7撕开,将相邻的2块泡棉本体1进行折叠使用,折叠之后的泡棉本体1通过魔术贴勾面6和魔术贴绒面8相贴合,能够保证紧密性,这样既能够保证折叠之后泡棉本体1的
稳定性,又能够提升其抗震性能;
[0028]如图3

4所示,加强块9的截面为弯曲状,且加强块9的凸起位置分别与上棉层2和下棉层3的内侧贴合;加强条10在加强块9的凹陷处等间距分布,且加强条10为弹簧状结构,通过加强块9的设置,在泡棉本体1受到压力后,能够提升泡棉本体1的强度,加强块9在不受压力后能够自动复位,并且设置弹簧状的加强条10,能够进一步提升泡棉本体1自恢复的性能,防止其受到压力后表面出现凹陷的现象。
[0029]工作原理:如图1

5所示,泡棉本体1可展开使用,或者2块泡棉本体1之间可折叠使用,通过叠加之后能够提升泡棉本体1的抗震性,并且叠加之后的泡棉本体1通过魔术贴相贴合,能够提升紧密性,同时在泡棉本体1内部增设加强块9和加强条10,能够进一步提升泡棉本体1的抗压性。
[00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印刷型泡棉,设置有泡棉本体(1),所述泡棉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棉层(2),且泡棉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棉层(3);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层(4),固定于所述泡棉本体(1)的侧面,所述侧面层(4)的内部预留有固定孔(5);魔术贴勾面(6),粘贴于其中一个所述泡棉本体(1)的边缘处,所述泡棉本体(1)通过连接带(7)和另一泡棉本体(1)相互连接,且另一泡棉本体(1)的边缘处设置有魔术贴绒面(8);加强块(9),固定于所述上棉层(2)和下棉层(3)之间,所述加强块(9)的表面固定有加强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型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层(4)关于泡棉本体(1)的竖轴线对称分布,且固定孔(5)在侧面层(4)上等间距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夏迎龙唐玉婷胡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凯密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