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9073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属于灭弧防雷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上端液电灭弧装置、下端液电灭弧装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上端液电灭弧装置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分别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的横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无雷情况下,不会破坏工频绝缘强度,即使在工频工作电压与操作过电压下也不会发生间隙击穿,避免了误动作。液电灭弧装置截断电弧迅速,电弧在液体中放电产生液电效应,迅速形成冲击压力波,冲击电弧在刚刚形成之时就立即被截断,绝缘强度恢复快灭弧结束后罩内的液体快速回流到灭弧通道内并自动分层,准备下次雷击的到来,减少碳排放,液体介质替代阀片后,更加安全清洁,能有效减少碳排放。能有效减少碳排放。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灭弧防雷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架空输配电线路雷电防护体系是以“阻塞型”防雷模式为主,主要措施为架设避雷线和耦合地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增强线路绝缘和安装线路避雷器等,其主要目的为限制雷击过电压,减少雷击跳闸。但是由于“阻塞型”防雷模式受到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的制约,仅能防护单次的弱雷击,对巨大雷击和多重雷击防护存在巨大空白,雷击跳闸率长期“居高不下”。
[0003]现有的“疏导型”防雷模式作为“阻塞型”防雷模式的补充,主要是在绝缘子(串)两端安装并联保护间隙,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为了确保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间隙距离L为绝缘子长度距离L0的0.7~0.8倍,L/L0称为绝缘配合比,其值通常小于1。静态绝缘配合比在有雷、无雷情况下都一样,在有雷情况下,并联保护间隙会优先被击穿,从而避免绝缘子闪络;但在无雷情况下就会破坏工频绝缘强度,降低工频击穿电压,降低线路绝缘水平,容易在工频工作电压与操作过电压下发生间隙击穿,造成误动作。
[0004]同时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会引起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如果雷击输电线或避雷线上,可能会引起输电线断裂,使输电工作无法进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好的灭弧装置,可以避免绝缘子闪络,有效避免工频续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确保在雷击时,将闪络通道控制在并联间隙(即灭弧通道),保护绝缘子(串)雷击绝缘不闪络,但又不至于在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使间隙被击穿,造成误动作。这解决了伏秒特性凸起造成的绝缘配合存在无效区的难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包括上端液电灭弧装置、下端液电灭弧装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上端液电灭弧装置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分别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的横杆上,上端液电灭弧装置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相对设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设置在上端液电灭弧装置的侧边,且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底部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的底部相平,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设置在下端液电灭弧装置的侧边,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的顶部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的顶部相平,上端液电灭弧装置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绝缘子串的长度。
[0008]进一步地,上端液电灭弧装置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均包括管体、金属罩、可移动电极、绝缘油、液体介质和下电极,金属罩密封设置在管体的一端,可移动电极一端卡设在金
属罩内,另一端伸入管体内,下电极密封设置在管体的另一端,液体介质设置在管体内,绝缘油设置在可移动电极外侧,且绝缘油与液体介质的分界面为可移动电极最底端处。
[0009]进一步地,金属罩设置螺栓杆和螺母固定在管体上,管体的端部设置有管体顶部平板,金属罩设置为帽体结构,螺栓杆贯穿金属罩和管体顶部平板,并上下使用螺母固定,螺栓杆为塑料螺栓杆,金属罩与管体顶部平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0]进一步地,金属罩的内侧设置有卡扣圈,可移动电极的上端设置为圆盘结构,圆盘结构卡设在卡扣圈的上端,并可上下运动设置,管体内设置有弹性层,弹性层设置为塑料绝缘层。
[0011]进一步地,金属罩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可移动电极连接,另一端与金属罩的顶部内测连接。
[001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在无雷情况下,不会破坏工频绝缘强度,即使在工频工作电压与操作过电压下也不会发生间隙击穿,避免了误动作,雷击时,由于绝缘配合比由原来的1(或大于1)变成了远小于1,此时间隙绝缘强度比绝缘子(串)绝缘强度低,间隙更容易击穿,使间隙击穿不依赖于雷电流幅值和陡度。预电离放电系统和主动灭弧式并联间隙配合使用,在间隙击穿后,流过间隙的雷电能量释放入地,降低了雷电过电压;
[0014](2)液电灭弧装置截断电弧迅速,电弧在液体中放电产生液电效应,迅速形成冲击压力波,冲击电弧在刚刚形成之时就立即被截断,绝缘强度恢复快灭弧结束后罩内的液体快速回流到灭弧通道内并自动分层,准备下次雷击的到来,减少碳排放,液体介质替代阀片后,更加安全清洁,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液电灭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液电灭弧装置加设复位弹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1

管体,2

弹性层,3

金属罩,4

可移动电极,5

绝缘油,6

液体介质,7

下电极,8

卡扣圈,9

密封圈,10

管体顶部平板,11

螺母,12

螺栓杆,13

复位弹簧,14

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5

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6

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

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
[0020]如图1

3所示,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包括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分别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的横杆上,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相对设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设置在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侧边,且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底部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底部相平,下端预电离放电
装置17设置在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侧边,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的顶部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顶部相平,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绝缘子串的长度。
[0021]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均由雷电感应模块、触发控制模块、储能模块和预电离模块,雷电感应模块安装在输电线路、避雷线或横担上,用于感应周围的电场强度;触发控制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开启储能模块;储能模块用于存储产生预电离的能量;预电离模块利用储能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分别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的横杆上,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相对设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设置在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侧边,且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底部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底部相平,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设置在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侧边,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的顶部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顶部相平,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绝缘子串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均包括管体(1)、金属罩(3)、可移动电极(4)、绝缘油(5)、液体介质(6)和下电极(7),金属罩(3)密封设置在管体(1)的一端,可移动电极(4)一端卡设在金属罩(3)内,另一端伸入管体(1)内,下电极(7)密封设置在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巨丰王嬿蕾宋永锋卢杨贾征浩陈宇宁李浩何琪文黄衍霖许兴游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