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枸杞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虫害防控装置,包括上板、环形板以及底板,所述上板、环形板以及底板之间通过护网连接,所述护网的中部连通有连通网片,所述底板呈环形设置,所述环形板位于上板以及底板之间,所述上板、环形板以及底板相邻之间可拆卸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U型槽、连接杆以及U型板,所述U型槽开设在上板、环形板以及底板的外边缘处,所述U型板卡设在所述U型槽的内侧,且连接杆连接在两个相邻的U型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装置通过在护网的周围设置两端开口设置的锥状设置,用于害虫进入,同时底部设置的昆虫诱捕剂能够通过气味在空气中的传播,将附近害虫进行吸引。附近害虫进行吸引。附近害虫进行吸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虫害防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枸杞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虫害防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害虫的侵害,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阻碍,通过喷洒农药进行灭虫,到农药附着在植物的表面会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除去,残留的农药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0003]现有市场上虫害防控装置对害虫的吸引效果不佳,导致只能针对小区域植株上的害虫进行清理,间接的投入的设备增加,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害虫的吸引效果不佳,导致只能针对小区域植株上的害虫进行清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虫害防控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虫害防控装置,包括上板、环形板以及底板,所述上板、环形板以及底板之间通过护网连接,所述护网的中部连通有连通网片,所述底板呈环形设置,所述环形板位于上板以及底板之间,所述上板、环形板以及底板相邻之间可拆卸设置有支撑结构;
[0007]所述支撑结构包括U型槽、连接杆以及U型板,所述U型槽开设在上板、环形板以及底板的外边缘处,所述U型板卡设在所述U型槽的内侧,且连接杆连接在两个相邻的U型板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U型槽的尺寸与所述U型板的尺寸相互匹配。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中部螺纹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上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内侧填充有昆虫诱捕剂。
[0010]优选的,所述圆板的上部固定设置有若干块弧形板,若干块所述弧形板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圆板的底部还设置有拨片。
[0012]优选的,所述连通网片的末端连接有连接袋,且连接袋呈两端开口设置。
[001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虫害防控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虫害防控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护网的周围设置两端开口设置的锥状设置,用于害虫进入,同时底部设置的昆虫诱捕剂能够通过气味在空气中的传播,将附近害虫进行吸引。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虫害防控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0015]图2为图1提出的一种虫害防控装置的A
‑
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提出的一种虫害防控装置的B部的结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虫害防控装置的圆板的结构俯视图。
[0018]图中:上板1、护网2、连通网片3、连接袋4、环形板5、底板6、弧形板7、拨片8、支撑结构9、U型槽91、连接杆92、U型板93、弧形孔10、昆虫诱捕剂11、圆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参照图1
‑
4,一种虫害防控装置,包括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之间通过护网2连接,护网2的中部连通有连通网片3,底板6呈环形设置,环形板5位于上板1以及底板6之间,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相邻之间可拆卸设置有支撑结构9;
[0022]支撑结构9包括U型槽91、连接杆92以及U型板93,U型槽91开设在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的外边缘处,U型板93卡设在U型槽91的内侧,且连接杆92连接在两个相邻的U型板93之间,U型槽91的尺寸与U型板93的尺寸相互匹配,该装置的使用时,将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之间连接杆92上下两端的U型槽91与U型板93分别固定,从而将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整体实现分离,有效的实现对装置内部空间的扩大,害虫通过呈两端为开口的锥状设置,并通过连接袋4进入护网2内,由于连接袋4没有具体的形状,从而进入时,害虫挤进护网2内,进入后则无法在通过连接袋4出去。
[0023]实施例2
[0024]参考图1
‑
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底板6中部螺纹连接有圆板12,圆板12的上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弧形孔10,弧形孔10的内侧填充有昆虫诱捕剂11,圆板12的上部固定设置有若干块弧形板7,若干块弧形板7呈环形阵列分布,圆板12的底部还设置有拨片8,连通网片3的末端连接有连接袋4,且连接袋4呈两端开口设置,同时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圆板12,圆板12上端设置的昆虫诱捕剂1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诱捕剂,通过气味在空气中的扩散,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害虫的吸引,实现诱捕。
[0025]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0026]该装置的使用时,将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之间连接杆92上下两端的U型槽91与U型板93分别固定,从而将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整体实现分离,有效的实现对装置内部空间的扩大,害虫通过呈两端为开口的锥状设置,并通过连接袋4进入护网2内,由于连接袋4没有具体的形状,从而进入时,害虫挤进护网2内,进入后则无法在通过连接袋4出去,同时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圆板12,圆板12上端设置的昆虫诱捕剂1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诱捕剂,通过气味在空气中的扩散,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害虫的吸引,实现诱捕。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虫害防控装置,包括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之间通过护网(2)连接,所述护网(2)的中部连通有连通网片(3),所述底板(6)呈环形设置,所述环形板(5)位于上板(1)以及底板(6)之间,所述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相邻之间可拆卸设置有支撑结构(9);所述支撑结构(9)包括U型槽(91)、连接杆(92)以及U型板(93),所述U型槽(91)开设在上板(1)、环形板(5)以及底板(6)的外边缘处,所述U型板(93)卡设在所述U型槽(91)的内侧,且连接杆(92)连接在两个相邻的U型板(9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害防控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霞,何嘉,何月红,杨秀峰,张金虎,马涛,郝万亮,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