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扣式线槽,包括线槽本体,线槽本体四周围合、上下贯通,线槽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连接,第一侧板相对第三侧板可转动,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可形变的连接层,连接层与线槽本体共挤成型,连接层的高度方向与线槽的高度方向一致;第一侧板远离第三侧板的一端与第四侧板卡接,当第一侧板相对第三侧板转动使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分离,并在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形成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卡扣式线槽,第一侧板相对第三侧板转动,在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形成开口,便于检修和更改线槽内部的线路时,操作简单方便,且不易损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扣式线槽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卡扣式线槽。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线槽多为中空方管状,在设备和建筑物上,为了检修和更改线路方便,有时需要走明线安装。传统线槽是底座和上盖扣合结构,线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三面,第一面、第三面、第二面依次连接呈直U形,上盖的两侧均设置卡槽,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与上盖两侧的卡槽向卡接,当检修和更改线槽内部的线路时,打开时要把整个上盖拆卸下来,具体使上盖沿底座长度方向移动而脱离底座,安装拆卸不方便且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扣式线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卡扣式线槽,其包括线槽本体,所述的线槽本体四周围合、上下贯通,所述的线槽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的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侧板相对所述的第三侧板可转动,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三侧板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可形变的连接层,所述的连接层与所述的线槽本体共挤成型,所述的连接层的高度方向与所述的线槽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的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的第三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的第四侧板卡接,当所述的第一侧板相对所述的第三侧板转动使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四侧板分离,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四侧板之间形成开口。
[0006]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层朝向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三侧板连接处的一侧、远离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三侧板连接处的一侧均呈弧形。
[0007]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侧板包括主板,所述的主板远离所述的第三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的第四侧板远离所述的第二侧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卡槽相配合的卡接部。
[0008]优选地,所述的卡槽包括位于所述的主板的同一侧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的主板朝向所述的第四侧板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二延伸部设置在所述的主板的两端之间并向线槽的中空空间内延伸,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的第二延伸部之间保持间隙形成供所述的卡接部部分伸入的容纳空间,所述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的主板垂直。
[0009]优选地,当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四侧板卡接,所述的第一延伸部远离第二延伸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的第四侧板远离线槽的中空空间的外侧面位于同一面。
[0010]优选地,所述的卡接部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的第一面与所述的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分别位于所述的卡接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的第一面与所述的
第二面连接形成锐角夹角;所述的第三面连接所述的第二面与所述的第四面;当所述的卡接部与所述的卡槽卡接,所述的第三面、第四面与所述的第一延伸部相抵。
[00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延伸部朝向所述的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的第一凸部具有第一卡面和第二卡面;所述的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的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部;当所述的卡接部与所述的卡槽卡接,所述的卡接部的第三面、第四面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凸部的第一卡面和第二卡面相抵。
[001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延伸部的长度。
[0013]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层由软质PVC材料制成。
[0014]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上开设有向线槽的中空空间内凹进的凹槽。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本技术提供的卡扣式线槽,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卡接,并通过设置连接层,使得第一侧板可相对第三侧板转动,当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分离,在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形成开口,便于检修和更改线槽内部的线路时,操作简单方便,且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扣式线槽的在闭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0018]附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扣式线槽的在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0019]附图3为图2的连接层的放大图;
[0020]附图4为图2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卡接部的放大图;
[0021]附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扣式线槽的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0022]附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扣式线槽的在打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0023]以上附图中:
[0024]1‑
第一侧板,11
‑
主板,12
‑
第一延伸部,121
‑
第一卡面,122
‑
第二卡面,13
‑
第二延伸部,14
‑
凹槽;
[0025]2‑
第二侧板,3
‑
第三侧板,4
‑
第四侧板,41
‑
第一面,42
‑
第二面,43
‑
第三面,44
‑
第四面,5
‑
连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参见图1,提供了一种卡扣式线槽,包括线槽本体,线槽本体的四周围合、上下贯
通,即具有中空空间,线槽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第一侧板1、第三侧板3、第二侧板2和第四侧板4依次连接,第三侧板3与第二侧板2垂直设置,第二侧板2与第四侧板4垂直设置,第一侧板1与第三侧板3垂直设置。
[0029]第一侧板1相对第三侧板3可转动,第一侧板1与第三侧板3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可形变的连接层5,连接层5与线槽本体共挤成型,连接层5的高度方向与线槽的高度方向一致;连接层5朝向第一侧板1与第三侧板3连接处的一侧、远离第一侧板1与第三侧板3连接处的一侧均呈弧形。
[0030]连接层5由软质塑胶材料制成,比如软质PVC,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均由硬质塑胶材料制成,比如硬质PVC,与硬质PVC相比,软质PVC内混合有增塑剂等材质使得连接层5相对柔软可形变,进而使得第一侧板1可相对第三侧板3转动。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扣式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槽本体,所述的线槽本体四周围合、上下贯通,所述的线槽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的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侧板相对所述的第三侧板可转动,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三侧板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可形变的连接层,所述的连接层与所述的线槽本体共挤成型,所述的连接层的高度方向与所述的线槽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的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的第三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的第四侧板卡接,当所述的第一侧板相对所述的第三侧板转动使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四侧板分离,并在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四侧板之间形成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式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层朝向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三侧板连接处的一侧、远离所述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三侧板连接处的一侧均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扣式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板包括主板,所述的主板远离所述的第三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的第四侧板远离所述的第二侧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卡槽相配合的卡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式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包括位于所述的主板的同一侧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的主板朝向所述的第四侧板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二延伸部设置在所述的主板的两端之间并向线槽的中空空间内延伸,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的第二延伸部之间保持间隙形成供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朗建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